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研究 | 2025年房地产展望/货币财政双宽松之后的A股—晨听海之声1223
(来源:国海证券研究)
国海首席经济学家·夏磊团队|2025年房地产展望
国海策略·胡国鹏团队|货币财政双宽松之后的A股——策略周报
国海固收·靳毅团队|存单能否迎来补涨行情?
国海电新·李航团队|起帆电缆(605222)公司深度研究:海缆黑马布局收获在望,有望迎二次成长期
国海海外·陈梦竹团队|续乘AI之风,高歌向明天——台股电子月报
点评报告·2篇:
国海食饮·刘洁铭团队|五粮液(000858)公司动态研究:直面调整稳发展,营销执行再提升
国海机械·张钰莹团队|巨星科技(002444)公司点评:2024年预计营收同比增幅超35%,全球产能布局加速落地
每周观点·3篇:
国海化工·李永磊团队|丙烯酸及酯价格上涨,玲珑轮胎拟派发第三季度股息——基础化工行业周报
国海能源开采·陈晨团队|本周三西产地供给边际下降,动力煤库存持续去化——煤炭开采行业周报
国海北交所&新兴成长·罗琨团队|北交所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下周星图测控申购——北交所行业周报
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房地产展望
报告作者:夏磊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投资要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房地产未来仍是市场高度关注的问题,供需格局如何变化?销售、投资能否企稳?我们对2025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走势进行展望。
2025年供需格局如何变化?
1、预计202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亿平方米,同增4.6%
2025年,影响需求最核心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城中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货币化安置等支持到位。二是收储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叠加因城施策政策措施继续优化,政策组合拳助力市场止跌回稳。我们预计202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0.0亿平方米,增速回升至4.6%。
其中,城中村改造的影响范围由35个核心城市,扩围至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批针对条件成熟项目,所以一二线城市是核心受益者,项目推进将较早较快。预计2025年房地产市场延续能级分化态势,一线城市及核心二线城市受益于“一揽子”政策快速落地,市场回暖较快。弱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政策空间较少,回暖相对较慢。具体来看:
一线城市人口众多,产业发展成熟,需求旺盛。一是刚需长期存在。一线城市经济实力强、工作机会多、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医疗教育资源丰厚,对于人才购房定居的吸引力强。二是政策调整形成有力支撑。需求端,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调整交易税收政策等举措将释放部分购房需求。供给端,“好房子”建设持续推进,“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城中村改造盘活核心区土地,未来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将得到更大程度满足。三是新增需求可期。前期,在全国其他城市政策大幅放松的背景下,一线城市整体保持一定克制性。后期随着政策全面放宽,商品房销售将会继续受益。随着政策放松加码、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一线城市的需求将得到释放,我们预计2025年一线销售面积为57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占比5.7%。
二线城市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城市间人口流动需求。二是周边乡镇购房需求。三是年轻人口返乡置业需求。随着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落地,市场需求得到释放,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将有力增长。预计2025年二线销售面积为348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6%,占比34.9%。
三四线城市产业支撑薄弱,人口流失严重。过去销售面积大幅增长、占比大幅提升,主要是因为政策宽松和棚改货币化创造了需求。未来,随着更高能级城市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三四线城市可能面临“虹吸效应”。未来,三四线销售占比将逐步回归到棚改前水平。需求群体也主要由本地及返乡置业需求支撑。具体来讲:三四线需求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本地居民住房需求。二是外地务工人员置业需求。三是返乡置业需求。四是周边乡镇的购房需求。需要注意,三四线城市市场分化也在加大,发达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人口仍有流入,而不在城市群、都市圈的中西部、东北等缺乏核心城市的地区,三四线城市人口则持续大幅净流出,后市面临较大压力。预计2025年三四线销售面积59435万平,同比下降6.8%,占比59.4%。
2、2025年商品房供给存在结构性缺口,需盘活存量
预计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约9.4亿平方米。新增供地全部正常节奏开发的情况下,与2025年的10亿平方米商品房预测需求存在缺口,局部供不应求。市场结构性缺口部分,将由库存项目补足。
不同能级城市商品房供给情况存在差异。其中一线城市热度较高,需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盘活优质区位土地。预计一线新增土地供应与2025年所需商品房供给存在4185万平方米缺口。随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将盘活出更多核心土地,土地供给在量和结构方面均可得到补足。二线城市供给存在缺口,盘活存量土地很重要。预计二线新增土地供应与2025年所需商品房供给存在1.58亿平方米缺口。近5年二线销售供给比例为83%,核心二线需根据需求盘活存量项目,加快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的开发,部分供大于求城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土地供应,利用专项债收储存量土地去库存。三四线市场疲软,仍面临供给过剩风险,预计新增土地供应多于2025年所需商品房供给。三四线城市库存处于高位,近五年的销售供给比例为57%。短期内市场观望情绪仍浓厚,新增土地供给适当缩减,有助于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三四线未来市场重点仍应放在保交付、消化存量供给及盘活存量土地。
