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制药2023年“节衣缩食”:营收下滑6.42%,研发人员薪酬缩水
文|子弹财经 左星月
编辑|蛋总
美编|倩倩
审核|颂文
3月30日,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北制药”)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
2023年,是东北制药“原地踏步”的一年,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
年报显示,2023年,东北制药实现营业收入82.43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6.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2.34%。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方大集团接手东北制药后,每年给员工“豪横”发红包的举动引人关注,甚至被外界称为“辽宁的胖东来”。
但在这些热闹背后,东北制药近年来员工数量不断下滑,2023年研发人员薪酬更是大幅缩水;此前还曾因垄断被罚1.33亿元,接连收环保罚单等问题也难以被忽视。
1、业绩“原地踏步”,费用“节衣缩食”
东北制药前身为东北制药总厂,始建于1946年。早在1996年,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位于辽宁省沈阳市。
东北制药拥有维生素系列药品、抗感染系统用药、妇产科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抗病毒系列用药、心脑血管系列用药、镇痛镇咳系列用药、生物诊断系列、大健康领域系列等十大系列精品。
据悉,东北制药是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方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方大集团是一家以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8年,东北制药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大集团入主,方威通过方大集团及江西方大钢铁集团合计控制有东北制药38.24%股权,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国资东北制药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退居第二大股东。
企查查显示,目前,方威持有东北制药54.4577%的股份。
作为一家老牌制药公司,虽有方大集团入股加持,但近年来,公司的营业收入基本处在“原地踏步”的状态。
2020年-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3.84亿元、81.45亿元、88.09亿元和82.4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7%、10.30%、8.15%和-6.42%。
此外,同期,东北制药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5.68万元、9902.71万元、3.5亿元、3.58亿元。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的利润处在低位,近年来才有所恢复。
可见,2023年东北制药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归母净利润却有所上升。「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这可能和公司在经营层面的“节衣缩食”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东北制药的产品主要分为原料销售、制剂销售及其他产品。2023年,原料销售额为12.96亿元,同比下滑11.84%;制剂销售额为34.08亿元,同比下滑5.15%;其他产品销售额为35.39亿元,同比下滑5.52%。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东北制药的出口额也较2022年骤降36.7%。
此外,2023年,东北制药的原料板块产品销售量较2022年下滑了5.09%;制剂板块销量虽有所增长,但是库存量却暴涨314.94%。
至于库存量增长的原因,东北制药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VC系列、解热镇痛类、消炎药、整肠生和盐酸小檗碱片等产品销售量大,库存下降,2023年底库存恢复正常水平。
那么,在销售额下降的同时,东北制药的归母净利润却并没有随之下滑,「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发现,可能与公司在各项费用上较为节省有关。
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1.76%;财务费用同比减少478.84%;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9.50%。
2023年,东北制药的各项费用基本上都处在下滑趋势,在成本缩减下,公司利润增长就不足为奇了。
2、精兵减将,高管接连出走
一直以来,方威以及方大集团给大众的印象都是爱护员工、给员工福利满满的积极形象。
每年年末,堆砌现金墙、发现金红包等豪横之举似乎已经成为方大集团的一种传统。更有媒体表示,方大集团是辽宁的“胖东来”。
1月19日,方大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方威到东北制药调研指导工作,主持召开了东北制药中层以上干部座谈会。方威表示要给东北制药每名员工发放1万元红包,给退休员工发放2000元红包。
2023年年报显示,东北制药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的数量为4938人,也就是说,仅就母公司在职员工,方威及东北制药就要支付4938万元。
在看似豪横的大手笔发红包的举措下,东北制药却处在“精兵减将”的状态。
2019年-2022年,东北制药在职员工数量分别为7826人、7567人、7102人、6694人,公司的员工数量处在逐年下滑的趋势,2022年更是跌破了7000人大关。
2023年,东北制药的在职员工数量跌至6214人,较疫情前的2019年直接减少了1612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东北制药的生产人员减少得最快。然而2023年,十分重要的研发技术人员并没有减少。年报显示,2023年,东北制药共有771名研发人员,较2022年的758人增长了1.72%。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东北制药研发人员薪酬却大幅缩水。
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为3527.49万元,仅就财报数据中,研发费用里职工薪酬这一项,不考虑现金分红等其他因素下,估算每名研发人员的平均年薪仅有4.58万元;2022年,东北制药的研发人员职工薪酬为4923.32万元,研发人员平均年薪为6.5万元。
2023年9月4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披露,2022年全省全口径平均工资为82116元,东北制药2022年和2023年的研发人员薪酬均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东北制药年报显示,公司一直以来重视研发创新,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坚持仿制药、创新药“双创新”驱动,加速在研新产品项目转化,面向未来拓展项目储备、进军创新药领域。
然而,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薪酬能否激励研发技术人员?在此情况下,东北制药能否实现其“进军创新药领域”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事实上,2024年仅过去3个月,东北制药就有两名高管从公司离职。
1月18日,东北制药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秘书蔡洋由于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3月30日,东北制药常务副总经理孙景成由于个人原因离职。
一般来说,高管的离职或会对公司的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在员工缩减,研发人员薪酬缩水的不利局面下,未来仅靠一年一度的“红包墙”还能否留住人才?
3、被纳入环境监管重点单位,曾因垄断被罚1.3亿
回顾在疫情期间,东北制药曾因2元20片退烧药“出圈”。
2022年12月,有媒体报道,解热镇痛类药物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有网友表示,沈阳东北大药房的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片,每人限购2板,每板20粒售价2元,并没有因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而大幅涨价,认为这样的定价“非常良心”,而该药房是东北制药的零售门店。
此等消息一出,东北制药“良心”、“亲民”等评价纷至沓来。然而,不久后的一笔罚单,却让不少消费者对东北制药的形象大为改观。
2023年1月18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辽市监反垄断处罚〔2023〕1号)。
公告显示,东北制药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滥用其在中国左卡尼汀原料药市场的支配地位,实施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左卡尼汀原料药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下游左卡尼汀制剂生产企业合法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据悉,2017年,东北制药对外销售左卡尼汀原料药的平均价格为2143元/公斤;2018年1-10月,平均价格为2526元/公斤。
而到了2018年11-12月,东北制药将该产品的平均价格提高至5168元/公斤,最高价达8000-10000元/公斤。2019年上半年,平均价格提高至7275元/公斤。
基于此,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东北制药处以罚金共计1.33亿元,这笔天价罚单对于东北制药来说或许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还发现,除了市场垄断外,东北制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收到不少罚单。
企查查显示,2019年8月26日,沈阳市生态环境局铁西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东北制药工业废水中COD排放浓度为469mg/L,超过排放标准0.56倍,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10万元。
此外,东北制药还曾涉嫌勾结第三方公司篡改环保数据。
2022年6月14日,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查封(扣押)决定书,在6月10日的调查中,发现东北制药在巴氏槽北侧缓冲井将循环冷却水汇入排水管网,涉嫌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随后,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又于2022年7月27日披露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移送书,调查发现山东龙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篡改、伪造监测东北制药数据的环境违法行为。
从一定程度上看,东北制药在环境保护责任方面有所欠缺。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2024年3月29日,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4年度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的通知中,东北制药被列为环境监管重点单位。
不知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东北制药能否真正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需知一家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不可忘却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关乎到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与利益。
总体来看,东北制药作为一家老牌药企,近年来业绩暂未有新起色,但一边把现金红包堆成山博眼球,另一边却是接连领罚单,令外界唏嘘。眼下,东北制药或许更应把精力聚焦回经营层面,认真提升业绩并切实承担好自身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