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手机问世八年销量成谜,董明珠为何不放弃?
2015年年初,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放出豪言:格力手机将在三年内干掉小米,并做成世界第一。然而8年时间已经过去,格力手机不但没有干掉小米成为世界第一,如今还传出了“手机团队将要解散”的消息。
不过,面对外界的质疑,董明珠依旧是否认三连的态度,“手机是坚决不会放弃的,前段时间别人说格力的手机解散了,我觉得很好笑,不知道哪里来的声音。我现在用的手机就是格力手机,消费者用了以后都觉得我们的手机好。”
如今,年近7旬的董明珠依然强势无比,饱受争议,而近期被视为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离职,新能源汽车业务巨额亏损,以及格力手机部门的解散传闻,都给格力的多元化蒙上了一层迷雾。
今年5月,有多家科技媒体透露,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消息还称,一位于去年离职的员工表示,格力手机业务最早在珠海组建,于2019年左右将核心团队搬至深圳。
该人士透露,深圳团队包括开发、测试以及行政人资部门,高峰时期有接近100人。但从去年开始,深圳团队逐渐解散,到2022年中期还剩40余人之后深圳团队全部解散,后面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其后不久,格力电器回应称,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近日,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再度否认了“格力手机核心团队解散”传闻。
董明珠在采访中透露,格力手机不仅她现在自己在用,消费者用了以后,也都给出了好的评价。
“我对手机的理解是不仅是通话,也不仅仅是拍照。对我们制造业来讲,自己有了这个手机设计,我们可以更贴近消费者,它是一个过程。”她表示,手机是坚持不会放弃的,是一定要做下去的。
不过,目前格力手机官网已无法正常打开,其官方公众号“格力手机“在2020年4月16日以后也已停止更新。
在此前另一档视频节目中,董明珠表示,“苹果为什么崛起,是因为它增加了很多消费者需要的功能,那我们手机就做一个智能家庭所需要的,家里所有人都可以连到一起,包括我们现在开始给单位做设计,一个单位所有人需要的功能系统,我们手机帮助设计。“
总之,不管遭受多少猜疑,董明珠对“手机梦”依旧很执着,至少没有松口过。
从2015年做手机至今,董明珠整整坚持了8年。还记得她曾夸下的海口:格力造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格力手机不比苹果手机差;格力手机用了最好的材料,而且是人性化的设计,拿着手感会不错,不会比市面上其它智能手机差。格力有6个研究院,电器的很多功能与手机密切相关,若做手机,肯定能做到3年不用换。
2015年6月,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正式宣布格力手机开卖,数量有限,售价1600元。
这部手机以董明珠的头像作为开机画面,颇有初代“IP营销“的意味。
此后,2016年6月,格力手机2代上线;2017年6月,格力第3代手机“色界”手机上架,定价升至3200元;2020年,格力手机启用“大松”品牌。目前,在“格力董明珠店”,格力TOSOT大松手机G7依然在售,根据配置,价格有2959元、3099元两种。据悉,大松手机G7是格力第6代手机产品。
不过,这8年时间里,没有人知道格力手机真实的销量数据,甚至大多数消费者连格力手机见都没见过,线下想买的话更是非常不容易,因为不知道哪里有卖格力手机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21年,格力电器每年年报中均有提及格力手机的内容,但到了2022年年报,格力电器已不再提到“手机”,这似乎也从侧面说明,格力的智能手机业绩并不亮眼。
实际上,近年来手机行业的整体销量也在下滑。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部,同比下降11.8%,延续了2022年以来每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幅度超10%的趋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全球角度来说,智能手机的保有率已经达到了一个高点,如果说以前从10%增长到50%是增量市场,那目前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今后手机保有率不会有明显区别,大家的换机意愿出现明显下滑。
在手机市场整体步入寒冬且格力手机迟迟未能打开市场的情况下,格力电器是否还有必要花较大的人力、物力持续给手机业务“输血”?
智能家居是格力做手机的夙愿。2015年3月,在董明珠对外宣布格力进军手机市场时,格力电器当时的证券事务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做手机主要是为了布局智能家居。
如今,拓界或跨界造手机的玩家仍不在少数。前有格力、海信、TCL等老牌家电企业赶早入局,后有吉利、蔚来和百度等车企及互联网巨头跨界分羹。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十年前,那个时候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还是一片欣欣向荣,智能手机还是一个一切向好的蓝海行业。但如今,早已进入了刺刀见红的存量市场。
如今巨头仍频繁布局手机业务,除了手机的入局门槛低之外,主要是由于其本身的传统赛道遭遇天花板,在寻找一个多元增长的拉力。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手机业务的失败只是董明珠“一意孤行”的缩影,此前跨界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布局也没有起色。
在2016年,董明珠看中了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认为其可以与比亚迪、特斯拉媲美。后来,董明珠自掏腰包,并且拉上了一批投资人和企业家,包括王健林在内等等,出资30亿元,拿下珠海银隆22.388%的股份,而后来又增资2次,董明珠的持股比例上涨到17.46%,这是一场豪赌。
在2018年和2019年,更是跟珠海银隆的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爆发“冲突”,随着魏银仓等出局而告终。而后,格力电器在2021年8月,通过拍卖的方式出资18.28亿元,将珠海银隆30.47%股权收入囊中,正式改名格力钛,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但是,在造车业务上,如今在市场上除了寥寥无几的新能源公交车的交付外,在新能源领域基本上看不到格力的新能源汽车。
2023年4月29日,格力电器2022年年报披露,所收购的格力钛(原珠海银隆新能源)净利亏损继续扩大,亏逾19亿元,资产负债率继续走高到逾99%,净资产只有2.3亿,年末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只有4500万元,并购后整合运营不仅不见起色,反而逾糟。
10年来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做过不少的尝试,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这也让人们对格力手机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格力电器还要用多少个八年来证明“手机梦”能真正落地,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