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高质量融合发展 云南白药集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转自:云南省国资委
近年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农民需求,加速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步履坚实。
云南白药集团运营体系犹如一个乡村振兴的“永动机”,每向前发展一步,对乡村振兴的带动力就加大一分。云南白药集团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上市公司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2024年,“白药自营”“白药认证”“白药优选”的中药材种植规模超过13万亩,从32个药材种植户和农村合作社采购中药材近1300吨,为药农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白药动力”。仅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和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就带动了1500余人从事药材种植、药材加工等工作。
中药材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玉米秆腐化后是天然有机肥,云木香喜阴,玉米叶正好遮阳。”“这地膜可不是‘花架子’,它能保墒、抑草,还能在地温较低时起到保温作用,让云木香长得快、病害少。”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攀天阁乡的田间地头,云南白药集团技术专家手持幼苗,向农户讲解套种要领。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云南白药集团打出“产业帮扶+技术赋能+资金支持”组合拳,云木香、白及等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致富“金钥匙”,科技赋能维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插上现代化翅膀。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云南白药集团以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为原则,依托云南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整合资源、搭建集群的构想,发挥其在技术、品牌、渠道、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带动中药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力打造以云南为核心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的协同发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产业链助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乡村振兴。
“药材好,药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长在土地里的药材是云南白药集团的生存所系、发展所需,与药农一道种好药材、发展中药材产业,既能助力乡村振兴,又能为白药高质量发展培基固本。”云南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云南白药集团助力乡村振兴的努力不只是在挂钩帮扶点和捐赠帮助上,更要在自身高质量发展中升级工业制造能力、提升商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药材产业不断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气血康口服液是全国唯一采用鲜三七为原料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产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该产品在改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疗效显著,已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累计产量超过1亿支,年产值近10亿元。走进位于文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气血康生产车间,道地中药材在国际化制药生产线上实现嬗变。云南白药文山七花制药公司负责人说,近3年,文山七花公司用于气血康等各类产品、药材加工生产,使用了超过8000吨鲜三七,至少带动400户农民增收致富。
面对山区耕地分散、传统种植效益低的难题,云南白药集团深入调研村镇特点,通过“一村一品”精准规划,引导农户发展高附加值种植业,许多药材因接入云南白药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管理而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监控,彻底打消农户“种得出却卖不好”的顾虑。
屏边苗族自治县是首批“云药之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屏边砂仁占全国砂仁产量的40%,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今年1月,云南白药集团与屏边县签订战略合作、砂仁GAP基地建设合作两项协议,立足屏边中药材资源禀赋,携手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助推县域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聚焦屏边县砂仁、小黄姜等中药材,与该县在良种培育、种植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推动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形成联农带农富农共赢局面,辐射国内和东南亚地区。”云南白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白药将与屏边县共同努力,打造屏边砂仁地理标识,推进“一品一链”、聚链成群建设,把资源禀赋转变成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屏边砂仁产业,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云南白药集团锚定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凭借产业、商业、科研、资本、人才优势,高起点发展种业、高标准发展种植、高能级发展加工、高层次发展市场、高站位打造品牌,助力云南全力打造云药“第一车间”,引领中药材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真抓实干把云南中药材的资源禀赋转变成产业优势,辐射带动云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对口帮扶多点发力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是云南白药集团挂钩帮扶的重点对象。为了帮助当地群众发展产业,云南白药集团党委多次带队赴维西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与当地党委、政府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谋篇布局。按照“该严管的严管到位、该保障的保障充分”原则,云南白药集团修订了《派驻维西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经费开支管理细则》,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驻村工作队员的薪资待遇,确保驻村工作队员安心驻村,为维西县乡村振兴多做贡献。
