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梅十年“艰难”舵手生涯落幕,国海证券转型未竟之局谁来操盘
(来源:机构之家)
4月11日,国海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董事长何春梅的书面辞职申请。因工作调动原因,何春梅拟辞去包括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法定代表人在内的全部职务。在新任董事长选举产生之前,何春梅仍将履职。
这场权力交接,标志着她在国海证券长达十年的执掌期宣告落幕。自2014年上任以来,何春梅带领这家券商历经周期起伏与行业变革,在不断试错中探索改革路径,留下了深刻而复杂的烙印。
公开资料显示,何春梅,1969年生于广西柳州,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她的职业生涯始于广西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历任融资部副经理、财务部副经理、经理和总经理等职务。

图片人物系 何春梅
2001年,她担任国海证券监事,开始与国海证券结缘。2009年底至2010年,她出任广西投资集团总裁助理兼办公室主任。2010年,通过公开遴选,何春梅获任广西自治区金融办副主任,时年41岁。2012年至2013年,她赴证监会挂职,任非上市公众公司部副主任,积累了金融监管经验。
2014年,她正式调任国海证券,出任董事长兼总裁,成为极少数出身地方国资、又有监管履历的券商女掌门。而国海证券的大股东正是她早年任职的广西投资集团,该背景使她对公司和区域发展都有深刻理解。
2016年后,国海证券引入项春生任总裁,何春梅自此专注董事长职责,更多扮演战略规划与改革推动者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女性高管代表人物,她曾入选2021年“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第61位。
回望艰难十年:改革尝试与阵痛交织
何春梅执掌国海证券的十年,可谓“开局即高峰”,随后则在危机与修复中徘徊向前。2015年牛市期间,国海证券全年营收49.59亿元,净利润达17.93亿元。然而盛极转衰,之后便因市场调整与“萝卜章”债券事件遭遇重创,2016全年营收同比下滑22.62%,净利润几近腰斩。


更严重的是,2017年受监管处罚影响,资管、债券承销及经纪三大主力业务几乎全线下滑,公司全年净利润骤降至3.76亿元,同比大跌63%。一场风暴几乎令这家中型券商从高峰跌入谷底。
此后,公司财务表现始终徘徊不前。2024年报显示,营收42.18亿元,同比增长0.69%,净利润4.28亿元,同比实现31.02%的增长,但净利规模较2015年仍相去甚远。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核心业务的长期乏力,尤其投行板块表现疲软,已成为业绩天花板的重要推手。Wind数据显示,国海证券投资银行手续费净收入由2016年的33.77亿元连续8年下滑至2024年的2.54亿元。

表面是业务下滑,背后则是项目风险识别失效、内控机制失灵的集中体现。最具代表性的是胜通集团债券违约事件。该项目由国海承销,2021年违约后被证实胜通集团自2013年起通过虚增收入高达615亿元、虚增利润119亿元,构成严重财务造假。而作为主承销商的国海证券未能识别并披露风险,最终被监管连带处分。这类事件不仅损害公司声誉,更直接打击其投行业务后续拓展空间。
相较于投行业务的沉沦,资产管理业务曾高速增长,曾有望对冲投行业务的下滑。2015年至2018年,资管手续费净收入由1.43亿元增长至9.04亿元,复合年增速高达84.90%。但随着通道业务被监管收紧,增长势头戛然而止,2021年下滑至4.44亿元。

公司试图通过主动管理突围,但受限于投研实力,成果并不显著。外部市场份额持续被头部券商蚕食,内部协同也未形成闭环。2024年虽回升至4.72亿元,但整体仍处收缩区间,转型成效有限。
在传统业务乏力的现实下,国海证券将转型方向瞄准“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战略,试图寻找差异化定位。国海证券在业内较早引入客户净推荐值(NPS)体系,并通过发布女性财富管理白皮书、“她财富”服务体系等形式,抢占女性投资客户群体。
这些举措虽富有前瞻性,但从结果看,品牌认知度尚未形成闭环,客户资产留存与净值提升能力有待验证。该战略目前更多体现为形象塑造而非利润贡献,距离打造真正可持续的零售金融体系仍有距离。作为评估财富管理的重要指标,Wind数据显示,国海证券近三年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始终徘徊于0.35亿元左右,缺乏明显增量,未能支撑起财富管理战略的深层扩展。

十年执掌落幕,风格与制度留下了印记。董事会在公告中高度肯定了她“带领公司改革、创新、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卓越贡献”,这在情理之中,也符合其任内表现:从化解“萝卜章”风波到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构建合规文化,她在波动的市场周期中为公司稳住了抵御风险的“底盘”。但转型仍未真正画上句点,一些关键领域,如投行业务修复、财富管理体系构建等“未竟之局”仍在进行,留待下一任掌舵者交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