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之争,董秘朱旭的神操作

查股网  2025-08-14 18:04  万 科A(000002)个股分析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董秘俱乐部)

导读

2016年的万科股权之争是中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的经典案例,不仅涉及控制权争夺、董事会决策规则,还考验了董秘在复杂局面下的专业能力与协调能力

2016617日的董事会上,万科董秘朱旭凭借对董事会的规则运用和临场应变能力,成功推动深圳地铁重组预案通过,为管理层争取了关键的战略主动权。

本文将从朱旭处理2016年万科并购案例入手,分析董秘在董事会中的核心作用,并梳理出董秘如何高效开好董事会的方法

朱旭2016年

处理万科并购案例

1

案例背景与关键争议

2016年,万科股权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成为第一大股东,华润作为原大股东与管理层矛盾加剧,而万科管理层希望引入深圳地铁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稀释宝能持股比例。

2016年6月17日,万科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地铁资产的重组预案,核心内容包括:

(1)万科拟以456.13亿元收购深圳地铁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

(2)交易完成后,深圳地铁将持股20.65%,成为第一大股东;

(3)议案需获得出席会议董事的2/3以上同意。

2

董事会上的关键博弈

会议过程与表决情况险象环生应到11名董事中,实际出席9名,2名董事授权他人出席。

当审议核心重组预案时,独立董事张利平突然提出,因其任职的黑石集团与万科存在潜在项目合作,需要回避表决。

这一意外情况瞬间改变了表决格局:7名董事赞成,3名华润系董事反对,1名回避,由此引发的争议焦点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经典案例。

华润方面认为张利平应计入表决基数分母,这样7票赞成未达11名董事的三分之二(需至少8票),议案应视为未通过;

而万科及律师团队则坚持回避表决不计入基数,应以10名有表决权董事为分母,7票赞成超过三分之二(66.7%),议案有效;

这一票之差的分歧,背后是百亿级资本博弈和公司控制权的重大转移。

方案反对理由同样值得关注,华润系董事不仅质疑表决程序,更从商业实质出发反对发行股份方式,认为会过度摊薄股东权益、影响短期盈利表现,建议采用现金收购或项目层面合作,这种技术性反对背后,反映的是大股东与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战略的根本分歧。

后续影响证明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尽管万科公告预案获得通过,但华润公开质疑决议效力,双方分歧彻底公开化。

3

朱旭的临场应对

朱旭在会议过程中敏锐捕捉张利平的模糊表述(弃权还是回避表决),通过专业追问确认其属于回避表决,不计入分母;

最终,表决结果被认定为7票赞成、3票反对、1票回避,以7/10(70%)通过。

4

争议焦点与后续影响

(1)华润质疑:

认为张利平应计入分母,7/11(63.6%)未达2/3,决议无效;

(2)万科回应:

依据《公司法》及公司章程,回避表决不计入分母,决议合法;

(3)市场影响:

事件引发对公司治理、董事会表决规则的广泛讨论,并推动后续监管机构对“关联董事回避”规则的进一步明确。

(4)朱旭的作用:

不仅确保议案通过,更通过合规操作避免了法律风险,维护了公司治理的严肃性。

朱旭在本次

董事会会议中起到的作用

在万科股权之争中,董秘朱旭发挥了关键的协调与专业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临场应变与规则运用

2016617日万科董事会审议与深圳地铁重组预案的关键会议上,朱旭敏锐地捕捉到独立董事张利平表述中的模糊性(弃权与回避表决的区别),通过专业追问引导其确认为回避表决,避免表决无效。

这一操作使表决结果从原本的7:11(未通过)变为7:10(通过),确保重组预案得以通过,为万科管理层引入深圳地铁作为战略投资者、稳定股权结构争取了关键胜利。

2

法律与合规支持

朱旭与律师团队紧密协作,提前研究回避表决规则的法律适用性,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专业依据,在后续监管机构对表决合法性的审查中,其操作经得起法律检验,体现了对规则的精准把握。

3

沟通与信息管理

作为董秘,朱旭需在各方利益博弈中保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合规性,维护万科在资本市场的形象。

在股权争夺的复杂局面下,她股东(华润、宝能)、管理层、独立董事之间斡旋,平衡各方诉,并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加剧矛盾。

