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费开支骤增,长春高新上半年净利润罕见同比下滑

查股网  2024-08-16 18:28  长春高新(000661)个股分析

同期长春高新毛利率亦同比下滑。

8月16日,长春高新(000661.SZ)股价出现近几日内较大跌幅,当日报收86.15元/股,跌幅3.92%。前一日,长春高新发布最新中报,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微增,但归母净利润罕见同比下滑。同时,公司还发布一份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公告,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姜云涛在内的数位高管拟在6个月内增持不超过1500万元公司股份。

具体来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实现营业总收入66.39亿元,同比增长7.63%,归母净利润17.20亿,同比下降20.40%。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这是长春高新自2015年中报以来的近10年中,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长春高新目前的业务板块覆盖基因工程、生物疫苗、抗体药物、高端化药、现代中药等多个医药细分领域。子公司金赛药业是长春高新最核心的子公司,拥有主要贡献业绩的注射用人生长激素(粉针剂)、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针剂)、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水针剂)等生长激素及相关产品;以及近年拓展的女性健康相关产品、肿瘤相关等。

金赛药业上半年实现收入51.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7.69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9.49%。值得注意的是,长春高新提到,公司上半年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生长激素等产品销售工作,国外地区实现销售收入8523.80万元,同比增长267.78%。

围绕金赛药业所属的创新基因工程制药板块的业绩驱动因素,长春高新在中报中介绍称,金赛药业稳步推进儿科核心业务板块销售管理工作;促卵泡激素水剂、国内首个获批的新一代皮下注射水溶性黄体酮注射液等新产品陆续获批,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拓宽。

从上述业绩驱动因素中或也能一窥长春高新此次归母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即用于促进销售和研发等的费用开支大幅增长。上半年,长春高新费用增长可观,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达到19.33亿元,8.87亿元和5.51亿元,增幅分别达到9.38%、26.16%、53.71%。

对销售费用的增长,长春高新解释称公司持续增强销售队伍人才引进及合规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产品销售推广工作。按费用明细看,销售费用下细分的销售服务费有9.88亿元,同比增加14%,广告、宣传费5407万元,同比增加119%。

据长春高新2024年中报披露内容整理

长春高新同时对管理费用的增长解释称,随着子公司金赛药业新BU管理架构的调整及相关下一级子公司的设立、部分销售人员职责变化等,相关费用在会计处理方面较以前年度有所变化,导致管理费用有所提升。按费用明细看,占管理费用比重最大的职工薪酬及福利有2.55亿元,同比增加31%,另外增幅较大的有企业形象宣传费,同比翻了5倍有余;还有中介机构费及咨询费增幅明显。

研发方面,为了改变一直以来对生长激素单一产品的依赖,长春高新除了拓展生长激素的适应证,同时也在拓宽产品类别。

中报显示,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战略布局由儿童成长拓展至儿童全生命周期管理、生殖为核心的女性健康全方位管理,并围绕公司儿童健康、女性健康、内分泌等主力领域开展寻找具有开发潜力的靶点自主研发,不断明确疾病赛道,寻找内外部机会,加速研发项目引进。

从披露的项目情况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长春高新有1个项目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处于Ⅳ期临床试验阶段;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等5个项目在NDA 受理阶段;1个项目在ANDA 受理阶段;另外有5个项目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增加成人生长激素缺乏适应症。另外分别有4个和8个项目处于Ⅱ期、I 期临床试验阶段。

费用的大幅增长可能导致了长春高新此次归母净利润的下滑,另外有投资者认为集采可能也有影响。上半年,长春高新的销售毛利率约84.62%,同比下滑4.13个百分点。公司在中报中提到,上半年,前期涉及生长激素集采的浙江省公立医疗机构第四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已落地实施。但长春高新董秘办人员在8月16日下午回应媒体称,“集采对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没有什么影响”。

除了金赛药业外,长春高新其他板块业务的业绩均有所增长。从事人用疫苗业务的百克生物实现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10.50%;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23.54%;中成药企华康药业实现收入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7%;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2%;高新地产实现收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2.45%;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3.17%。

发布中报的同日,长春高新还发布增持计划,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姜云涛等多位高管计划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1500万元。

长春高新最新发布的高管拟增持金额下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