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能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转自:甘肃省国资委
8对主力生产矿井高效率运行,景泰白岩子煤矿、酒泉肃北红沙梁露天矿建成投产;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一工程顺利进入调试阶段;白银热电和窑街低热值燃煤电厂、洁能热电公司等已建成项目平稳运行,庆阳2*660兆瓦、兰州新区2*350兆瓦热电项目加快推进……
新年伊始,甘肃能化股份有限公司各板块齐头并进,各项目生产繁忙。
“开年即开跑”的背后,是甘肃能化股份以煤为基、多能互补、向新提质的升级蝶变。
作为西北地区首家煤炭上市公司,甘肃能化股份按照“以煤为基、多能互补、延链强链、耦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逐步完善煤化工产业,形成了围绕煤炭产业集成高效、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新局面。
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2024年,大水头煤矿、海石湾煤矿、金河煤矿、三矿跻身国家级和省级Ⅱ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煤矿行列。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自甘肃能化股份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2024年,甘肃能化股份争取“两新”政策支持,制定出台相关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先后投资5.49亿元完成设备更新1343台(套),投入18.89亿元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60余项。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6个,78个固定机房硐室实现无人值守。
“我们依托中国工程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科研院所技术和人才资源,在抽采煤层气资源化利用、冲击地压防治、软岩巷道支护、褐煤提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甘肃能化股份有关负责人说。
2024年,甘肃能化股份累计申报专利186项,授权专利116项,完成科技创新项目79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9项。大水头煤矿、三矿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标杆煤矿”,窑煤公司等9家子企业先后获评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2023年,甘肃能化股份开始了甘肃省国有企业近年规模最大、A股煤炭上市公司规模最大的重组项目股份登记上市以及增发20亿元股份募集资金工作。
截至2024年底,完成85项重点改革任务的77.64%,超前完成省政府国资委70%以上的进度要求。
近年来,甘肃能化股份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
“我们逐步健全以公司章程及‘四会’议事规则为牵引、基本业务制度为骨架、内控流程为脉络的制度架构。”甘肃能化股份有关负责人说,企业先后制定5个方面56项整合融合措施,统筹组建了安全管理、资金结算、科创研发、物资采购、市场营销“五大中心”。
目前,甘肃能化股份打造形成了以业务衔接、信息归集、动态管理、综合调度等管控功能为一体系统集成、高效运行和适应企业融合发展要求的新格局。
安全生产是生命线
2024年,甘肃能化股份安全生产实现“零工亡”“零突出”“零冲击”“零透水”。
甘肃能化股份现有在运、在建井工矿井10对、露天矿1处,核定年产能2314万吨。近年来,甘肃能化股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学铁规、明责任、硬落实、保安全”专项活动,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稳定生产。
以深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落实防范遏制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八条硬措施”为主线,甘肃能化股份加快安全责任、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教育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建设。
“我们以科技创新实现对各类灾害的成功治理,同时加快智慧矿山建设,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甘肃能化股份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持续抓好全链条、系统化安全风险防范,一体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上市以来先后四次荣获“省长金融奖”,信息披露质量连续四年保持“A”级,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A,上市公司运行质效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甘肃能化股份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综合性能源企业、同行业一流上市公司,力争“十四五”末,煤炭产能实现2314万吨、化工产品产能140万吨、火电及新能源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责任编辑:语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