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惊曝员工资金被套,内部理财产品暴雷引离职风波

查股网  2025-07-31 08:35  华侨城A(000069)个股分析

以下是针对“深圳华侨城员工资金被套”事件的综合分析,结合公开报道及多方观点:

事件核心事实

强制跟投制度

华侨城自2019年起推行《项目跟投管理办法》,要求项目负责人、核心骨干等员工“必须跟投”,普通员工“自愿跟投”。

实际执行变相强制:未足额缴纳者将扣减团队绩效考核分数(5-20分),影响晋升。员工反映面临“不跟投则被约谈或边缘化”的隐性压力。

资金被套现状

典型案例:前员工王田(化名)2021年投入8万元,2024年被裁员后仅收回9000元,剩余本金因项目停工无法赎回。

返还条件苛刻:需项目销售面积达90%且现金流回正才能返还剩余本金,但当前多个项目去化率不足50%甚至停工,条件难以达成。

离职员工困境

“人走钱留”:被裁员工虽解除劳动关系,仍需遵守原返还规则,失业叠加资金被套导致生活窘迫。

维权受阻:法院认为“未达解雇威胁程度”,不认定法律强迫,维权失败。

企业回应与争议点

华侨城立场

强调跟投是“投资行为”,需共担风险,盈利时分红、亏损时共担。

称与员工保持“友善沟通”,但未解决被裁员工优先退出诉求。

制度设计矛盾

2023年修订版漏洞:新规允许被动离职者退出,但执行中仍以“项目未清算”为由拒绝。

风险转嫁质疑:员工承担全额本金损失,盈利时分红比例远低于企业收益,被指显失公平。

行业背景与制度弊端

房地产下行冲击

华侨城近三年亏损超275亿元,多地项目停工(如深圳宝辰项目去化率不足20%),员工跟投资金链断裂。

2021-2024年裁员近5000人,被裁者多为跟投参与者。

制度三大缺陷

| 问题类型 | 具体表现 |

|---|---|

| 风险收益不对等 | 盈利时员工分红有限,亏损时本金全损 |

| 退出机制僵化 | 资金锁定至项目清算,离职者权益悬空 |

| 信息不透明 | 员工无权查阅项目财报,风险披露不足 |

各方观点与潜在解决方向

员工诉求:优先返还被裁员工本金,分级处理缓解生存压力。

法律界分析: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指出,职业发展与资金绑定实质压缩选择权;

魏鹏飞律师认为条款违背《民法典》公平原则。

监管新规: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住建部发文,禁止强制跟投,要求设风险共担上限及专项监管账户。

事件启示

企业责任:央企需平衡市场化激励与社会担当,避免制度异化为风险转嫁工具。

员工警惕:避免将生计资金投入雇主主导项目,尤其行业下行期。

制度改进:跟投应配套熔断机制(如项目停工即启动退出)、风险准备金及员工集体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