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推动数智医药创新
1993年12月15日,云南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每股发行价3.38元,总股本8000万股,首发市值2.7亿元。今年12月15日是云南白药上市30年纪念日,云南白药打造了一个个行业典范,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上市30年,云南白药市值较首发市值增幅327倍;云南白药从资本市场融资仅16亿元,但通过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超过207亿元,累计缴纳各项税款超264亿元。截至2022年,云南白药营业收入增长628倍,净利润增长230倍。
排A股中成药上市公司第一名
1902年,江川县一名叫曲焕章的中医发明了一种白色粉末,对治疗外伤有特殊功效,将其取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早于西方的盘尼西林。在白色粉末的基础上,曲焕章经过改进、验证,研制出“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和保险子,进一步加强了药效。1938年,台儿庄战役让“百宝丹”的奇效广为流传。
1971年,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云南白药厂建成。1993年,云南白药厂改制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6日至9日,“云南白药”A股顺利发行2000万股,原始股价3.38元;12月15日,云南白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云南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从国有企业转变为公众企业。
自上市以来,云南白药聚焦主业深化改革,助力企业跨越发展。1999年6月,云南白药提出由内而外的整体改革方案,由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改革后,创可贴、牙膏等产品相继问世,成了日后的“明星产品”。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面世,一年内销售额突破1亿元。2005年,云南白药制定“稳中央·突两翼”的产品战略,一方面保持现有主产品销售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拓展以白药膏、创可贴为代表的透皮技术类产品和以白药牙膏为代表的健康保健类产品。2006年,云南白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跃居中医药行业首位,总市值居沪深两市医药类上市公司之首。
改革中的云南白药一路向上。今年前三季度,云南白药营业收入29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1.23亿元,排A股73家中成药上市公司第一名。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云南白药集团合并最新总资产533亿元,净资产399亿元,资产负债率仅25%。通过狠抓治理规范和管理效率,云南白药继续获评A级,是深市医药上市公司和云南省内唯一一家连续3年获得A级及以上评级的上市公司。
实现传统中药现代化产品创新
“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多年来,市场上都有这样一句口号。上市30年,云南白药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不断发展,把传统散剂产品发展成庞大的产品族群,涵盖气雾剂膏、贴剂、酊剂、胶囊等多种剂型,实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化产品创新。
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气雾剂贡献营业收入超9亿元,同比增长18.20%;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胶囊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感冒类产品蒲地兰消炎片单品营业收入过亿,同比增长80%,伤风停胶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祛暑祛湿类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同比大幅增长超260%,跻身公司上半年产品销售排名前十。
在拓展各业务单元布局的同时,创新工作持续开展。近年来,云南白药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中国工程院朱兆云院士担任中药战略科学家,聘请北大张宁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引入大批研发人才,建立与北大医学部深度合作的北大——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做精做优做深存量业务。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研发投入金额1.45亿元,同比增长12.59%,同时成立研发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整体研发体系,以传承云南中药精华、赋能健康产品升级、精心布局创新药物、AI辅助的药物设计为研发思路,进行资源统一、高效管理。
此外,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云南白药集团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云南白药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制度、组织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发展围绕端到端全流程拉通全面开展,并以形成数据资产为目标推进建设。数字化发展以创新业务、打通供应链、产业链为主开展,取得一定成效。
未来,云南白药将紧紧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重点研发项目攻关,推进数智医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