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吊装技能之花绚丽绽放——“中联重科杯”(第七届)全国吊装职业技能竞赛侧记
近日,中科重联智慧产业园迎来了“中联重科杯”(第七届)全国吊装职业技能竞赛。
开幕式上,37支气宇轩昂、步调一致的参赛队伍接续亮相,“放马金鞍看大机,无限可击争第一”“追求卓越、铸就金典、寰球化建、奋勇争先”……一个个口号铿锵有力、气势磅礴。
从2010年第一届全国吊装职业技能竞赛举办至今,竞赛走出的18名吊装技能人才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多名选手得到职业晋升和奖励,全国吊装竞赛成为学技术、练技能的重要平台。
今年,竞赛首次设置了起重工和吊车司机(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两个职业工种同赛,让竞赛内容和吊装职业培养目标更加吻合。本届竞赛中,选手们需先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预赛,得出综合成绩,高者进入决赛,分出胜负。
开幕式过后,预赛开始了。
起重工团体预赛项目为“履带起重机接杆”,参赛队伍4人为一组,其中1人为司机、1人为指挥、2人为司索工。赛场上各团队默契配合、各骋所长,使起吊物顺利穿越障碍,到达指定目标点。
赛场边,刚比赛完的中化二建集团大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团队正全神贯注地观摩下一支队伍的表现。“其实这和我们平时干活是一样的,每次操作我们都像今天这样认真谨慎。”该团队起重指挥阎峰和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操作经验,“我们4个就经常在一块配合工作,作为指挥,我需要一边观察全局一边留意细节,爬杆幅度、起吊动作、转杆快慢都是重点留意对象。”
“我和指挥的配合度非常重要,运作快慢都需要听他指挥,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该团队司机高文珍补充道。两位司索工牛建兴和霍江宏也点头赞同:“我们的吊装对象都是百吨以上的设备,比如脱硫塔、再生塔,实际操作场景远比今天的比赛场景还复杂,这就更加考验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了。”
这一点寰球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团队也深有同感,刚刚结束“战斗”的他们也在讨论着这场赛事。团队成员吊车司机展磊指着比赛工具履带式起重机和指挥刘爽感叹道:“在家里没有试过这么好的吊车,好在今天没有因练习工具不同而丢分。”司索工李凯清和王亚文也感叹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场地并不会像今天这样平坦宽阔,面临着很多交叉作业的情况,比如现场高处会有工人作业、其他吊装同步操作等情况,这对我们的技能要求更高。”
和团体预赛同步,个人预赛也在火热进行中。吊车司机个人预赛项目为“圆桶避障”,司机需灵活操作,使吊钩抓住圆桶,让圆桶在2米高的障碍杆围成的S形轨迹里穿行,到达目标地点。
“要让圆桶稳且不晃,晃且不慌,需要操作员从力学理论角度领悟、在实践中体会,勤琢磨,多实践,才能成为好的吊装技能人才。”担任此次比赛监督员的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段海金有感而发,“你看啊,在这么大的吊车面前,人多么的渺小,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精进技能是每个操作员需要终其一生琢磨的事。”
是啊,赛场上的认真谨慎、赛场下的及时复盘,体现的都是参赛者的匠心。
预赛持续一天,各方激烈角逐后,参加决赛的选手和队伍诞生,激动人心的决赛顺利开展。
起重工团体决赛项目为“Z字框架穿杆过架就位”。中石化重型起重运输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队)团队结束比赛后,在指挥“一二一”的口号中整齐走出赛场,此时观赛人群中也响起了响亮的掌声,这或许是观众对每一位参赛者的鼓励。该团队指挥曹彦波说:“指挥相当于司机的‘眼睛’,司机相当于指挥的‘手’,‘眼睛’和‘手’需合二为一,两个起重工还需在运行过程中微动调整,避免Z字框架晃动,这样配合才能完成比赛。”
相比团体赛所需的通力配合,个人赛则更考验参赛者个人的技能水平。在赛场另一端,个人决赛项目“精准插花”也同步举行。这场比赛要求参赛选手操作起重机将模拟花朵依次吊装至3个“花瓶”中,本该果决的“插花”动作,在赛场上却表现为参赛者操作手柄时的小心翼翼和插入“瓶口”时的反复衡量。
来自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曹慕昂完成比赛后,脸上难掩笑容。这位年仅27岁的小伙,是赛场上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其他操作工都是老师傅,我有点压力,所以在理论考试上下了苦功夫,取得了并列第三的好成绩。其实自己在家练习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具体的比赛场景,只能对着图纸反复练习。”
经过组委会紧张计算后,团体竞赛前三名和个人竞赛前三名出炉,比赛落下帷幕。整场比赛中,参赛者聚精会神,观赛者投入其中,现场氛围火热,大家心潮澎湃,早已把炎炎躁动抛之脑后。
(转自: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