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毛利率连降、新品卖不动!东阿阿胶“高分红遮丑”,战略迷茫引信任危机
(来源:九州消费)

作者:信乔
审核: 岚山
在医药生物板块整体飘红的2025年,东阿阿胶的股价走势却走出了一条刺眼的下行曲线。当Wind医药生物指数半年内上涨25.8%时,这家以阿胶为核心的老牌企业,股价自4月高点已累计回撤超25%,即便抛出“近乎清仓”的分红方案,也未能挽回投资者信心。营收净利双增的业绩表象下,成本飙升、价格承压、渠道阻滞的“三面夹击”已然显现,而对单一大单品的过度依赖,更让其抗风险能力暴露无遗,曾经的“滋补品龙头”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局。
短期讨好难掩长期隐忧
2025年8月末,东阿阿胶抛出的分红方案曾引发市场热议——每10股派发现金12.69元,分红总额约8.17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的比例高达99.94%。这一近乎将当期利润“全部分光”的操作,看似是对股东的慷慨回馈,却被业内质疑为“短视之举”。更讽刺的是,分红方案落地后,公司股价不仅未获提振,反而在9月3日派息日后持续走低,截至10月10日累计跌幅近6%,上演了一出“分红越多,股价越跌”的尴尬戏码。
为何高分红未能赢得资本青睐?核心在于这一操作背后暴露的战略空洞。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指出,对比同行业的片仔癀,后者在维持50%左右分红率的同时,仍将8%的营收投入研发,通过“安宫牛黄丸”等产品构建起第二增长曲线;而东阿阿胶手握87亿元类现金资产(占总资产68%),却选择将净利润近乎全额分红,研发投入长期处于低位——2023年其研发费用仅1.38亿元,不足销售费用(13.19亿元)的11%。
“近乎零留存的利润分配,意味着公司在产品创新、新赛道布局上毫无野心。”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董事长霍虹屹直言,当前阿胶品类正面临需求萎缩与功效争议的双重冲击,若不通过研发投入用科学依据支撑产品价值,仅靠高分红短期讨好股东,一旦行业环境恶化,企业将失去应对风险的“缓冲垫”。这种“重分红、轻研发”的资本配置逻辑,本质上是对长期发展的透支,自然难以获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
九成营收依赖阿胶,新品难成气候
股价颓势的背后,是东阿阿胶长期未能解决的产品结构“单一症”。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阿胶及系列产品实现营收28.4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3.24%,较2022年的91.5%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公司每赚10元钱,就有9.3元来自阿胶相关产品,这种对单一大单品的依赖程度,在整个医药生物行业都极为罕见。
更令人担忧的是,核心产品的“压舱石”作用正在减弱。2025年上半年,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至74.83%,为2023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分季度看,二季度毛利率进一步降至72.49%,环比再降0.6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的毛利率下滑,折射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承压。
而公司寄予厚望的新品,至今未能扛起“第二增长曲线”的大旗。近年来推出的“皇家围场1619”“壮本”等产品,2024年销售额不足千万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片仔癀通过多元化布局覆盖“丸剂、膏剂、片剂”等多个品类不同,东阿阿胶多年来始终未能突破“阿胶”的品类局限,产品矩阵的单薄,使其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腾挪空间。
随着福牌阿胶、同仁堂等竞争对手的加速挤压,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已出现松动。袁帅分析指出,福牌阿胶凭借更低的定价抢占下沉市场,同仁堂则依托品牌影响力拓展高端渠道,而东阿阿胶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中,既未能守住高端市场的溢价能力,又难以在下沉市场形成价格优势,单一大单品的增长天花板愈发清晰。
成本涨、价格跌、渠道堵
如果说产品单一是东阿阿胶的“先天不足”,那么成本、价格、渠道的“三重挤压”则是其面临的“后天困境”,三者相互叠加,正不断压缩公司的盈利空间。
成本端的压力首当其冲。作为阿胶的核心原料,驴皮价格与活驴存栏量直接挂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驴存栏量仅129万头,较20世纪50年代的峰值下降超80%;全国每年出栏驴仅70万-80万头,而消费需求高达200万头,市场缺口超60%。供需失衡下,活驴收购价从2024年的每斤31元飙升至2025年的48元,涨幅超50%,创历史新高。原料价格的暴涨,直接推高了阿胶的生产成本,而东阿阿胶未能建立起稳定的原料供应体系,只能被动承受成本压力。
与成本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终端价格的持续下跌。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2020年亳州药市东阿阿胶价格最高达3100元/公斤,到2025年10月已跌至2600元/公斤,五年间价格降幅超16%。成本与售价的“剪刀差”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下滑,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更严峻的是渠道端的阻滞。2025年中报显示,东阿阿胶存货规模虽降至9.2亿元(较2017年峰值36.07亿元大幅下降),但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2天至198天,反映出产品流通速度放缓。应收账款的异常波动更暴露了渠道压货的隐忧——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激增583.32%至5.41亿元,即便二季度降至1.85亿元,仍较2024年同期的7900万元高出134%。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增速从一季度的18.24%骤降至2.91%,营收增速与应收账款的反向变动,难免让投资者质疑其业绩增长的真实性,担忧终端需求疲软下,公司通过向渠道压货虚增营收。
战略迷茫下的信任危机
从“滋补品龙头”到陷入“三面夹击”,东阿阿胶的困局本质上是战略迷茫的结果。多年来,公司始终未能摆脱对阿胶单一大单品的依赖,在产品多元化上毫无突破;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未能用科学依据回应市场对阿胶功效的争议,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在原料供应、渠道管理上缺乏长远布局,面对成本上涨、渠道阻滞时只能被动应对。
更关键的是,公司在资本运作与长期发展的平衡上出现严重偏差。高分红虽然能短期稳住部分股东,但却牺牲了研发创新、品类拓展的资金需求,形成“分红越高—研发越弱—产品越单一—风险越高”的恶性循环。当行业环境向好时,这种模式或许还能维持,但一旦行业进入调整期,隐藏的风险便会集中爆发。
如今,东阿阿胶面临的不仅是业绩与股价的压力,更是市场信任的流失。投资者对其经营模式的担忧、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质疑、竞争对手的持续挤压,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司若不能尽快调整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矩阵、优化渠道管理,重建市场信任,恐怕难以走出当前的困局。曾经的“阿胶第一股”,正站在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