3、预计202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平稳增长
城中村改造是影响明年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变量,叠加政策持续调整优化和低基数效应等积极因素,房地产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以成本法测算,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土地购置费和建安支出两部分。土地购置费方面,城中村改造定向腾挪城市高价值土地,有助于增加与改善性需求相匹配的土地供应,增强房企拿地意愿。建安支出方面,受房地产施工面积与单位建安支出影响。城中村改造加速落地将带动新开工回暖,刺激房地产投资增速。我们预计明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5%。
全国土地成交建筑面积规模连续四年大幅回落,房企可售库存减少,在现金流允许情况下,房企有意愿在销售有保障区域拿地,城中村改造定向腾挪城市高价值土地,有助于增加与改善性需求相匹配的土地供应,预计2025年土地出让收入约为4.45万亿。
中长期市场空间来自哪里?
中长期住房需求主要来自六个方面。第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村人口持续进城。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仍处于较快发展水平,有巨大增长潜力。第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加剧,呈自西向东流动和城市群集聚。第三,住房消费升级。第四,居住条件改善。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我国城镇住房中成套率为95.9%,其中有约29%为条件较差的平房,居住质量仍有提升空间。第五,经济增长带动居民住房消费。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89358元,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095元,占人均GDP的比重为6.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7%,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带动居民住房消费增加。第六,家庭结构变化。随着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以及子女婚后自立门户导致一代家庭占比上升,二代家庭占比下降,当前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
据我们预测,2024-2028年商品房需求中枢约为年均10亿平方米、商品住宅需求中枢约为年均8.9亿平。六大因素产生三大自住房需求,一是城镇人口增加需求。预计未来5年年均需求规模增长4.0亿平方米。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受益于全国总人口数的增加和城镇化率的提升,可进一步细分为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农村人口进城产生的农转非,以及因行政区划变动产生的就地城镇化人口组成。无论是内生的城镇人口自然增长、还是外源性的农村进城常住人口,均产生新的自住刚需。二是城市更新改造需求。预计未来5年年均需求规模增长1.1亿平方米。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更新涉及大量老旧住宅拆迁,通过实物和货币两种方式进行安置,其中货币化安置部分居民持币进入二手和商品房市场解决自住刚需。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增加。原因在于城市逐步进入存量改造时代,城市空间增量扩展受限,老旧城区拆迁增加。此外,老城区旧宅难以满足居民住房消费升级,居民需要品质住宅。三是居住条件改善需求。预计未来5年年均需求规模增长5.1亿平方米。首先,经济增长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增强;其次,住房是居民重要的消费领域,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消费在品质、区位和品牌上持续升级;再次,离婚率上升叠加结婚率下降,家庭规模小型化,对成套住房的需求增加。需要注意,未来住房市场总需求中有一部分需求不会在商品房实际销售中体现,产生需求漏损。例如,农转非自带房入城、城镇流入人口返乡置业等现象使住房需求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此外,二手房由于议价空间大、交易周期短等优势受购房者青睐,导致二手房市场分流商品房需求,形成一定挤占。
2025年核心政策变量
需求端,主要政策驱动因素是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同时,因城施策政策措施尚有优化空间。供给端,则主要是专项债收储土地。
1、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
2024年10月17日,住建部宣布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释放货币化安置政策重启的信号。货币化安置即政府以货币形式补偿需要安置的居民,引导后者进入商品房市场购买,释放购房需求,有助于提高安置效率、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
从改造数量看,预计2025年城中村改造开工200万套,完成100万套货币化安置。类比上一轮棚改货币化,2015-2018年改造开工量为601万套、606万套、609万套、626万套;2015、2016年货币化安置比例为29.9%、48.5%;对应货币化安置套数为180万套、294万套。据住建部数据,仅在全国35个大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有170万套;全国城市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敞口超过200万套。从改造范围看,本次货币化安置扩围至近300个地级市。2024年11月17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将城中村改造扩围,三四线商品房市场也被纳入利好范围,将推动政策力度翻倍。从资金支持力度看,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借款,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三是商业银行贷款。
