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恒运A:乘政策东风打造储能新生态 三链融合驱动能源转型
转自:衡水日报
2 月 17 日 , 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要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 , 新型储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能源企业 , 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穗恒运 A", 证券代码 :000531 ) 紧抓机遇加速转型 , 通过 " 技术链筑基、场景链贯通、生态链协同 " 的立体化布局 , 正加速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技术筑基 构建核心壁垒
在技术研发领域 , 穗恒运 A 依托恒运储能公司以及广州高新区能源技术研究院 , 聚焦 " 研发 + 制造 + 投资 ", 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储能专业化综合运营平台 , 技术路线覆盖锂电储能、飞轮储能、全钒液流电池等多个方向 , 并取得了丰富的研发及应用成果。
据悉 , 穗恒运 A 已建成投产 2GWh 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储能产品智造中心。同时 , 由公司建设的广州市首座锂电 + 飞轮复合储能项目有望在今年二季度实现并网投运、广州市第一个 9F 级燃气发电机组火储联合调频示范项目也即将于近期正式投运。一系列储能项目从零到一的突破 , 不仅证明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加深了公司的行业护城河 , 更是为当地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恒运力量。
三侧协同 释放商业价值
受益于先进的储能技术 , 穗恒运 A 成功构建了 " 电源侧 + 电网侧 + 用户侧 " 的全应用场景体系。具体来看 , 公司充分发挥电源侧储能优势 , 以配储形式深度赋能发电业务 ; 在电网侧 , 公司重点布局独立储能电站 , 通过电网辅助服务实现稳定收益。用户侧则成功落地阳江世纪青山、芯粤能、东莞凯金等一批工商业储能项目 , 打造 " 投资 + 建设 + 运营 " 一体化服务样板。
公开资料显示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 穗恒运 A 已累计实施 ( 含在建 ) 储能投资项目 31 个 , 总容量达 373MWh, 储能产品先进制造领域年生产能力达到 2GWh, 形成从方案设计、设备供应到运营维护的完整服务体系。
生态互联 智启 AI 跃迁
在储能业务逐步取得新进展的过程中 ,AI 赋能成为穗恒运 A 打通 " 光储氢充 " 业务链条的关键抓手。公司开发的智慧运维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3D 建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可实现新能源全元素、全信息的监测和调控 , 并通过智能算法模型更好地发挥电热氢储四大业务间的互补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 , 穗恒运 A 与储能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 积极打造 " 新型储能生态圈 "。目前 , 公司已与北控智能、新能安、奇点能源等众多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 共同探索新型储能技术 , 并不断推动 AI 技术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合作的深入以及成果的落地 , 公司有望以更优质的储能产品推动储能产业向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 , 穗恒运 A 在储能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 , 穗恒运 A 凭借 " 技术 - 场景 - 生态 " 的立体化布局 , 正成长为能源变革中的重要力量。这家有着 38 年历史的能源国企 , 通过储能新业态的培育 , 不仅为自身打开新业绩增长点 , 更成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