参考朱旭本次会议

董秘如何开好一次董事会会议

参考朱旭在2016年万科并购案例中处理董事会股权纷争的经验,董秘开好董事会可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着手:

1

会前充分准备

(1)议题梳理与资料精编:

①明确核心议题:

与管理层深入沟通,确保会议议题明确、具体,避免会议过程中偏离主题。

②资料准备:

为确保董事们能够迅速把握会议核心,需提前准备精炼、重点突出的会议资料。这些资料应涵盖关键数据、分析报告和背景信息,同时标注出关键信息,便于董事们快速理解和决策。

(2)规则明确与流程设计:

①制定议程:

设计详细的会议议程,包括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讨论主题和预期成果,确保会议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②明确规则:

设定清晰的发言规则、时间限制以及表决机制,并在会议开始前发送给所有董事,以保证会议的高效和有序。

(3)沟通协调与意见收集:

①密切沟通:

在会前与各位董事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其关注点和可能提出的意见,这有助于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分歧。

②立场协调:

针对董事们的不同意见,董秘应提前进行协调和沟通,努力促成各方在会议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2

会中灵活把控

(1)引导与协调:

①敏锐观察与引导:

在会议进行中,董秘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注意会议的氛围和讨论的方向,一旦发现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无意义的争论,应及时而巧妙地引导讨论回归核心议题。

②促进理性沟通:

对于争议较大的议题,董秘需要运用客观分析和数据呈现等方式,帮助董事们进行理性沟通,避免情绪化的争论,这有助于保持会议的秩序,并确保讨论能够围绕实际问题展开。

(2)专业支持与法律保障:

①律师团队的支持:

在处理复杂的股权纷争或重大决策时,董秘应借助专业律师团队的力量,确保会议程序和最终决策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可以降低法律风险,还能增强决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②敏感问题的处理:

对于涉及利益冲突等敏感问题,董秘需要提供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确保所有决策都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进行,这有助于维护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利益。

(3)应变与决策推动:

①冷静应对突发情况:

会议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如董事间的激烈争执、意外的技术故障等,在这些情况下,董秘需要保持冷静,迅速作出反应,确保会议能够顺利进行。

②化解矛盾与推动决策:

当董事间出现分歧时,董秘应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来化解矛盾,寻求共识,必要时,可以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如回避表决机制)来推动决策进程,确保会议能够达成有效的决议。

3

会后跟进落实

(1)决议执行与监督:

①及时传达决议:

董秘需确保在董事会结束后,迅速且准确地将决议内容传达至公司内相关部门,这有助于各部门及时了解董事会的决策方向,从而做出相应的工作安排。

②明确责任分工:

为确保决议的顺利执行,董秘应协助管理层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

③跟踪执行情况:

董秘需定期跟踪决议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决策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如遇执行困难,应及时向管理层和董事会反馈,寻求解决方案。

(2)信息反馈与沟通:

①持续沟通反馈:

董秘应与董事们保持持续的沟通,及时反馈决议执行的进展情况,这有助于董事们了解公司运营的最新动态,也能增强其对公司决策的信任感。

②收集意见和建议:

在沟通过程中,董秘应积极收集董事们对决议执行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反馈可以为后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公司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营策略。

(3)总结与反思:

①复盘会议过程:

每次董事会结束后,董秘都应对会议过程进行复盘,分析会议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有助于董秘更好地了解董事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在未来的会议策划中做出相应改进。

②评估决策效果:

董秘还应定期评估董事会决策的实际效果,对比预期目标与实际成果之间的差距,这有助于公司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确保各项决策能够真正为公司带来长期利益。

③优化流程与效率:

基于上述总结与反思,董秘应不断优化董事会的组织和决策流程,提升董事会的运作效率,这不仅可以节省公司的时间和资源成本,还能增强董事会对公司战略的响应速度和执行力。

结语

在万科股权之争的案例中,董秘的角色被放大,尤为重要

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复杂的股权纷争和多方利益的博弈时,优秀的董秘往往能够做到平衡各方诉求,确保董事会的顺畅运作,稳定公司内部局势。

同时,也彰显了董秘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