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申万宏源香港突现大跌,股价较历史高点已蒸发超95%
每经记者 王海慜每经编辑 彭水萍
今日11点过后,申万宏源在港上市子公司申万宏源香港股价突然大幅跳水,最大跌幅一度达28%。而其他几家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今日股价都表现较为平稳。就申万宏源香港今日股价大幅波动的原因,记者向公司进行了求证。
2022年以来,几家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的经营纷纷遭遇挫折。2022年申万宏源香港大幅亏损8.8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依然亏损。
申万宏源香港股价连年下跌
上午11点过后,港交所上市的申万宏源香港股价突然大幅跳水,最大跌幅一度达28%。虽然午后申万宏源香港股价有所反弹,但全天仍然大跌16.9%。而其他几家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如国泰君安国际、兴证国际、西证国际等今日股价都表现较为平稳。
申万宏源香港官网显示,申万宏源香港是最早到香港发展业务的中资证券机构之一,立足香港市场逾25年。申万宏源香港业务范围涵盖个人金融、企业金融、机构证券、资产管理、证券研究,并在全球多地设有分支机构。
虽然布局香港业务时间较早,但目前申万宏源在港子公司距离行业的头部阵营有不小的差距。从近年来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等数据的同业横向对比来看,申万宏源在港子公司的规模明显小于其他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海通证券的在港子公司。
事实上,在今日之前的较长时间内,申万宏源香港一直处于缩量阴跌状态,今日尽管明显放量,但全天的成交额也仅为218万港元。在港股市场,一些流动性差的仙股出现类似的股价大幅波动也并不罕见。
从近些年的整体市场表现来看,申万宏源香港市值的大幅缩水却是不争的事实。公司股价分别在2007年、2015年创出过2个高点,不过自2015年以来公司股价连年下跌,并逐渐仙股化。今日0.295港元的收盘价,距离这2个高点的跌幅都超过了95%。
就申万宏源香港今日股价大幅波动的原因,记者曾向申万宏源有关人士进行求证,对方表示对此不知情。
之后,记者拨打了申万宏源香港官网公示的投资者关系联络电话,接电话的人士表示自己来自公司的财务部门,不负责投资者关系事务,并让记者拨打公司客服电话。
而申万宏源香港客服电话接线人员要求记者把问题发送至公司电子邮箱。随后,记者把有关问题发送至申万宏源香港官网公示的电子邮箱,不过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中资券商在港子公司格局分化
2022年以来,几家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的经营纷纷遭遇挫折。其中,2022年申万宏源香港录得8.8亿港元的亏损,这也是近20年来公司的最大年度亏损,导致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营收同比下降以及产生了高达5.37亿港元的资产减值损失。2023年上半年,申万宏源香港亏损0.71亿港元,亏损幅度同比有所收窄。
据华创证券研报,外在经营环境不佳导致在港中资券商经纪、投行、自营等业务出现了显著滑坡,特别是自营投资方面,市场行情下跌叠加自身资产配置理念和风险控制等内部因素,导致业绩减少甚至重大亏损。2022年5家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共产生亏损78.8亿港元,而2018年-2021年间五家券商共实现净利润80.1亿港元,一年的亏损几乎抵消了前四年的经营成果。
从在港中资券商主要的经纪、投行、资管、信用、自营五个业务板块来看,2022年各个业务条线收入均有下滑,尤其是受中资美元债爆雷等因素影响的自营业务收入在2022年由正转负,从2021年27.8亿港元下降至-35.7亿港元,为最大拖累项。
近期出版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3)》(由证券业协会组织编纂)指出,中资券商开展国际业务面临多重因素叠加,对证券公司境外展业带来不利影响;资本实力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存在客户结构单一,海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
不过,中资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经营纷纷下滑之时,一些头部券商的非上市在港子公司却出现了逆势上扬。2020年之前,海通国际的资产规模、营收、利润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8年、2019年,海通国际对集团贡献利润占比超过20%,不过最近两年海通国际领先优势不在,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的在港子公司实现了反超。特别是在行业环境不佳的2022年,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在港子公司的业绩还实现了逆势增长。相比之下,申万宏源香港2021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也被头部阵营拉开了差距,2021年、2022年已连续2年亏损。
中信证券2023年6月发布的专题研报指出,目前中资券商经营国际业务包括两种模式:1、独立上市海外子公司。以海通国际和国君金控为代表,凭借较为清晰独立的治理结构,在信用评级及融资成本层面具备优势。2、全资非上市子公司。以中金国际和华泰国际为代表,全资控股的模式降低了跨境业务管理和考核难度,有助于统筹境内外发展。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比全资控股的模式,非全资海外子公司在跨境业务的开展上存在资金、流动性管理、KYC客户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与母公司难以实现一体化的弊端。
2023年10月以来,海通国际开始实施私有化。对于此次私有化,有分析认为或将有助解决母公司对国际子公司的控制和业务穿透不足的问题。
上述报告表示,尽管市场波动、资本局限、政策约束等仍对证券公司国际业务发展有持续影响,但证券公司对2023年跨境业务依然布局积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证券公司带来业务发展机遇。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15528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