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直击 | 万科郁亮:房地产仍有韧性 但脱胎换骨需要时间

http://ddx.gubit.cn  2023-08-31 21:27  万 科A(000002)公司分析

观点网 8月30日晚,除了中期业绩报告外,万科还发布一份让众多投资者松了一口气的公告。

据悉,万科董事会、监事会决议通过,同意公司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撤回相关申请文件。

这份最高筹资150亿元的“A股最大定增”戛然而止。

次日上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推介会如期举行,关于定增取消,管理层在会上回应称,主要因为股价处于低位,机构投资人有所担忧。

财报显示,万科上半年营收2008.93亿元,同比下降2.91%;营业利润203.35亿元,同比下降16.10%;归母净利润98.7亿元,同比下降19.4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64亿元,连续14年为正。

受行业周期影响,万科利润出现下滑,但财务安全边际依旧稳固,短债占有息负债比例降至14.2%的历史低点,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的覆盖倍数从年初的2.1倍提升至2.7倍。

从业绩和公司举措来看,债务安全已不是万科面对的首要问题,但管理层仍要应对更多挑战。

构筑安全边际

发布会上,总裁祝九胜表示,目前房企碰到行业调整时期,总体而言,万科经营安全“完全没问题”。

截至上半年末,万科资产总额16841.96亿元,负债总额12815.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493.27亿元,资产负债率76.09%,净负债率49.47%。

其中,有息负债合计3213.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457.0亿元,占比14.2%,较年初下降6.3个百分点;一年以上有息负债2756.6亿元,占比85.8%,债务周期结构得到优化。

据万科首席财务官韩慧华介绍,2022年以来,万科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信用债已接近400亿,今年1-8月份大概发行100亿,发行总量和利率水平均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同时,各类开发贷、经营性物业贷以及险资的债权计划等融资渠道保持畅通。

分利率类型来看,万科的有息负债中,固定利率负债占比37.6%,浮动利率负债占比62.4%;有抵押的有息负债108.9亿元,占总体有息负债的3.4%,而无抵押无质押的有息负债占比高达93.9%,信用资质较为良好。

今年上半年,万科新增融资平均成本3.73%,比已到期和主动提前偿还债务成本低40-50个BP,比2022年新增融资成本下降15个BP。

此前8月27日,证监会发布新规,明确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而万科A股价目前正处于破净状态。

有市场观点认为,万科放弃A股定增一方面意味着管理层对现金流及债权融资等渠道有足够信心;另一方面,从新规来看股权融资窗口期并未结束,下半年政策端或有更多信息释放,万科并不急于一时。

截至目前,万科今年在境外完成约150亿元再融资,下半年并无到期境外债,明年则有3笔美元债到期,按当前汇率计算,共计约110亿元人民币。

截至上半年末,万科境内、境外负债占比分别为80.6%及19.4%,其中境外负债占比较年初下降1.9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产生汇兑损失约4.4亿元。

韩慧华表示,美国加息背景下,万科争取进一步降低海外负债,目前已启动提前还款准备。具体来看,万科为美元债融资还款有三方面准备:

“一是通过现有的自有资金偿还,现在境外有几十亿自有资金;二是我们在境外平台投资的境内外项目都有正常分红、股权回购以及正常清算到期,有一些减资的退出,也会通过这部分去归还;三是目前美元债市场处于冰封状态,所以主要会通过银行端,通过境外银团贷款或双边贷款筹集部分资金。”

市场下跌过头

即便经营安全毫无问题,祝九胜也不得不坦言,万科短期利润承压。

分业务类型看,万科营业收入中,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贡献1843.6亿元,占比91.8%;物业服务贡献140.4亿元,占比7%。

扣除税金及附加前,万科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毛利率为19.3%,较2022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扣除税金及附加后的营业利润率14.7%,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开发业务的结算毛利率20.3%,扣除税金及附加后,营业利润率为15.3%。

与营收小幅下滑相比,利润降幅更为显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98.7亿元,是万科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首次出现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不足百亿。

