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龙头ST晨鸣深陷停产困局,13万名投资者突遭退市风险警示
记者 秦楚远
2025年2月21日,晨鸣纸业(000488.SZ)正式“戴帽”ST,证券简称变更为“ST晨鸣”,其A股、B股日涨跌幅限制同步缩窄至5%。这一消息,将这家曾经的纸业龙头推至风口浪尖。从2024年11月的大规模停产到如今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晨鸣纸业的困境折射出行业供需失衡、债务危机与企业自救的多重博弈。
一、触发ST的核心原因:停产超限,产能恢复不足23%
根据深交所相关规定,若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且预计在三个月内不能恢复正常”,则需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晨鸣纸业自2024年11月起对寿光、湛江、江西、吉林等多个基地实施停机检修,涉及总产能的71.7%。尽管公司声称黄冈基地正常运转、寿光基地部分复产,但截至2025年2月19日,整体产能恢复率仅为23.23%,远未达到监管要求的“三个月内恢复正常”标准。
这一结果早有预兆。2024年 12月20日,晨鸣纸业在公告中预警,若2025年2月底前公司相关生产基地无法恢复生产,依据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可能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也就是被ST。但显然,技术改造、资金筹措等努力未能扭转颓势。对此,衡财保?炜衡金融315团队的邓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9 年修订)》第八十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交易的公司的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场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二、财务危机雪上加霜:巨亏75亿、债务逾期与流动性枯竭
晨鸣纸业的困境不仅是生产停滞,更深层次的是财务黑洞。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净亏损65亿至75亿元,其中第四季度单季亏损高达57.9亿至67.9亿元,创下历史纪录。
晨鸣纸业正深陷多重困境之中。首先,造纸行业整体形势严峻,新增产能集中释放致使行业产能过剩,白卡纸等主要产品价格暴跌,毛利持续走低,这对晨鸣纸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次,其融资租赁业务出现暴雷状况,部分客户因经营不善,坏账激增,公司无奈之下被迫计提大额减值准备,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再者,债务危机不断发酵,截至2024年11月18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本息高达18.2亿元,占净资产的10.91%,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甚至出现员工薪资拖欠的情况,公司的资金链和信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这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资金链断裂导致复产受阻,而停产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三、自救之路:政府专班介入与战略投资者博弈
面对危机,晨鸣纸业正尝试多线突围。为有效应对当前困境,公司及地方政府多管齐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地方政府成立专班,积极协调银团贷款与资产处置工作,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银团贷款投放,加快资产处置进程,期望通过外部输血的方式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与此同时,公司自身也积极作为,成立战投引进专班,主动对接潜在合作方,试图通过股权或债务重组的方式引入资金,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生产运营方面,公司着力于产能优化与供应链维稳,加强与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优先保障复产所需的原料供应,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同时大力推进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行业警示:供需失衡下的造纸业寒冬
晨鸣纸业的困境并非个案。近年来,造纸行业因盲目扩张导致供需严重失衡,白卡纸价格从2023年的每吨万元以上跌至2024年的不足5000元,全行业陷入亏损。加之环保政策收紧与能源成本上升,中小纸企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晨鸣纸业作为龙头尚且难抵行业寒流,其ST事件或成为行业洗牌的标志性信号。
从“纸业龙头”到“ST晨鸣”,这家老牌企业的命运转折令人唏嘘。若未来三个月内无法实质性恢复生产并改善财务状况,公司可能面临更严峻的退市风险。对13万投资者而言,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关乎股价涨跌,更是一场对企业治理能力与行业周期判断的终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