在攀天阁乡岔枝洛村的示范基地里,成片的地膜覆盖田垄、整齐排列,云木香幼苗与玉米交错生长,这种创新套种模式让土地效益翻番。为打消农户“不敢试、怕亏损”的顾虑,云南白药集团党委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创新种植户每亩补贴200元,高效推动30亩试验田落地。这笔“启动金”不仅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压力,更释放出“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应:10名致富带头人在驻村工作队支持下率先尝试,成功案例迅速辐射周边。2024年,当维西县肉牛市场波动导致养殖户亏损时,云南白药集团又拨付1.6万元饲草补贴,帮助养牛户渡过难关。“‘产业+资金’双护航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更多人主动加入中药材种植行列。”攀天阁乡党委负责人说。
据悉,云南白药集团驻村工作队组织10余场“地头课堂”,把从选种育苗到水肥管理形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的流程,手把手教给村民。4名本土致富带头人化身“土专家”,用方言传授种植窍门,“他们教的地膜覆盖套种技术将云木香生长周期从2年缩短至1年,破解了我们‘等不起、投不起’的痛点。”岔枝洛村农民老杨说。
随着云木香套种模式的规模化验证,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滚雪球”效应开始显现:2024年,岔枝洛村30亩试验田实现亩产玉米500斤、云木香1500斤,扣除成本后每亩净增收2000元左右,单户药农增收5万元,药材种植村的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短周期、高收益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户的信心,今年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12户300余亩推广种植,预计带动增收60余万元。在云南白药集团产业链的赋能下,攀天阁乡中药材种植正从分散种植向品质中药基地转型升级。
10余年时间里,云南白药集团帮扶维西县织就民生保障网,托举起乡村最急迫的期盼,串联起最温暖的改变,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正从“保障底线”向“创造可能”悄然生长。如今,走进维西县岔枝洛村,一座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孔雀舞传承点陈列馆经过精心修缮后焕然一新,古老的文化在这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改建后的新乐村党员活动基地,视频设备、党员教育宣传资料一应俱全,成为当地党员学习交流的新平台。
云南白药集团始终秉承“人才要振兴,教育应先行”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帮扶工作,鼓励乡村学子利用知识的力量回馈家乡,促进家乡的发展和振兴。2024年高考结束后,云南白药集团通过“金秋助学”奖学金项目,对乡内86名考取本科和专科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共15.3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2015年至2024年,云南白药“金秋助学”项目共资助当地436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投入助学资金约65万元。云南白药集团组织中药资源事业群分别前往维西县新乐村和岔枝洛村,以及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太安乡太安村开展“六一助学”活动,为67位小朋友送上了书包、马克笔、绘画本等文具用品,用实际行动温暖童心、护航成长。
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攀天阁乡基层政务服务能力,2024年,云南白药集团投入30万元,对便民服务中心配置和服务进行优化和升级,设立便民卫生服务站、职业健康小站、劳动者驿站、纠纷调解室、党群活动中心,协助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提升村容村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独特的民族生活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通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采购当地农副产品价值22.3万元,捐赠药品价值108.16万元。帮扶期间,云南白药还在维西、福贡开展“乡村振兴 健康助力”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捐赠药品活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培训等形式,支持当地医疗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创新模式破解“增收密码”
每天早上醒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种植户杨洪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数智云药”小程序,查看今天的三七价格,并将自家种植的三七上架至平台,等待买家购买。“以往,我得把货物拉到市场售卖,如果当天没卖完,就得拖至第二天甚至更久,销售周期很长。如今借助这个平台,几乎每天都能即时成交,不受地域与时段的限制,既方便又高效。”杨洪云说。
2024年11月24日,云南白药集团倾力打造的“数智云药”中药材产业数字化平台正式开放。随着平台上线,越来越多“田间合伙人”的中药材产品实现快速入市。在物流端,云南白药集团与中国邮政合作推进“田间合伙人”项目,建立三七种植户信息库,完善溯源体系,提供收购支付结算、仓储运输等邮政综合服务,提升物流效率与追溯管理能力。以三七为主要商品,云南白药集团通过优选客户身份认证,实施“不愁卖”(云南白药统一收购)与“卖得多”(干品结算溢价)策略,有效调度种植,为白药认证与自营体系奠定客户基础;采购端与平台紧密对接,实现一站式便捷交易,解决采购商需对接多家种植户及质量控制难题,同时确保交易透明、价格与平台利润公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助力农户增收的中药材产品成为有品牌、高附加值的衍生商品是云南白药集团乡村振兴帮扶项目的创新之举。在怒江大峡谷的晨雾中,村民步入密林采摘草果,这些曾经仅能低价售予药材商的“野果”,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游客手中精致的草果饼干,成为城市下午茶的新宠。草果饼干产品以怒江独龙江天然草果为核心原料,依托云南白药研发团队与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联合攻关成果,将道地药材与健康食品深度融合。印有峡谷秘境图片及怒江文旅公众号二维码的包装,以及每盒饼干内置的独龙江风情宣传卡,将“草果香”与“峡谷美”深度绑定。“这不仅是零食,更是怒江的‘移动名片’。”品尝草果饼干的消费者说。
数据显示,草果产业现覆盖怒江21个乡镇16.5万人,曾带动4.31万贫困户脱贫,是怒江乡实施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云南白药集团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绿色香料产业园成立了云南云药怒香有限公司,并与怒江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怒江特色资源衍生食品等产品的前端开发及市场推广,助力草果高质量发展。同年11月,“草果衍生系列食品的开发”研发项目正式立项,云南白药成立由20位跨部门成员组成的项目团队,专项推进草果衍生系列食品的开发及草果野外资源追踪调研、草果活性成分筛选等基础研究工作,全面开展草果新应用场景的探索,助力怒江草果产业的强链、延链工作。为夯实原料品质根基,云南白药联合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组成调研团队,三赴泸水、福贡、贡山及独龙江,跨越60处草果种植样地,完成出芽期、花期资源普查及水文数据采集,最终选定独龙江流域草果作为核心原料。“独龙江草果香气浓郁、活性成分含量高,是打造高端产品的关键。”项目负责人介绍,调研中积累的数据,将为后续标准化种植、产地溯源提供科学支撑。
新开发的草果饼干如何在商业化道路上快速获得市场青睐,直接关系到草果种植户的收入增长。云药怒香公司推出松茸草果、松露草果、茯苓草果3种口味,以及盒装、便携单片装两种包装产品。目前,草果饼干系列产品已上市销售,新增订单不断,预计今年3月前全面铺货。作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链主”企业,云南白药正以“一品一链”模式为草果饼干打造从资源调研、配方研发到质量检测、规模生产,最终通过数字化渠道精准触达消费者的全链路闭环。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