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参保、存在欠税,却牵头拿下泸州老窖2350万文物修缮大单?
近日,泸州老窖酿酒公司一桩2350万元的酿酒作坊修缮工程引发关注。这一项目不仅展现了泸州老窖对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背后的招投标过程及中标企业情况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此次修缮的大兴和酿酒作坊,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罗汉酿酒生态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修缮意义重大,不仅要解决建筑老旧、破损、开裂、抗震性能不足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还要恢复传统历史风貌,对推广泸州老窖企业文化、深化文物保护工作以及提升企业形象都至关重要。
这一项目的招投标过程可谓一波三折。2024年11月7日,泸州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刊登招标计划,当时合同估算金额为2870万元。到了2025年4月7日,项目名称变更。5月26日首次招标,次日却因招标工作计划调整而终止。6月4日重新招标,对投标人资质提出明确要求,需具备文物主管部门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同时接受联合体投标,但要求联合体成员不超过2家,并需明确牵头人。还规定投标人在2020年1月1日至投标截止时间要有不少于1个类似项目。
经过激烈角逐,6月27日项目结果公示,不过6月30日因中标候选人信息录入有误重新公示。最终,7月8日中标结果确定,四川中珅鸿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人,与成都鑫荣华古建筑工程公司联合中标,中标价为2350万元。
令人惊讶的是,牵头拿下这个大单的四川中珅鸿建设有限公司是一家极为袖珍的“一人公司”。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31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陈某兰持股100%,注册地址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从其公示的年度报告来看,2022年和2023年参保人数均为0人,2024年也仅有1人参保。甚至在2025年7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锦江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发布的欠税公告显示,该公司还存在增值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欠税情况,欠税余额分别为24.78万元、699元、1.08万元 。
反观其联合体成员成都鑫荣华古建筑工程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注册资本同样为1000万元,股东为三位自然人,2024年参保人数达15人。该公司在文物修缮项目上有不少中标记录,不过在2021年僰侯庙施工项目中,因“大门处车辆冲洗不到位”被宜宾三江新区住建城管局处以3万元罚款,存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污点”。
在文物修缮招标领域,允许联合体投标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不同资质企业组成联合体,可以实现“技术互补”。比如具有文物保护一级资质的企业和拥有建筑工程资质的企业联合,能够更全面地满足招标方对资质、业绩、技术能力等多方面的复合型要求,也能整合各方资源、技术和优势,增强投标竞争力 。而且联合体投标还能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单个企业的承受能力,有效缓解资金压力,提高融资能力,使得企业有能力承担技术复杂的大型项目。
然而,联合体投标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资质”挂靠风险。由于全国具有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的公司数量有限,仅100多家,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文物项目,常常选择“挂靠联合体”。资质方出借牌照,施工方负责现场施工,利润按事前协议分成。但施工方如果缺乏专业能力,极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此外,联合体成员来自不同企业,合作期间可能面临协调和沟通难题,增加项目管理的复杂度;利益分配也容易成为争议点,引发成员间的利益冲突;而且一旦其中一方出现问题,还可能影响整个联合体的声誉和经济利益 。
此次泸州老窖酿酒作坊修缮工程由这样一家“一人公司”牵头中标,无疑让人们对项目后续的实施情况充满担忧。虽然联合体投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但如何有效监管,防止出现资质挂靠、保障工程质量,是相关部门和招标方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泸州老窖作为知名企业,对其文物资产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备受瞩目,此次项目能否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修缮效果,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