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率跑输10年行业均值,古井贡酒“全国化”依然任重道远
新消费财研社
作为“徽酒一哥”,古井贡酒在安徽市场影响力无需多言,但在全国市场影响力则远不及前几大龙头酒企。今年以来,古井贡酒意欲加速全国化扩张态势明显。不仅再次登上春晚舞台,还借助白酒跨界联名之风,与八喜共同推出冰淇淋产品。
不可否认的是,全国化的确是古井贡酒等区域酒企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庆伍于近日出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会上他公开回应了古井贡酒“打造百亿超级单品”以及“泛全国化”两大问题。
对于外界有关古井贡酒“泛全国化”的评价,周庆伍认为这并不准确。其表示,古井作为中国的老八大名酒之一,从全国的知名度来看已经是全国化的品牌;其次,在网点的覆盖率上,目前古井贡酒已经覆盖全国90%以上地区;第三,古井省外的销售占比接近4成。
周庆伍指出,古井贡酒在上述三个维度上都“做到了”全国化,下一步要努力做到在省外市场的销量和市场占比上进一步提升。
但实际上,古井贡酒的全国化似乎并不及周庆伍预期,如今公司的营收贡献大多还集中在以安徽和湖北为中心的华中地区。想要真正实现全国化布局、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对于古井贡酒而言依然任重而道远。
2023年2月,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公开表示,2023年为集团“改革深化提升年”,要拿下200亿元的目标。据2023年半年报数据,古井贡酒并非没有可能完成这一目标,但也绝非轻松拿下。
2023年上半年,古井贡酒实现营业收入113.10亿元,同比增长25.64%;净利润27.79亿元,同比增长44.85%。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古井贡酒营收净利双双上涨,但是财报数据里却暗藏隐忧。尤其是向着营收200亿目标进发的道路上,古井贡酒遇到了发展瓶颈,不仅营销费用畸高,而且库存高企,承压前行。
与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以及泸州老窑等龙头酒企相比,古井贡酒以盈利能力明显偏弱,也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3年上半年,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的净利率分别约为36%、35.7%和48.8%,而古井贡酒今年上半年的净利率仅约25%。回溯2022年财报,截至22年底古井贡酒该项数值仅为19.46%,在一众白酒上市公司中处于下游水平。
据统计,白酒行业的10年平均净利率为33.23%,20年平均值为25.54%。在上半年毛利率达到了78.88%的情况下,净利率仅25%,古井贡酒的利润被什么“吞噬”了?
新消费财研社关注到,古井贡酒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在业内首屈一指。上半年的销售投入甚至高于同期净利润。据2023年半年报,古井贡酒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45%达30.48亿元,营收占比高达约27%。
对比其他酒企来看,泸州老窖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14亿元,洋河股份的销售费用为23亿元,甚至贵州茅台的销售费用仅为17.86亿元,远不及古井贡酒。
由此可见,虽然古井贡酒在营收规模上远不及“茅五洋汾泸”,但销售费用却排在第二位,甚至高出贵州茅台约71%。也正因如此,古井贡酒在毛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净利率却被拉到了低位。
除了销售费用畸高,古井贡酒发展的另外一大隐患是其产能状况。2022年年报显示,古井贡酒设计产能达11.5万吨,实际产能达13.34万吨,产能利用率约116%,看似在超负荷运转。
但分产品来看,古井贡酒三大产品“年份原浆”“古井贡酒”“黄鹤楼”虽然销量上涨,但库存量涨得更快,超负荷生产出来的白酒都成了存货,超负荷生产导致产能过剩。
2023年半年报显示,古井贡酒设计产能依然是11.5万吨,实际产能5.08万吨,产能利用率88%,上年同期约为119%。分产品来看,“年份原浆”生产量达2.85万吨,同比增长8.79%;销售量达3.6万吨,同比增长24.73%;库存量达1.71万吨,同比增长53.51%。
与此同时,“古井贡酒”生产量达1.07万吨,同比下滑48.98%;销售量达1.61万吨,同比增长9.87%;库存量达3092.37吨,同比下滑66.04%。“黄鹤楼”产品古井贡酒并未列出详细数据。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至2023上半年,古井贡酒的产能利用率在逐渐下降。
近年来,古井贡酒也在为扩产做出努力。早在2020年3月,古井贡酒披露投资公告,项目总投资89.24亿元,完成后将形成年产6.66万吨原酒、28.4万吨基酒储存、年产13万吨灌装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园区,建设期预计为5年,自2020年到2024年12月完工。
截至目前项目进度为42.29%,若2024年项目竣工,以现在古井贡酒较低的产能利用率,后续13万吨的产能建成是否会给古井贡酒带来产能过剩的担忧?我们不得而知。
今年2月27日,古井贡酒集团旗下黄鹤楼酒业因涉嫌欺诈营销被推上舆论风口。
据媒体公开报道,黄鹤楼官网上有一款酒名为“武汉船机特供”,零售价为488元/瓶的产品。而早在2013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曾下发通知,要求酒企不准生产标注有“特供”“专供”、“专用”、“特制”、“特需”等字样的白酒,黄鹤楼酒业这一行为明显违反规定。引发广泛关注后,涉事产品在其官网上被撤下。
