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海直业绩双增年内股价涨49% 财务优化负债率17%为近七年最低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徐阳
中信海直(000099.SZ)经营向好。
3月18日晚间,中信海直公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9.70亿元,同比增长9.54%;净利润约2.39亿元,同比增长23.11%。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中信海直深耕通用航空各个细分领域多年,公司发力海上石油业务的同时,还拓展了陆上通航、应急救援等多样化的业务,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信海直保持良好的财务结构。2017年末到2023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由45.50%一路下降至16.98%,达到七年来最低水平。
二级市场上,截至2024年3月19日收盘,中信海直股价报13.11元/股,年内涨幅49%。
2023年净利同比增超23%
中信海直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增长。
3月18日晚,中信海直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9.54%;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3.11%;实现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9.34%。
同时,中信海直拟定了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0.817元现金红利(含税),预计分配红利6338.04万元,占2023年净利润的26.5%,相较2022年提升了约0.5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中信海直前两年业绩表现较为波动。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58亿元、16.81亿元、17.98亿元,同比变动-0.57%、7.85%、6.98%;净利润分别为2.18亿元、2.46亿元、1.94亿元,同比变动3.26%、12.88%、-21.20%;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02亿元、1.63亿元、1.93亿元,同比变动11.21%、-19.44%、18.08%。
2023年,国内通用航空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中信海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保障了业绩稳健增长。
中信海直作为中国通用航空业的领先企业,一直保持和扩大直升机海上石油服务的发展优势,积极拓展应急救援、通航维修和陆上通航业务,推进通用航空新业务新模式形成,深入构建通航产业链。
具体来看,海上石油直升机飞行服务作为中信海直主要收入来源和核心业务,市场份额持续多年位居行业榜首。2023年公司深化与中海油的战略合作关系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增作业点与飞行基地,巩固提高市场占有率。报告期,通航运输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0.06个百分点至21.51%。
除了海上石油主业外,中信海直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公司目前已发展的陆上通航业务包括应急救援、城市综合服务以及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游览业务。公司还将探索无人机、短途运输、低空游览和产业链延伸等在内的新业态领域。
整体来看,2023年,中信海直的综合毛利率为21.16%,相较上年同期增加0.9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2.06%,相较上年同期增加2.61个百分点。
6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入33.77亿
中信海直系中信集团旗下公司,是目前中国通用航空业首家及唯一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拥有亚洲最大民用直升机队,具有通用航空全业务运营资质和能力。公司的业务遍布中国三大海域和全国主要城市,是国内通用航空业务涉及地域最多、保障能力最强的通用航空企业。
目前,中信海直运营93架直升机和11架无人机,机队规模庞大、种类丰富、机型先进。公司还拥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飞行、机务、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约85%。公司累计安全飞行超40万小时,多次获得民航最高奖“金鸥杯”。
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中信海直的财务结构持续优化,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2017年至2023年,中信海直实现了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降,总负债规模从25.58亿元降至10.70亿元,降幅约58.17%;资产负债率由45.50%降至16.98%,整体减少28.52个百分点。
现金流方面,2017年,中信海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47万元,此后年度均为正向流入,2018年至2023年分别为2.34亿元、7.66亿元、4.7亿元、7.29亿元、5.95亿元、5.83亿元,6年累计净流入33.77亿元。
作为当前热门的低空经济概念股,中信海直股价自年初以来呈现出上扬态势。截至2024年3月19日,公司股价报收13.11元/股,年内涨幅达到49%,最新市值10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