从政策效果看,助力去库存。2025年完成100万套货币化安置,乐观估计拉动2亿平库存去化。城中村改造一直以来,致力于改善民生、补齐城市建设治理短板、调整供需结构、拉动有效需求,本次提出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产权置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假设每套城中村住宅按拆一补二进行产权置换,预计2025年将新增拉动约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2、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针对专项债收购商品房。财政部表示,允许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在5%的利润率下,以成本计算出单位收购价约为1.01万元每平方米。若推出5000亿专项债收储商品房,在50%的使用比例下,预计将新增拉动0.25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针对专项借款收购商品房。央行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以先贷后借的模式拉动银行发放专项借款。央行提供全额资金支持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和放贷风险。预计将新增拉动0.15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
综上,因为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专项债及专项借款收储存量商品房利好政策,预计将带动2025年的销售增量为2.4亿平。
3、“因城施策”政策措施优化空间
行政措施:充分赋予地方政府调控自主权,要求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包括限购、限售、限价、普宅和非普宅标准的各类限制性措施。目前,全国仅剩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海南部分区域仍然实施限购,其余城市均已经全面取消住房限购。近期,一线四城相继取消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可进一步降低住房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未来,随着行政性限制措施全面宽松,购房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
金融政策:降首付、降利率。10月17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针对房地产发布多项利好政策,包括: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降低首付比例,统一首套和二套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至15%;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首付比例方面,当前,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为20%、25%、20%,均高于15%的下限水平。利率方面,北上深首套房贷利率LPR-45bp,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下调空间。
税费政策:11月13日,财政部等发布系列房地产税费新政,包括加大契税优惠力度、下调土地增值税预征率、调整增值税减免年限、土地增值税优惠。未来,在税费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如14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契税税率有空间进一步降低,印花税在万分之五的基础上也可以下调,个人所得税在退税条件或者降低税率方面仍有空间等。
4、专项债收储土地
专项债收储土地用于两个方向,一是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优先收回收购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已供应未动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二是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的储备项目。与城中村改造地块拆迁收储相配合。
历史上,土储专项债是新增专项债发行中的重要投向。2017年为规范土地储备融资行为,促进土地储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及引导专项债投向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国常会明确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自此土储专项债暂停发行。2017年-2019年,土储专项债的发行量分别为2407、5893、6765亿元,占同年新增专项债规模的26%、42%、31%。
再度重启专项债收储土地有助于去库存。房地产市场正面临高库存问题,盘活存量土地是去库存的关键。但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土地二级市场难有交易,存在手中土地开发难、转让难、政府收回难等问题,使房企盘活资产陷入僵局。且截至2024年5月,2021年以来城投拿地项目中全部开工的地块仅有20%,加上部分开工的地块,总体开工率22%。通过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可以增加房企资金流动性,有利于房企集中资金用于保交房。
结合历史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和占比,预计2025年土储专项债规模在10000亿,将拉动1-2亿平方米土地收储。2017-2019年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占比三年平均为33%,近三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6500-39000亿,以新增专项债额度的30%估算,预计2025年土储专项债规模在10000亿,根据近5年的土地成交楼面价估算,将拉动1-2亿平方米土地收储。
风险提示 市场超预期下行;政策不及预期;测算结果不能反映市场全貌;历史经验的适用性受限;数据可得性受限;中国与别国国情不同,并不具有完全可比性,相关数据仅供参考。
策略:货币财政双宽松之后的A股——策略周报
报告作者:胡国鹏/袁稻雨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投资要点:1、历史上出现过四轮典型的货币财政双宽松时期,分别是1998-2000年、2008-2009年、2014-2016年以及2019-2020年。
2、双宽松发力的背景往往是类通缩,不论是内生还是外部冲击,一揽子政策协同发力,期间赤字率平均上调1.6个百分点,降准275bp。
3、双宽松阶段的A股表现整体表现较好,呈现先估值后业绩驱动的特点,成长和消费风格最为受益。
4、除了类通缩的大背景相似之外,本轮双宽松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更大,不要低估政策的决心和力度,政策在年末年初或将进入新一轮加力期。
5、跨年行情值得期待,明年春节之前政策、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环境有利于A股震荡上行,配置上关注大消费+非银金融+AI三条主线。
风险提示:研究方法(历史回溯法)的局限性,中美摩擦加剧,地缘政治突发风险,海外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早期历史数据存在个别缺失值等。
固收:存单能否迎来补涨行情?