除了被质疑“欺诈营销”,黄鹤楼酒业在业绩方面似乎也疑点重重。
据公开信息,2016年古井贡酒以8.16亿元价款,收购天龙集团所持有的黄鹤楼酒业36%的股权、阎泓冶所持有的黄鹤楼酒业15%的股权。
在本次相关协议签署中,2017年至2021年,黄鹤楼酒业要分别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10.06亿元、13.08亿元、17.01亿元和20.41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黄鹤楼酒业业绩增长29%,销售额突破10亿元。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黄鹤楼在湖北市场受阻。据消息人士透露,到2015年,黄鹤楼酒业的营收徘徊在5亿元左右,业绩相比此前的10亿元腰斩。
可以看出,在古井贡酒收购黄鹤楼酒业时,黄鹤楼已然面临业绩低迷的问题,面对协议中要求的业绩目标达成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至2019年,黄鹤楼酒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10.07亿元和13.1亿元,连续三年“踩线达标”。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顺延至2021年作为第四个考核年度。
而2021年和2022年,黄鹤楼酒业营业收入分别达17.07亿元和20.52亿元,同样精准踩线达标。可以看出,黄鹤楼酒业在业绩低迷实现目标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多次惊险地踩线度过。
完成业绩对赌后,黄鹤楼酒业业绩开始现出“原形”。
从2023半年报中显示,古井贡酒的“黄鹤楼及其他”生产量达1.16万吨,同比下滑45.78%;销售量达1.31万吨,同比下滑12.68%;库存量达3640.69吨,同比下滑60.82%。上半年,“黄鹤楼及其他”营业收入达11.08亿元,同比增长1.6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半年报中,古井贡酒并未详细列出“黄鹤楼”产销和库存数据,而是用了模糊的语句“黄鹤楼及其他”来列出数据。
对于生产量的下滑的原因,古井贡酒给出的解释是“销售前期库存影响所致”。有业内人士表示,黄鹤楼酒业的经营数据在业绩承诺期快速增长,但刚过对赌期就出现下滑,不免让人怀疑其过往业绩的真实性。
事实上,当年收购黄鹤楼酒业就是古井贡酒全国化的一步棋子,以借助收购品牌原有的渠道和影响力进行异地扩张。
继黄鹤楼之后,古井贡酒又于2021年以2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安徽明光酒业60%股权。同年12月,古井贡酒又成为贵州仁怀茅台镇珍藏酒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60%。
在这样的收并购扩张策略下,古井贡酒的市场布局也逐渐延伸至贵州及湖北。在古井贡、明光、黄鹤楼等品牌的影响下,其华中市场的营收贡献远超华南、华北地区。半年报显示,华南华北地区营收均为华中地区的十分之一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其业绩的渠道贡献来看,以安徽为中心的华中市场,依然是其主力,省外市场占比迟迟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见,在安徽这个“大本营”以外,古井贡酒的营收体量依然较小,全国化进程缓慢。而黄鹤楼、老明光等品牌,多为定价偏低的低端酒,对古井贡酒的营收贡献甚微,未来如何顺利推进全国化绝非易事。
为了实现全国化宏图,古井贡酒在营销上下足了功夫。当下的消费市场,联名仿佛成为了各大品牌抢夺年轻消费者的新流量密码。继茅台接连与瑞幸咖啡、德芙联名抢走不少目光后,古井贡酒也不甘落后。
在9月中旬,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在官方公众号官宣与八喜联手打造联名款冰淇淋,收割一波关注的同时,业内也传来“蹭热点”的质疑声。
而事实上,古井贡酒在很多年以前就开始尝试多元化布局,早在1997年和2014年就相继在商旅和类金融板块有所涉猎,但并未掀起太大的水花。
1997年3月,古井集团成立安徽瑞景商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而古井集团类金融业的起源,则可以追溯至2014年安徽汇信金融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
据半年报显示,酒店业务营业收入为4409万元,同比增长74.62%。但该业务占古井贡酒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0.39%。而白酒业务为古井贡酒贡献的收入高达109.81亿元,占古井贡酒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7.09%,其营收规模是酒店业务的近250倍。
除了商旅和类金融板块,古井贡酒也在健康产业方面有所布局,先后推出了包括“37℃亳菊”“灵芝酒”“米斛酒”等产品在内的系列养生酒。而后在2022年11月,古井贡酒与养生天下达成合作,开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征程。
梁金辉曾经公开表示,布局健康产业是古井发挥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延链补链,开辟的大健康产业第二赛道,更是古井顺应国家健康产业发展,发挥亳州中医药优势,擦亮“中华药都、养生亳州”金字招牌的有力之举。
总的来说,多年以来古井贡酒在多元化布局方面反复试探,但至今尚未找到清晰的“第二增长曲线”。古井贡酒日后能否在多元化业务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有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