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研究】融汇晨观 20240709丨电子、汽车、宏观

注:如音频与正文内容有所出入,请以研究报告内容为准。

【国元证券】电子:DDR5推升业绩成长,AI运力芯片出货翻倍——澜起科技(688008)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点评
【国元证券】电子:手机汽车双线带动,24Q2业绩保持高增态势——韦尔股份(603501)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点评
【国元证券】汽车:把握向上的力量
【国元证券】宏观:如何看央行国债借入操作

电子:DDR5推升业绩成长,AI运力芯片出货翻倍——澜起科技(688008)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点评

7月5日,公司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49%,其中:互连类芯片产品线销售收入约为15.28亿元,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销售收入约为1.30亿元;
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83亿元~6.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2.73%~661.59%(即6.13倍~6.62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5亿元~5.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24.98%~14,711.96%(即139.25倍~147.12倍)。
公司得益于DDR5渗透率提高及RCD世代更迭,互连类芯片业务实现营收高成长,毛利率提升明显。
公司AI运力芯片方面,PCIe Retimer芯片Q2出货量环比翻倍,公司市场份额提升明显;MRCD/MDB Q1开始规模试用提供营收,相关芯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Q1销售收入首次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之后,Q2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随着Q3 AI PC出货加速,CKD芯片营收有望实现大幅增长。

上行风险:竞争对手产能扩张低于预期;DDR5渗透率快于市场预期;CXL Dram出货加速;AI PC普及率加速;
下行风险:DDR5渗透率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加速价格下行;伴随芯片如PMIC等出现供应问题;

电子:手机汽车双线带动,24Q2业绩保持高增态势——韦尔股份(603501)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点评

7月5日,公司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4H1营收实现119.04-121.84亿元(按中值计算YoY+35.97%),预计归母净利达到13.08-14.08亿元(中值YoY+787.58%)。从二季度来看,公司预计营收实现62.60-65.40亿元(中值YoY+41.50%),预计公司归母净利实现7.5-8.5亿元(中值YoY+1739.13%)。
公司推出的OV50H和OV50K40等高规格料号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导入顺利,目前OV50H已上量小米14Pro等机型,OV50K40在荣耀Magic 6至臻版首发,有望上量小米、华为等新机型。
汽车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带动CIS需求,L2向L3过度将带动单车摄像头数量增加,叠加CIS向高像素方向升级,带动价格提升。公司推出的OX08D10具有领先的低光性和低功耗,目前已预集成多家平台。
目前公司存货基本回归健康水位,相较22Q3库存最高点,24Q1已下降52.72%,64MP等老产品基本出清,叠加50MP产品出货增加,产品结构改善带动公司毛利率逐步修复。

下行风险:下游景气度加速提升;手机CIS加速导入高端市场;自动驾驶渗透率提速
上行风险:新产品导入客户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其他系统性风险

汽车:把握向上的力量

1-5月行业利润同增18%,内卷之中持续向前
2024年1-5月的汽车行业收入38,966亿元,同比增7%;成本34,099亿元,增7%;利润2,047亿元,同比增17.9%;汽车行业利润率5.3%。与之对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03万亿元,同比增长2.9%;发生营业成本45.27万亿元,增长3.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9%,同比提高0.0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增速显著跑赢工业整体水平,利润率略高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内卷之中仍然蕴含积极的力量。
上半年行业同增6%,新能源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982.8万辆,同比增长3%,累计批发1171.4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累计零售411.9万辆,同比增长33%;厂商批发461.2万辆,同比增长30%。符合我们年度预期水平。新能源汽车仍是乘用车增长的关键力量。
震荡之下持续前行,市场结构性价值显现
二季度以来行业震荡下跌,市场结构性价值逐渐凸显。截至7月6日SW汽车行业293家上市公司中(含B股公司),市值/货币资金比率2倍以内企业26家,1.5倍以内15家,市值低于最新一期货币资金企业7家。26家市值/货币资金比率2倍以内企业中,截至2024年7月5日收盘价,股息率2%以上的13家;15家市值/货币资金比率1.5倍以内企业中股息率2%以上企业9家。从价值投资角度看,部分企业低估值特征显现。
投资建议:
关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背后持续向上的力量。关注优质低估值企业向上反弹的机会。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超预期风险等。

宏观:如何看央行国债借入操作

本周关注:
央行的长期国债借入操作就是为了改变长端收益率下行过快的问题,受此影响,本周债券收益率曲线显著走陡。
若收益率太低,则经济预期和汇率不保,反之则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不保,这必然涉及取舍问题。一个中庸之道是:曲线变陡的同时,曲线不会总体上移,也就是说,央行不能用总量政策解决长端收益率的问题。
但央行的卖空操作,实际上也蕴含着一些总量政策,比如,若央行卖掉借入的债券,则相对于货币政策的收紧,这时,央行在其他渠道应多投放货币,以保证流动性总量的稳定,这意味着,受到实质压力的,只可能是长久期债券。
央行的干预的确会给长端利率带来压力,短期可适当规避,央行借入债券的“无期限”设计代表着央行在长端收益率的事情上也是面对着一定的压力,因此,我们的确应认真对待这个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但是,目前看10Y收益率在曲线中的位置并不高,因此,这些政策上的变化不会影响我们之前继续推荐10Y国债的结论。
理性看待美国4、5月非农数据的大幅下修,即使在下修后,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也在1.7%附近,比起2019年非农就业情况和目前的GDP增长情况来说,非农就业的增长速度还是偏高的,美国经济也许还在强韧性的状态之中,因此而预测9月美国降息的投资者,可能会落空。
现在的环境简单而直接,一则risk-off的趋势目前看来,只能靠强力且非常规的政策扭转,二则这种risk-off可能即将会传导到全球商品周期中来,因此,利率债的利好环境应未变化,A股量价收缩,黑色系商品表现一般,往后来看,risk-off依然是一个更为顺畅且确定的方向。
投资建议:
宏观经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速度正在下降,这将导致宏观增长的位置可能会缓慢向去年年底的位置弥合。
资产配置:流动性梗阻现象映射在资产配置上就是持续性的risk-off,利率债应该还是占优资产。
权益市场:考虑到信用投放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指数层面表现有限,可适当关注出口、出海及环保这些阿尔法层面的景气机会。
利率债:若流动性梗阻无法解决,利率债的行情持续性仍然有。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建议仍然保持中性久期,但慎赌超长期利率债。
信用市场:在风控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尽可能下潜城投信用,目前看,在极端的配置图景下,信用利差有历史性新低的可能;但是地产信用还要等等。

宏观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