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化聚焦主业净利增44% 今年力争营收不低于180亿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增强,湖北宜化(000422.SZ)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根据湖北宜化日前发布的2024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9.64亿元,同比微降0.48%;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4.3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合计派现2.17亿元。
作为国内氮肥龙头企业,2024年,湖北宜化进一步聚焦主业,通过回购控股子公司宜化肥业少数股东权益、投资建设磷铵项目、剥离低关联度资产、延伸布局氟化工产业等举措,持续提升主营核心产品产能的集中度,主营业务实现稳健高速增长。
湖北宜化表示,2025年,公司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稳步实现存量产能的充分释放,确保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按期推进,并加速高附加值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投放,力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180亿元,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提升主业集中度
湖北宜化所处行业涵盖煤化工、氯碱化工、磷氟化工、精细化工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尿素、磷酸二铵、聚氯乙烯产能均位于行业前列,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其中,公司的磷酸二铵、尿素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聚氯乙烯、烧碱装置的盈利水平目前居于国内同行业中上游水平。
年报显示,2024年,湖北宜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以及拓展市场渠道,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4.32%;每股收益0.6108元,同比增长30.29%。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267.13亿元,同比增长24.40%;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73.62亿元,同比增长11.88%;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8%,同比增长0.96%。
主导产品中,湖北宜化尿素产能为156万吨/年,处于行业前列;磷酸二铵产能为126万吨/年,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四;聚氯乙烯产能72万吨/年,位列国内PVC产能前十;季戊四醇产能约6万吨/年,产能排名全球第二、亚洲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即洁净煤加压气化多联产技改搬迁升级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综合成本进一步降低,原材料供应得到进一步保障。此外,公司与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多氟多签署意向性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按照延链补链、产业耦合发展合作模式,重点发展下游氟硅材料和电子化学品等全产业链,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在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业绩的稳健增长,离不开公司对研发投入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湖北宜化立足行业基础,自主整合打造TMP轻重组分梯级利用工艺,自主研发湿法磷酸联产高纯白石膏工艺,完成消光五型树脂、特种八型树脂等新产品研发,技术优势不断显现。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8.13亿元,同比增长10.45%,研发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外,海外销售方面,湖北宜化主导产品季戊四醇、磷酸二铵出口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地区。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境外销售金额达31.0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18.30%,较上年同期增长12.23%。
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6.45亿
近年来,湖北宜化聚焦主责主业,以“五个战略升级”不断构筑新发展态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根据湖北宜化年初发布的“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司以落实沿江1公里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为契机,实施产业升级、技术迭代战略,建成技术密集度高、生态经济效益显著、资源集约利用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同时,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与史丹利、多氟多等行业龙头企业展开合作,纵深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延链、补链、强链”,立体构建竞争优势。
在股东回报方面,湖北宜化构建了“现金分红+市值管理”的双轮驱动系统,通过合理提高分红比例、控股股东积极增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重大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强市值管理。
日前,湖北宜化发布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司拟以总股本108250.97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17亿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3.18%。公司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为6.45亿元(含税),占同期年均归母净利润的59.22%。
根据湖北宜化此前发布的《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显示,公司明确每年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且连续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同期年均归母净利润的35%,进一步提高投资者回报水平,共享公司经营成果。
湖北宜化表示,未来,公司将统筹好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增持回购等多元化方式加强市值管理工作,提高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获得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