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要出事了!房企债务洪峰逼近
前两天我听业内的人说万科付不出利息了,我还半信半疑。
今天,看到彭博也报道了,万科正在与境内主要债权人谈判。希望降低其数百亿元人民币非公开债务的利率,目标是将部分债务的年化利率从目前的至少4.3%降至3%或更低。
这个如果能谈成,就能显著降低公司的财务成本,给万科在债务偿还高峰期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谈不成,对万科来说,就是股价债券价继续下跌,销售也会陷入恶性循环,后面可能只能违约了,这个新闻一出,直接导致了万科美元债下跌了。
万科现在压力真的很大,7月份的时候就有传言,他们已向多家国内主要银行提交了延期10年还款的初步提案。
同时该消息人士称,部分银行仍在评估相关提议。另一些银行则表示,在监管层明确表态之前,暂无意接受展期计划。
据说,万科的诉求就是关于自己欠银行的贷款,就像如今的经营贷一样,只要付息正常,到期了象征性走个流程直接续贷,不要提抵押物减值的事了。续贷的期限,万科希望是10年。
谈贷款展期的相关事宜还没有个结果,债务压力巨大。
截至今年6月,万科总的有息负债为3640亿元,其中43%(约1565亿元)将在一年内到期。
一边是偿债压力山大,另一边是房子不好卖,万科的资金回流持续下降。
2025年1-8月万科累计权益销售额约为920亿元,同比下降近48%,这一跌幅显著高于行业均值。销售回款难以覆盖庞大的日常支出与债务偿还。
上半年公司亏损额扩大至119.47亿元,营业收入也同比下降26.23%至1053.23亿元。
亏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冷淡,万科能结算确认收入的房子规模大减。更糟的是,现在卖房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卖不出去只能不断降价,很多项目几乎是贴着成本甚至略低于成本在卖,卖得越多可能亏得越多。
家底“缩水”了,原来账上值100亿的土地和项目,现在市场价可能只值70亿了。
虽然说,万科这两年也是多方面布局,努力提高自我的造血能力,在长租公寓、物流仓储、商业运营等领域投入重金。2024年长租公寓管理规模达26万间,物流营收40亿元,但这些业务短期内难以反哺地产业务。
而且,这些能下金蛋的优质资产,为了还债,万科也不得不将它们变现。但急售之下,买家拼命压价,成交价远低于账面价值。
尽管今年以来,深铁这个白衣骑士,已经前前后后借了260亿元给万科了,但压力仍未根本缓解,万科的债务就像无底洞一样,填不满。
如果后面万科房子回款持续下降,深铁还能拿出多少钱帮万科还债呢?

造血能力下降, 债务压力大。这是当下房企普遍遇到的压力。
据统计,2025年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超5300亿元,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是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9亿元,房企的债务压力依然较大。与此同时,融资难度也很大。
今年,有些房企重启了境外美元债,美元债的整体规模也增加了。规模为39.8亿美元,同比增加6%。但是,融资成本却高企。
像上半年就绿城中国和新城发展成功发行美元债,但利率分别高达8.45%和11.88%。
这种时候,国内的融资成本就只有2.71%。这利息差距谁都知道哪里借钱划算。但是,一些房企特别是民营企业,在国内发债难度很大。
今年上半年,房企债券融资总额同比下降20%左右。新增融资中,央国企占比高达86%,民营房企发债成本高且难。

尽管金融监管部门鼓励支持房地产融资,但银行自身盈利压力都很大了,很难再去顾得上房企。而且现在上面的意图也很明显,保交付是政治底线,但救房企不是。
现在房企只能想办法自救了,想办法去库存、减债务。去库存上也如万科遇到的问题一样,已经没什么项目可以结算了,就算结算了也没有多少利润。
其实现在,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已非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转折。除非收入和人口结构能支撑房价再次翻倍,否则,房企这种拆东墙补西墙,靠输血,也没办法维持房企在ICU中生存。
更多解读,大家可以预约来我的直播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