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 长春高新等上市公司:稳步推进相关产品研发

http://ddx.gubit.cn  2023-06-17 00:18  长春高新(000661)公司分析

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熊悦

近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工伤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该政策从2023年7月1日起执行。

上述16项技术项目包括等促排卵检查、胚胎单基因病诊断、胚胎形态学评估等,涵盖了大部分辅助生殖临床所必需的项目。

多地支持辅助生育

据悉,目前北京市具有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共18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报销。

实际上,该政策可追溯至2022年2月份北京市医保局发布的《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北京市医保局规范调整市内公立医疗机构63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53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统一定价,并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该通知自2022年3月26日起执行。

但其后,北京市医疗保障局于2022年4月份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回复网友咨询时表示,“根据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相关规定,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由此,相关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事宜暂时被搁浅。

时隔一年多,北京市医保局再度发布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相关政策。而就在前不久,辽宁省医保局也就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发布政策文件。

而此前,浙江省杭州市也发布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新增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包括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试管婴儿”项目。

近年来全国各地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呼声渐高,国家卫健委此前也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明确将适宜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对此,多地纷纷表态或发布支持辅助生育相关政策,但真正落实将辅助生育纳入医保的案例并不多。

CIC灼识咨询经理刘宇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医保较为困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整体治疗周期的费用较高;二是整体流程和诊疗项目较为复杂(包括各项检查、降调促排用药、实验室操作、取卵及移植手术等),且不同夫妇因自身情况不同,诊疗流程/用药/耗时等也会有差异;三是我国医保主要以满足基本医疗需求服务为主,且目前使用“试管婴儿”治疗的人群数量相比其他医保项目仍有一定差距。

上市公司回应影响

国内辅助生殖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辅助生殖进医保能够在全国范围加快落地,长期来看将推动国内辅助生殖产业链的发展。

长春高新于6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在辅助生殖领域,公司有促卵泡素、西曲瑞克等产品,同时公司积极关注政策变化情况,稳步推进辅助生殖领域相关产品研发、销售工作。

有辅助生殖相关药品布局的某上市药企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辅助生殖在部分城市纳入医保,相关产品的销售量有望增加。若后续政策的覆盖范围有所扩大,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会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