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闻】创新制胜 向新而行 院士大咖云集中金岭南共话科技创新——中金岭南召开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多次提到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命题,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对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部署2025年科技创新重点任务,3月23日,中金岭南在深圳召开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局长、总工程师多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唐菊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爱祥;广东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处副处长彭丹;深圳市罗湖区委常委赖建华;广晟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苏权捷;深圳市罗湖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绍文、罗湖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小明;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原常务副主任、党委书记杜平;邱冠周、唐菊兴、吴爱祥、杨春和、孙传尧等院士团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冶科技集团、长沙矿山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院校的专家;卧龙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娄燕儿;长沙迪迈科技董事长王李管;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姬阳瑞;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民等嘉宾受邀出席会议。中金岭南领导班子出席会议。会议由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潘文皓和党委委员、副总裁郑金华主持。
院士领衔
以实力和担当贡献更多智慧

多吉院士对中金岭南在找矿理论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表示赞许,他建议中金岭南未来在深化地质理论创新、强化资源战略储备、参与全球资源治理等方面继续发力,期待中金岭南以科技创新为笔,继续勾勒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蓝图,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地质智慧。

唐菊兴院士对中金岭南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希望中金岭南能够紧握时代脉搏,勇立科技创新潮头,通过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加强“产-学-研-用”融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中金岭南智慧”和“中金岭南力量”。

吴爱祥院士作了《新出海——基于绿色智能的中国矿业全球化发展战略思考》的报告,既系统阐释了“智能+绿色”双轮驱动下中国矿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也生动勾勒了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生态协同的智造出海新图景,为中金岭南加快国际化布局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行动指南。
多方助力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彭丹指出,中金岭南对“三稀”金属综合回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将“卡脖子”变为“杀手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他希望中金岭南聚焦尾矿资源化、“三稀”金属综合回收及高纯化、新材料开发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矿山、冶炼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力量。

赖建华表示,中金岭南在稀散金属、电池锌粉、复合材料、镀镍钢带、热双金属、超薄带材等新领域的瞩目成绩,不仅彰显了公司的科技实力,也为罗湖区乃至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罗湖区将从资金扶持、人才引进、创新载体、孵化空间、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苏权捷指出,中金岭南作为广晟控股集团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长期以来在有色金属行业稳居领军地位。展望2025年,中金岭南一要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战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创新规划,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市场导向作用,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助力完成技术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四要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用好人才第一资源,以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发展。
向新攀峰
谱写高质量发展科技新篇章
2025年是中金岭南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年。中金岭南如何以“破局、破浪、破茧”的决心开启科技创新新篇章?

中金岭南党委书记、董事长喻鸿强调,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入实施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认真落实省国资委和广晟控股集团相关要求,紧密贴合国家重大需求与主责主业发展,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引导力。
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形势与中金岭南实际情况,喻鸿围绕“认知”“行动”和“方法论”三大维度,为中金岭南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引: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方向,强化国企创新主体地位,以深化改革重塑中金岭南创新发展新面貌。二要怀揣远大志向打造产业竞争核心竞争力,依靠技术自强,引领产业地位从“跟跑”到“并跑”最终“领跑”的跃迁。三要循新而进践行广晟控股集团FAITH经营理念,知行合一,实现科技创新工作从深耕筑基到登高领航的质效飞跃。

潘文皓从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重点项目攻坚、数智化转型、关键专项核心技术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公司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果与经验,明确2025年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一要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二要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提升科技管理效能;三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战略领域自主可控;四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五要推进数智化转型与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六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战略人才力量;七要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八要加强科技政策研究与利用,增强行业规则话语权。
会上,凡口铅锌矿、中金科技公司、华加日公司分别发布了新产品,展现了中金岭南的硬核科技实力。
中金岭南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郭磊宣读了科技创新倡议书,提出一是紧跟国家战略,融入时代浪潮;二是聚焦改革实践,激发创新活力;三是紧盯指标瓶颈,助力降本增效;四是瞄准关键核心,加强科技兴安。
聚焦前沿
共探创新发展之路

在专题报告环节,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登红教授作了《南岭找矿的几点体会》的讲座,以真实案例分享为新一轮找矿行动提供了科学指南。

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李全明教授在题为《筑牢有色金属安全防线,护航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讲座中紧扣“资源安全国之大者”的时代命题,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厚度的创新方案,为守护国家战略资源命脉贡献了智慧的力量。

杜平教授在题为《国企数智化转型的几点思考》的讲座中,阐释了国有企业从数字化转型到数智化跃升的进阶路径,以战略家的远见擘画了国企数智化转型蓝图。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闵小波教授在题为《冶金产业优化升级技术路径》的讲座中分析了冶金产业的绿色变革路径,助力有色金属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曹洪杨教授、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兼智能装备事业部总监付连宇博士分别作了题为《铅锌铜矿伴生低品位稀散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AI算力基础设施PCB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微细加工解决方案》的专题特邀报告。
集聚人才
以产学研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中金岭南通过深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会议现场,喻鸿为王登红、李全明、马海涛、陈凤娟、毕林、杨晓松、张超、刘允中、林卫星、曹洪杨、陈代雄、李威等12位教授颁发中金岭南特聘专家聘书,为唐瑜教授和杨晓松教授颁发中金岭南荣誉总工聘书。



大会对公司202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2024年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多吉院士、唐菊兴院士等分别为获奖项目代表颁奖;公司领导郑金华、郎伟晨为先进个人颁奖;苏权捷为先进集体凡口铅锌矿、中金铜业公司颁奖。凡口矿技术中心原桂强作为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分享了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中金铜业作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代表发言。







中金岭南分别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红团队、兰州大学唐瑜团队、上海大学钟云波团队、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陈代雄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刘允中团队、中南大学赵红波团队等签约“揭榜挂帅”项目。


唐瑜、陈凤娟教授分别作了《稀土配合物功能材料研究》《丹霞冶炼厂废水特征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的项目报告,让“揭榜挂帅”优秀科技成果在中金岭南落地生根。
本次会议采用“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中金岭南总部全体管理人员,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及特聘高级专家、广晟劳模、广晟工匠、广晟改革先锋、中金岭南工匠、优秀班组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以及技术骨干等800余人参加。会议同时以图片形式进行直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已吸引超195万人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