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港绿色发展成果发布 与全国港口共享“北部湾港经验”
转自:新华财经
“我们坚持将绿色发展贯穿港口建设、生产、运营全过程、各领域,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推进,狠抓港口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北部湾港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在18日举行的2023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第二届北部湾绿色港口发展论坛上,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在解读《北部湾港绿色发展报告(2023)》时表示。
这是继2021年8月26日《北部湾绿色港口发展宣言》发布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首次正式向全国同行介绍绿色发展成果,分享绿色发展经验。

两年来,北部湾港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在顶层设计、绿色运输、智能装备、清洁能源、智能管理等方面推动绿色港口发展宣言扎根落地。
这两年,北部湾港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和标准引领实现新进展,制订推出了《北部湾港“十四五”绿色港口发展规划》《绿色港口(综合性码头)等级评价指南》《港口码头雨污水处理建设运营规范》等多项行动方案,构建起绿色港口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
在绿色运输发展上,北部湾港通过建成运行海铁集疏运平台,推动完善“公转铁”“公转水”等信息调度平台,促进海铁联运绿色化、清洁化。2022年,北部湾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开行量8820列,同比增长44%,预计今年将突破9000列,班列的服务范围达到17省61市115站点,运输品类超过900种。
两年来,北部湾港各种智能装备的投入使用,提升了港口的生态美化水平。2021至2022年,环保投入约10亿元,建成防风抑尘网超20公里、各类污水处理站62座,绿化面积达到77万平方米,三个港域空气优良率均超过99%;新建成的全球首个“U”型工艺布局、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及全国新建规模最大的数字化散货堆场,使能耗与碳排放大幅降低。

这两年,北部湾港清洁能源应用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成北海铁山港区4.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功试运行3座自主设计的智能充换电站;船岸协同降碳显著加大,集装箱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3%,干散货泊位岸电覆盖率达70%,2022年岸电连船4224艘次,岸电使用量161.45万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16.1%和76.2%。
与此同时,两年来北部湾港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岸电设施、装卸设备等能耗数据实现实时监测,港口大气环境实现自动监测与智能控制,港区水资源云监测及智慧运维显著提升,成功研发运行了北部湾港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一期)。
下一步,集团将持续擦亮绿色发展、生态港口的靓丽底色,“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38亿元绿色发展资金,全面提升绿色设施水平,争取到2025年,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达到五星级绿色港口标准,到2030年,基本实现港口自有设备清洁化,实现港口能耗设施利用清洁能源。(龙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