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拿了个“唯一”
从意识领先,到行动领先,再到结果领先,
泸州老窖的唯一性生长于岁月,
又沉淀于泸州老窖国窖人传承与保护的具体举措。
3月28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正式公布,经推荐、专家评审、实地考察和社会公示等程序,泸州老窖成为浓香型白酒企业中唯一入选单位,也是川酒企业中唯一入选单位。
泸州老窖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厚度又一次领先于行业,也为其实现品牌复兴再次加码。而在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泸州老窖为何总是能得到“唯一”?
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指依托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项目保护为目的,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积极融入现代生活,有效增强项目传承活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主体。
具体须符合依托至少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生产;所依托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得到有效保护,传承队伍不断扩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开展非遗的展示展演和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传承人的地位和收入,在带动就业创业、促进相关行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等四个条件。
█在大众中创造唯一性
泸州老窖向来擅长创新,这让其在大众化的时代,总是拥有自己的领先性。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其在独一无二的生态酿酒环境中,创造出不一样的特性。
大量的科研数据证明,优质白酒的酿造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泸州自然是白酒酿造的黄金地带,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认证的北纬28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
长江与沱江交汇于此,充足的水源和降雨量让泸州常年维持着一定的空气湿润度,经上万年演变沉淀的紫色土和五渡溪黄泥分别为酿造提供了原粮种植优质基质和窖池中稀缺的微量元素,加之较高的有效积温,为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场所。
以上种种,皆是大自然的馈赠,但泸州老窖却不满足于“靠天吃饭”,譬如在原粮上,泸州老窖就做足了功课,可以说是白酒行业酿酒专用高粱的拓荒者。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泸州老窖便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形成三方合作,并于2009年选育出“国窖红一号”, 其总淀粉含量达到70%以上,支链淀粉含量在94%以上。有机糯红高粱的种植与使用,也在2008年让国窖1573成为第一个获得国家有机认证的浓香型白酒。
总结来说,天赐的生态环境是泸州地区酿造好酒的基础,而泸州老窖后天在原粮等方面的研究和挖掘,则成就了泸州老窖的唯一性。可以说,泸州老窖的“唯一”,来源于对品质极致的追求,来源于精细到每一个环节的匠心钻研,更来源于具备开创性和拥抱新世界的领先意识。
█在传承中缔造“唯一”
如果说生态条件与原粮是酿造的基石,那么传承700年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和不间断使用451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则构成了泸州老窖的的核心资产。事实上,文化遗产的传承极为不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来更是难上加难。我们所熟知的泸州老窖酿制技艺,在漫长的传承史中,融合创新并不断发展完善,造就了一段700年仍历久弥新的传奇。
在尚无法用科学数据来定量操作的古时,白酒酿造对润粮、拌糟、上甑、摘酒等工序有着极高的要求,此时作坊里的“大瓦片”(古时对酿酒师的称呼)便凭借丰富的经验,以眼测算糟醅间的毫厘之差,眼观、手捻酒液,分辨出酒体的厚薄、轻重以及味觉的层次和质感。
数百年间,泸州老窖前身作坊里的“大瓦片”会在不同季节和时辰给徒弟演示酿酒的各个环节,如今的梅瓣碎粮、打梗摊晾、回马上甑、看花摘酒、手捻酒液等技艺皆是通过师徒传承和口传心授的方式留存至现代。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国宝窖池创始人舒承宗,就是从“大瓦片”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他总结出的“配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一整套酿酒工艺技术,奠定了此后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基础。
传承并不止于复刻技艺,而是让技艺在历经岁月打磨后,以更惊艳的形式留存于世。
新中国成立后,“大瓦片”成为了生产组长,传承数百年的酿造技艺也被泸州老窖记录成书,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本白酒酿造专业教科书《泸州老窖大曲酒》。而后,泸州老窖举办数十期酿酒技术培训班为全国输送万余名酿酒技术骨干,让浓香酿制技艺流传天下,推动形成浓香天下的行业格局。
如今,泸州老窖又开启内外两层系统,拓展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的力度、广度与深度。据了解,对内,泸州老窖实施“导师带徒”制,通过“1+n”、师徒双向选择、联手研究课题等措施,保证传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全面性。
对外,泸州老窖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签约,围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发展活力。
700年,24代人,历史的长河不会倒流,而日积月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具备绝对的竞争力和不可复制性,成为泸州老窖唯一性的灵魂核心。
█以文化为笔,书写“唯一”
坚守传承是刻在泸州老窖骨子里的基因,在此之前,对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也为传承塑造了坚实的外壳。
上个世纪,泸州老窖时紧跟时代,着手筹备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于是从80年代起,泸州老窖就开始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文物保护及申报工作,将拥有的活态文化资产进行申报,并在1996年成为最早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酒企业。
到2013年,泸州老窖自明清时期沿用至今的百年以上老窖池、16处明清古酿酒老作坊、三大藏酒洞均成为“国宝级活文物”,文物数量和类别居行业之首,2006年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也是泸州老窖“活态双国宝”的由来。
泸州老窖创新性地打造了多个文化活动。譬如“泸州高粱红了”“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七星盛宴”“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歌舞剧《李白》《孔子》巡演等众多文化活动,以生动的形式向大众演绎酒文化;而冠名央视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推出“流动的博物馆”全国巡展活动,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体验白酒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白酒伴随中国文化香飘世界。
此次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也是泸州老窖对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保护的结果。
而无论是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还是文化活动的传播落地,泸州老窖都始终保持着领先性。从意识领先,到行动领先,再到结果领先,泸州老窖的唯一性生长于岁月,又沉淀于泸州老窖国窖人传承与保护的每一项具体举措。
纵观泸州老窖的发展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成绩只是泸州老窖唯一性的部分体现,它敬畏传统酿造,又有拥抱创新的勇气,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更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你怎么看泸州老窖的文化领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