利润回到五年前,且在董事会主席郁亮看来,行业整体的回调步调不止如此,现在房地产市场显然下跌过头。

他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今年前7个月全国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比2020年下降60%,已回到2007年,也就是16年前的水平;按这个下滑程度,预计今年新开工面积仅为6.6亿平方米,将回到2006年的规模。但按照城市化率、国外经验等保守估计,未来仍能保障10-12亿平米新开工面积,市场有望恢复到健康合理水平。

“房地产市场有韧性、有新的业务机会,但是要实现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郁亮说道。

就万科自身投拓力度来看,今年1-8月,累计获取新项目32个,均位于一二线城市,总规划计容建筑面积449.0万平方米,权益计容规划建筑面积267.6万平方米,项目总地价718.6亿元,权益地价总额约431亿元,新增项目平均地价为16003元/平方米。

此外,万科还参与了一批旧改项目,按当前规划条件,报告期末此类项目总计容建筑面积约382.7万平方米。

作为对比,去年全年万科累计获取新项目36个,权益地价总额约496.4万平方米。可以看到,今年投资节奏有一定恢复,但整体而言仍处于清理库存阶段。

报告期末,万科存货金额为8370.3亿元,较2022年底下降7.7%。其中,拟开发产品为1128.1亿元,占比13.5%;在建开发产品6219.7亿元,占74.3%;已完工开发产品(现房)995.6亿元,占比11.9%。

上半年,万科存货去化加速,实现销售面积129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销售金额2039.4亿元,同比下降5.3%。上半年已开项目整体投资兑现率达93%,较2022年增加3个百分点,库存去化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据万科联席总裁张海介绍,上半年,万科根据销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经营计划,在售项目持销1922亿元。

“这中间非常主要的一点,就是年初库存销售1446亿元,占上半年销售额的71%。从结构看,现房资源去化302亿元,其中车位销售8.3万个,销售金额70亿元。我们之前比较多依赖于新推,今年上半年着重加强对持销和库存项目的消化。目前看来效果比较明显。”张海补充道。

首席运营官刘肖则强调了另一组数据,2022年,万科的投资强度(投资额/公司总销售额)大概是22%,今年1-8月上升至28%-29%的水平,与增长期40%至50%的水平相比,主动适应了供需关系变化。

经营型不动产春天

与稳健去化的开发业务相比,万科经营服务业务呈现较快增长,上半年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267.3亿元,同比增长11.9%。

各板块中,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161.1亿元,同比增长12.2%;万纬物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7%;

长租公寓方面,上半年泊寓新获取房源0.98万间,净新增开业0.73万间,另纳保106个项目,涉及房源8.3万间。截至6月底,泊寓在全国34个城市共运营管理租赁住房22.47万间,累计开业17.39万间,出租率为95.9%。

商业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印力管理的商业项目营业收入27.4亿元,整体出租率94.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印力累计输出管理项目88个,管理面积481万平方米,其中已开业64个项目,开业面积352万平方米。

去年万科将区域BG的部分商业项目委托印力管理,已完成委托的34个管理项目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提升29%,日均客流同比提升54%,NOI同店同比提升17.9%。

分管经营服务业务的联席总裁朱保全对此表示,万科地产的项目委托管理目前进展顺利,“整体定位也符合集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另外,朱保全还提到,商业地产2023年最重要的一个政策是REITs出台,为持有型、经营型不动产带来了春天。

朱保全认为,万科旗下商业平台印力定位为城市居民消费,没有做重奢,所以现在定义消费基础设施时,定位方向应该非常符合城市消费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同时,目前有一些老项目要去调优;在REITs发行上印力积极参与。

刘肖也指出,REITs确实坚定了万科管理层的战略选择,目前推进三个REITs的发行工作:一是物流公募REITs,选择了位于浙江、广东的资产;二是消费基础设施,印力已在3月24日政策放开后第一时间对接相关申报部门;三是泊寓3.8万间纳保公寓组织了REITs发行准备工作。

今年1月17日,万科与中国建设银行成立的建万住房租赁基金挂牌,募集规模100亿元,主要投资于万科及其下属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自持住宅、存量商办物业等存量资产。

刘肖透露,在过去7个多月里,基金已完成6个项目交易,其中2个项目已经彻底交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