万科海上映象携手印象城二期,让松江幸福感再升级
转自:上观新闻
“看,那只巨型皮卡丘在向你打招呼!”

这就是约15万平方米松江印象城的形象地标。
2021年,开业首日客流突破26万人次,在超220家商店中引入127家区域首店,“松江也有了市区才有的品牌”。印象城一期的开发,是结合了广富林片区的人文和景观特色,通过“多次元对话世界”的社交与消费场景交融,着重打造一个城市级商业中心的成功实践。
2023年4月,万科摘得印象城边上的两个新地块,将由万科多元业务联合开发运营,万科集团成员企业——印力,将在其中一块打造印象城二期,未来一二期商业体量将突破40.5万平方米,成为上海纯购物中心体量较大的商业体。

另一块地,紧邻印象城二期北侧,仅仅一河之隔的住宅地块,规划为万科全新一代映象系住宅——万科海上映象,为形成广富林复合活力城区补足改善居住力量。

广富林街道正以印象城商业地标为发力点,让人们能感受更多融合的可能。
今天,驱车行驶在辰花路周边,仿佛走进了一幅壮阔的多彩油画。广富林文化遗址、广富林郊野公园,成为一处处“网红打卡地”。距离印象城不远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商业街正在创建特色商业街区,引进了网红“一尺花园”松江首店。

松江新城将通过聚焦广富林路发展轴线,串联广富林片区和中山生态商务区,一条银河漫步道,一条活力富林城道,形成一个广富林复合活力城区。

难怪松江人说起松江,总是“幸福感满满”。
如果有一张时间表,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看着桑田变繁华。老松江人说,“最幸福的事情,是小时候在叶榭田里摘西瓜,那个时候松江没有高楼,最大的卖场可能就是第一百货,松江商城。一条中山路,就能串联起所有的回忆。



后来,有了万达广场,开元地中海,东鼎广场,文汇路商业街等。
市民朱先生说起当年大学毕业后就这样一头扎进了松江。“松江在当时的郊区新城里,连电影院都有两家。”
土生土长的洞泾人夏女士回忆起自己买的第一套商品房,就在万达广场对面。“因为那个时候买的新房,我们的房子就在第一排,前面望去就是一大片大草地。”好像突然有一天,前面长满杂草的空地就凭空崛起了一座万达广场。
“我后来又搬去了广富林附近的别墅,那个时候遗址公园都还是一片大工地。”夏女士说,“沿着广富林路看过去,全是杂草丛生,别说商场了,连便利店都没有。”
到今天,松江人爱逛的商业综合体名单里,又多了一个印象城。你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从印象城旁边的新房子望出去,还是大片大片的西瓜田。

这种幸福感满满的背后,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00年,松江城区面积仅约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要在5年内建成36平方公里、不少于25万人口、“一城两貌”的现代化新城。
头顶这样的光环,途经松江的9号线顺势成为第一条郊区地铁线,为松江的人口导入抢占了先机。当然,这也为松江大学城10万名高校师生带来了便捷。
长距离通勤挤压着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这也是很多大城市的困扰。北欧也被称为最具幸福指数的地区。他们的探索方式,就是如何在人性尺度上构建高密度建成环境,让城市更高效、宜居,同时与自然建立更好的联系。
这样的场景交融,首先要打通交通的壁垒,而在《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协作框架协议》中,加速推动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
这背后还有个大背景,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开展。
除了在建沪苏湖铁路和既有沪昆高铁,上海南站普速铁路将逐步迁移至松江枢纽,并规划预留了沪杭城际、铁路东西联络线、市域线嘉青松金线等接入条件,松江枢纽铁路规模基本确定为9台23线。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松江枢纽已被定位为全市铁路枢纽总图中“四主多辅”中的辅助客站之一,也是上海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级枢纽。

其次,当然要不断升级城市的内核,2016年开始,松江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转型,抓住的就是科创 “王牌”。沿G60沪昆高速公路松江段两侧布局“一廊九区”,众多科创企业已经沿着这条黄金大走廊唱响“多城记”。

东京有名的神奈川,就是通过东京高校外迁带动周边产业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是,这种高校外迁,拉近了企业与大学合作创新的距离,成为了东京周边制造业创新升级的智力原动力,也强化了科技产业化的进程。
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松江大学城,后发优势下开始引入华东师大二附中松江分校,上海市实验学校松江新城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附属上外云间学校等等,并且开展了很多特色教育,让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也在不断蜕变中。

大学生、居民、游客,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科创者、商务人士在此交融。“得有让人停下来的理由”,所以只有通过打造独特的城市单元空间,实现了历史与现实、人与建筑景观的对话。
一场华丽的蜕变正重塑着松江幸福感的定义。
未来广富林片区更将结合印象城一期,进一步拓展商业规模,一个总商业规模达到4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呼之欲出。
“在者安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松江正成为一座“人民向往的新城”。
文字:刘芮孜
图片:蔡斌 姜辉辉
部分资料图来源松江区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