报告作者:靳毅/马闻倬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投资要点:12月以来,债市行情高涨,但同业存单表现相对弱势,主要有两个原因:①11-12月地方债大量发行,银行作为主要承接主体,负债端出现缺口,存单供给压力上升;②本轮债市行情以交易盘为主导,在券种配置上倾向于流动性好的利率债,对存单的需求相对较弱。
近期同业存单将面临三个有利条件,或迎来补涨行情:①降准大概率落地,推动资金利率中枢下移;②今年政府债发行基本结束,存单供给压力边际缓解;③跨年时段存单配置力量较强,从比价维度看,存单的性价比高,配置需求有望上升。
从定价上来看,存单利率受资金利率影响大。今年以来债市利率下行较快,为避免机构无序加杠杆,央行将资金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也限制了同业存单利率的下行空间。
近期市场交易降息预期,推动同业存单利率下行。从这个角度出发,若下一次降息幅度仍为20BP,OMO利率将降至1.3%,DR007中枢或为1.5%。在此基础上,同业存单利率预计将降至1.5-1.6%。
风险提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利率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胀超预期,信贷超预期,流动性波动超预期,估算结果仅供参考,以实际为准。
电新:起帆电缆(605222)公司深度研究:海缆黑马布局收获在望,有望迎二次成长期
报告作者:李航/邱迪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
投资要点:深耕电缆三十年,海缆助力二次成长。起帆电缆于1994年在上海成立,2020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10月,公司建立湖北宜昌基地切入海缆业务,凭借三十年电线电缆行业底蕴,成为海缆行业“黑马”。公司于2021年、2023年先后实现35kV、220kV海缆业绩突破;2023年底投建福建平潭基地,扩大海缆产能并抢占福建区位优势;2024年上半年先后完成500kV交流、535kV直流海缆产品认证。2024年1-11月,公司新增14亿元海缆订单,市场份额达14.5%,订单获取能力持续兑现。随公司海缆产能建设初步完成、产品研发获得突破,叠加国内海风景气度回升,海缆业务有望助力公司实现二次成长。
海风回归高景气,公司有望在窗口期内完成海缆产品升级。经过2022年用海政策调整的冲击后,2024年海风核准加速,且大批之前积压的项目重新启动。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核准未招标项目达22GW,已招标待建项目达16GW,海风开发有望重回高速轨道。在“单30”政策指引下,海风项目离岸距离显著增加,带动海缆向超高压、直流产品升级。同时,各海缆厂商抢占沿海省份区位优势,海缆业绩壁垒也在逐步增厚,海缆产品升级进入最后窗口期。公司有望凭借区位、合作优势,在窗口期内实现超高压、直流海缆业绩突破,为后续上海深远海项目的集中启动打下基础。
上海、福建区位优势,保障公司海缆中长期发展空间。2024年7月,上海29.3GW深远海场址获批;2024年11月,福建启动2.4GW项目竞配,18.9GW规划场址建设持续推进;两地项目储备充足、催化密集。公司是在两地布局的唯一海缆厂商,根据我们测算,若公司能够获得两地25%的市场份额,有望实现海缆中长期年化营收14.4亿元、净利3.5亿元。叠加公司在其他地区8%的市场份额,公司海缆中长期年化营收规模在25-30亿元,对应净利5亿元以上。
公司处于利润结构转型的关键节点。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海缆业务有望实现营收5、15、20亿元,快速实现放量;实现净利0.5、1.8、3.0亿元,同比增加81%、260%、67%。随海缆业务扩张,公司利润结构将从“陆缆为主”向“海陆各半”转型,2024-2026年,海缆净利润占比分别为12.4%、30.6%、40.6%,带动公司盈利能力修复、估值模式调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基于国内海风景气度回升、公司海缆订单放量,我们预计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在2025年及以后持续增长。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5、239、251亿元,同比增长-3.6%、6.4%、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5.88、7.26亿元,同比增长-4.7%、45.7%、23.4%。考虑到上海、福建海风项目储备充足,且有望在“十五五”期间集中启动,公司有望凭借区位优势,实现海缆订单进一步增加,给予公司2025年陆缆业务10倍PE、海缆业务30倍PE,目标市值95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主要原材料铜价格波动;2)国内海风建设不及预期;3)公司海缆订单获取情况不及预期;4)公司超高压、直流海缆业绩突破不及预期;5)公司陆缆盈利修复不及预期。
