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云南白药: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一、简介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高寒偏远山区,距省会昆明700公里。在这里居住着傈僳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怒族、独龙族等2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41%。
2020年前,维西县是云南省11个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级贫困县,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多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比较大,贫困面广程度深,属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二、工作与成效
云南白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自2015年以来,负责对维西县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扶贫工作。至今累计派出29名驻村工作队员,指导农民掌握种植技术,协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调研和走访入户,结合企业优势,因地制宜地采取产业扶持的方式助力维西发展,维西县2015年GDP37.13亿元,到2020年脱贫摘帽GDP增加至63.5亿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有3人次获省、州表彰。2018年云南白药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先进集体”。
(一)发挥双方优势,找准产业发展路径
维西县处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核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需要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发展,同时守护一江东流的清水。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18科380属692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49种,珍稀濒危药材10种。云南白药派专家对县域范围内栽培的云木香、重楼、金铁锁、黄草乌等30余种中药材品种全面调研,进一步结合市场和产量找准大品种,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助力维西县振兴中药材产业。
2015年,在政府和村委会的协助下,云南白药驻村工作队员对攀天阁乡的地理气候、土壤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和公司需求的药材确定了种子和种源,向公司申请黄草乌种植订单,确定了种植农户和种植土地的三个片区,商定按保护价收购产品,邀请种植专家来村里进行实地培训和指导,并负责采购和加工黄草乌种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当年实际完成了近200亩黄草乌的播种,惠及100多户少数民族群众,其中19户为精准扶贫户。
2016年,云南白药在攀天阁乡、永春乡的7个行政村重点选择适宜高寒山区种植且自身有原料需求的金铁锁、黄草乌、重楼等品种推广种植,共帮扶种植药材990亩,惠及农户687户。针对贫困户量身制定黄草乌种植计划,黄草乌种植周期短、资金投入小、见效快,公司的订单需求确保了农户种植后销路无虞,能实现当年种植当年见效、有收益,为贫困户树立信心。针对其他农户主要帮助种植金铁锁,针对大户则鼓励种植重楼等周期长的药材。仅2018年,云南白药驻村工作队在攀天阁乡推广种植黄草乌90亩、金铁锁90亩、重楼153亩。
(二)凝聚多方合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云南白药联合企业、政府、农户,探索多方参与的模式,打通产业链,解决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在资金、技术、产品收购方面等面临的问题,正向引导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给予资金支持。公司出资与维西县攀天阁乡共同设立两项基金,“中药材种子基金”扶持农户选购种苗;“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给予农户种植奖励。政府统一协调为农户提供资金扶持,在种苗款上实施“三三四”方案,公司和地方政府各投资30%,种植户投资40%,让所有产业发展的利益攸关方都参与进来,促使种植户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形成“企业+政府+农户”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充分调动老百姓种植管理养护中药材的积极性。
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广大种植农户播种好、管理好黄草乌和金铁锁两种药材,云南白药驻村工作队在田间地头带头干,并牵头邀请公司内外对口种植专家,开展种植培训达3000余人次,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和实地培训两部分。通过多场次、多批次培训,各级乡村干部和种植农户们学到了黄草乌、金铁锁、滇重楼等的种植技能、田间管理及防病虫害等知识。同时,组织维西县及所属七乡三镇的领导到云南白药集团武定中药材优质种源繁育基地、云南白药丽江云全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太安基地等参观学习,为进一步做好云南白药在维西县的产业扶持打下了坚实基础。
保证产品收购。公司对黄草乌和金铁锁两种药材产品都确定了保护价收购。如果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公司按市场价收购产品;如果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公司以保护价收购产品,确保贫困户或群众的种植收益。为解决当地附子滞销困难,云南白药与协作单位四川天雄药业有限公司联系协商,帮助维西县收购销售附子共计900吨。在附子、黄草乌的采挖、加工、收购及销售等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参与其中,当成自己家的事去做。从2015年至今,云南白药帮扶收购维西县种植的中药材所产生的药材销售收入近3600万余元。
(三)注重典型引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云南白药乡村振兴的思路从扶贫困难户转向扶持专业户、种植大户,通过树典型、立标杆,让农民看到身边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鲜活案例,能有效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只要个体和集体都能尝到甜头,生活有了更大的奔头,乡村振兴的劲头就能凝聚起来。
攀天阁乡美洛村纳西族村民和万华种下的2.5亩黄草乌换得了将近1.5万元收入。他感激地说:“多亏了云南白药的技术指导,黄草乌才管理得这么好。”岔枝洛傈僳族村民李映灿一开始担心种植经验不足,并顾虑种植以后若是滞销会给家里造成经济负担,在得到驻村队员对销路问题的保证后,他与家人商议决定采纳工作队的建议种植药材。对未来,李映灿信心满满地表示:“多了一条致富的路,多了一份收入。”
云南白药依托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协会和云药资源网,搭建种植户与投资者的交流平台,以及时发布中药材种植情况及特色农产品信息的方式,帮助种植户掌握市场动向、避免盲目种植,并介绍外界商家到维西进行投资开发。与维西县伟宏农特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指定企业进行中药材收购及初加工,并依据订单进行统一采购。在此期间,公司还提供了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药材溯源培训等。2023年上半年,根据迪庆州和维西县中药材市场情况,公司主要采购了木香、桔梗、秦艽等中药材,并对相关药材的种植进行了技术和质量标准方面的指导。截至5月,面向维西县及周边产地的中药材采购累计达420余吨,金额达上千万元。
(四)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产业发展势能
以维西为代表的滇西北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征,保护与利用必须统筹起来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云南白药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致认为,发展中药材产业契合各级政策和当地实际,是帮助各族群众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可靠路径。
云南白药通过对中药材的内核系列进行标准化和数字化,打通中药材全产业链条,以实现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监控的精准管理,着力培育质量过硬、创新力强、有影响力的道地中药材,共建长期、稳定、优质、可溯源的原料药材供应链体系。在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帮扶维西等地过程中,公司注重道地药材的品牌建设,通过重点品种品牌的准确定位、凝聚市场资源、培育宣传、定点种植收购带动等措施,较好地形成了维西中药材部分品种的品牌势能和声量。
品牌中药材工程结合维西县实际需求,与当地药材种植公司及种植大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重点培育打造当归、木香等道地药材。2022年,云南白药抽调专家调研编制了《关于建设维西中药材产业特色县的发展建议》,提交相关部门参考,并与当地药材种植公司签订了50吨当归、100吨桔梗的种植采挖合同,合计采购药材150吨。公司扶持攀天阁乡种植大户李秋红,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秦艽,回收药材11余吨。
同时,云南白药利用品牌药材BU建设滇西药材产业平台和重楼种苗工厂,形成聚合化模式,有效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在维西中药材品种品牌建设取得一定实效的基础上,今年6月,云南白药还复制成功的经验模式,出资在毗邻维西的泸水成立云南云药怒香有限公司,发力草果药用及食用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帮助当地重点打造滇西北大品种产业,通过产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实惠、改善生活,增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向往。
三、总结与展望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战略科学家朱兆云认为:应该把中医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云南白药将继续结合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情况,坚守“济世为民”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彰显百年品牌的力量。
云南白药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云南维西县本地资源优势,通过“企业+政府+农户”合作模式,扶持专业户成长,打造当地中药品牌,助力振兴中药材产业,能够持续惠及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是药材企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