海外:续乘AI之风,高歌向明天——台股电子月报
报告作者:陈梦竹/邱怡瑄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
投资要点:半导体:周期性复苏和AI需求共振 当前全球半导体周期已过销售额低谷,同比增速也已转正。IC设计方面,受消费电子淡季影响,联发科11月收入452亿元新台币,月减11.5%,但仍年增5.0%,旗舰级芯片的强劲需求或将延续至2025年。IC制造方面,台积电产能利用率和晶圆出货量随着旗舰智能手机产品和AI GPU持续上扬,11月营收月减12.2%,但年增34.0%。台股三大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下半年营运回温,联电11月收入月减6.2%,年增6.7%,创历年同期次高;力积电11月收入月减5.0%,年减4.4%;世界先进11月收入月减8.9%,年增18.3%,为历年同期次高。IC封测方面,日月光投控11月营收月减6.2%,年减2.9%。
PC/服务器:AI服务器强劲需求延续 笔电、AI服务器动能加温,台股代工厂11月营收表现良好。鸿海11月营收6,726亿元新台币,月减16.4%,年增3.5%,为历年同期次高;广达11月营收1,413亿元新台币,月增4.0%,年增36.4%;纬创11月营收952亿元新台币,月减1.1%,但年增24.6%;英业达11月营收609亿元新台币,月减5.9%,年增37.9%,系历年同期新高;纬颖11月营收375亿元新台币,月增5.9%,年增93.3%,刷新历年单月新高,全年营收有望续写历史新高;技嘉11月收入222亿元新台币,月减13.7%,但年增39.8%。云服务商对AI关注度提升将持续带动服务器升级,AI服务器仍是上述公司2024年的增长来源,而AI PC仍处导入初期,发酵尚需时间。
PCB:AI浪潮推升高阶PCB需求 台股PCB制造公司11月整体营收月减2.4%,年增1.4%。臻鼎11月营收为194亿元新台币,月减7.2%,年增3.2%,创下历年同期次高。欣兴电子11月营收96亿元新台币,月减8.6%,但年增10%,预计整体载板市场最快2025年上半年就会明显好转。金像电11月营收月增3.8%,年增5.2%,2024年1-11月累计收入年增28.0%。AI持续驱动高阶PCB产品的强劲需求。臻鼎董事长沈庆芳表示,2024年AI应用收入贡献将提升至约45%,2025年还将进一步攀高。
面板:关税变数影响备货节奏 台股面板公司11月整体营收月增10.6%,年增11.0%。大尺寸面板需求近期良好,主要是因为(1)中国大陆十一长假之后,下游厂商补库;(2)市场预期2025年川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将针对中国大陆等多地增加关税,近期涌现提前备货生产的现象,使台股面板产业第四季度需求优于预期。友达11月营收月增11.4%,群创11月营收月增11.3%。
光学元件:大立光、玉晶光保守看待Q4市况 客户拉货高峰已过,且订单下修,大立光11月营收为60亿元新台币,月减8.2%,年减11.4%。大立光表示,由于进入淡季,预期12月拉货动能将较11月下滑。玉晶光11月营收为20亿元新台币,月增2.9%,年减18.3%。玉晶光董事长陈天庆表示,按照目前客户的需求来看,第四季度营收或比2023年度同期稍差,但公司谨慎乐观看待2025年展望。
被动元件:国巨乐观看待AI营运动能 适逢传统淡季,台股被动元件公司11月整体营收月减1.0%,年增6.9%。国巨11月营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上月减少4.3%,但仍年增7.2%,创历年同期新高。国巨方面表示,目前公司AI相关收入贡献约5%,乐观看待AI应用的营运动能及整体后市展望。华新科11月营收月增3.5%,年增2.2%。
存储:2025年HBM和传统DRAM表现或有差异 台股存储供应链公司11月营收基本均实现环比增长。群联电子11月收入月增16.6%,2024年1-11月收入544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26.4%,为历年同期第三高。存储模组厂威刚11月营收连续第三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南亚科和华邦电的11月营收亦呈现小幅环比增长。TrendForce预估,2025年DRAM平均售价将同比增长17.0%,主要动能仅来自HBM,传统DRAM价格存在下跌压力,或呈现各季缓跌的态势,然DDR5价格波动较DDR4小。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随着云服务商乃至更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布局AI,AI硬件需求持续畅旺,我们维持海外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AI硬件板块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如英伟达、台积电等。
风险提示 半导体产业复苏不及预期、AI硬件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风险、美元新台币汇率波动风险。
机械:巨星科技(002444)公司点评:2024年预计营收同比增幅超35%,全球产能布局加速落地
报告作者:张钰莹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事件:2024年12月21日,巨星科技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
2024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8-25.4亿元,同比+35%至+50%;中值24.1亿元,同比+42.5%。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9-25.5亿元,同比+35至+50%。报告期内,美国子公司Arrow Fastener Co., LLC、Prime-Line Products, LLC由于美国服务业和制造业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其盈利能力同比大幅下降,预计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超过1亿元。
2024Q4: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48至6.02亿元,同比+88%至+225%;预计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9至6.13亿元,同比+138%至+307%。
投资要点:海外工具消费复苏,公司产能逐步释放。截止2024年12月报告期内,北美工具消费复苏,逐渐回到正常增速水平,公司主要客户结束去库进程,公司订单逐步和终端销售情况匹配;同时公司依靠自身竞争力研发了大量新的产品品类,获得新的客户订单,随着公司东南亚产能不断释放,产能瓶颈也得以突破,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35%,公司盈利也同比得到大幅增长。目前公司订单比较充足,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大全球化产能布局,继续保持合理增速。
生产布局全球化,海外产能加速落地。公司在全球拥有23个生产基地,2024年1月收购全球前二的μ级瑞士高精度测量仪器和工具品牌TESA,完善现有产品线。已完成收购的瑞士Lista Holding和美国Arrow Fasterner均在2024期间实现盈利。此外,公司的东南亚基地正在加快推动产能落地。
持续打造海外核心渠道壁垒+持续拓展新品类。公司持续合作全球知名的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主要有美国HOME DEPOT、美国WALMART、美国LOWES、欧洲Kingfisher和加拿大CTC等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为其最大的工具和储物柜供应商之一。公司连续获得核心客户Lowe'S Companies, Inc.颁发的“Vendor Partner of the Year”奖项和The Home Depot Canada“家得宝加拿大”颁发的装潢存储部门“Partner of the Year 2024”奖项。此次获得家得宝加拿大颁发的装潢存储部门供应商奖项,系公司持续发展非手工具类业务后获得的重要认可,体现公司品类拓展的能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02/176.93/212.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8/28.72/34.87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8/11.94/9.83X。目前公司订单比较充足,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大全球化产能布局,有望继续保持合理增速,α属性较强,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北美房地产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关税加征风险;与核心客户渠道合作风险;海外工厂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