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丨茶卡盐湖123家民宿的金融往事

查股网  2024-07-01 19:38  盐湖股份(000792)个股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欣 青海报道

山水万重的青海,地貌南北三分,文化农牧兼蓄。地守冲要的青海,民族聚居融合,交通连接中外。昔日的山、水、路是演绎青海厚重历史的舞台,时移世易,新时代的青海有了自己的定位。为了充分发掘青海丰富的文旅资源,近年来,青海当地的农信机构对文旅资源开发积极提供金融支持,帮助当地百姓和相关企业找到新的收入增长点。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青海农牧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了农信机构服务农牧区百姓、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信贷助力茶卡镇村民开民宿发家致富,金融助力莫河驼场成功打造“特色养殖+红色文旅”示范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信贷助力“天空之境”村民发家致富

七月正值青海最美的季节,无边无垠的蒙藏高原上,近处碧绿的草场上有星星点点的羊群,远处是云雾缭绕的圣洁雪山,草场和雪山之间横亘一条宽阔无垠的蓝宝石湖水,这就是被誉为“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湖水如镜面,水映天,天接地,宛如画中游。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茶卡盐湖自清代以来开始大规模开采食盐的盐湖,如今的茶卡盐湖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一生必去的55个景区”之一。如今,在当地农商行的支持下,临近茶卡盐湖的茶卡镇村民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吃上了“文旅饭”,走上了致富路。

据本报记者了解,茶卡村是2016年由原巴音乡搬迁至现在的茶卡镇。茶卡村共计209户,主要经营民宿及种植、养殖,登记注册民宿为207家,共有接待床位4060余张,主要经营模式为自主经营及对外承包经营,户年均收入超8万余元,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人数370余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青海旅游旺季一般只有七、八两月,因此旅游旺季村民会经营民宿及酒店务工,旅游淡季这些村民则会转做经营种植、养殖。

“我们的民宿装修花了80万,有20个房间,48张床位。”在茶卡镇的意净民宿,村民曹彦虎向记者介绍道,他和哥哥合伙开了一家民宿,哥哥嫂子都是聋哑人,经营主要由他来负责。当本报记者问到他创业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曹彦虎称:“地是自己的,去年收入60多万元,我们自己干活也不用雇人,利润算下来接近55万元。以前我们就是种地放羊的,现在生活可好过去太多了。”

(曹彦虎向记者介绍其民宿发展历程,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拍摄)(曹彦虎向记者介绍其民宿发展历程,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拍摄)

曹彦虎回忆,2015年茶卡盐湖还未有太大名气,他从乌兰农商行贷款五万元,建成了村里第一个农家乐——彼时仅有十张桌子。2018年,在当地政府和媒体的推动下,茶卡盐湖的名气越来越大,曹彦虎为了满足旅客的住宿需求,将自己的农家乐扩建成民宿。当时他和哥哥分别从农商行贷款34万元和30万元,以解决民宿升级提档的资金需求。

谈及农商行对自己事业的支持,曹彦虎表示最大的感受是信任,“我们农民从小就用农信社(农商行前身)解决资金需求,对农信社有天然的信赖。”其次,他表示,农商行在当地网点众多,并且使用方便,批贷速度极快。曹彦虎表示,当时他开民宿需要的贷款,乌兰农商行在两周内就批准了。

乌兰农商银行行长李一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大行下沉县域、乡村给农商行带来极大压力,但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农商行对于村民的贷款需求极为“快速灵活”,凭借着“短平快”的优势,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信任,巩固了农商行的大本营。

看着曹彦虎创业成功后,茶卡村村民都纷纷效仿。如今,茶卡村209户村民主要经营家庭宾馆,其中登记注册民宿的有207家,户年均收入超8万余元。据乌兰农商行茶卡支行行长曹继青介绍,乌兰农商银行为大力支持该村民宿发展,评定该村为信用村,评定信用户数为136户,贷款户数123户,授信金额2080.5万元,用信金额1604万元,用信率77%。此外,因茶卡旅游业的发展乌兰农商行在茶卡村积极布放聚合支付收单业务,全村布放聚合支付166户,市场占有率为80%。

金融助力莫河驼场打造“特色养殖+红色文旅”示范区

在柴达木盆地的莫河驼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见到了素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不过这批骆驼都大有来历,他们爷爷辈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进藏驼群。

莫河驼场的前身为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53年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莫河驼场总经理王作江向记者介绍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入藏并无公路,该驼场曾经组织起三次两万余头骆驼规模的驼队进藏,顺利完成随军进藏、护送十世班禅返藏、紧急运粮进藏三大艰巨任务。在莫河驼场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墙上挂着第一面进入西藏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便是由当年进藏驼队的头驼带入。

现今,当年的驼队驼场变成了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莫河骆场”),经过莫河三代人70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形成了以农牧业、盐业、旅游业三业并举,三产融合发展的经营格局。2018年,莫河驼场立足柴达木肉牛、茶卡羊、青海柴达木双峰骆驼特色养殖优势,结合莫河农垦文化及“两路”精神红色文化,利用距茶卡直线距离仅有10公里的区位优势,开始启动打造集特色养殖、精深加工和休闲观光旅游、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据本报记者了解,莫河骆场现有高标准农田2600亩、柴达木双峰驼980峰、茶卡羊1万余只,绒山羊数百只,年产肉类为292.44吨,产绒毛95吨,年总产值达5349.63万元。随着驼奶产业的形成,传统优势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振兴农牧区及农牧民脱贫致富寻找了新的出路,目前带动的场区职工共计110人,人均年收入达41040元以上。同时,莫河骆场的农田和牲畜为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为第三产业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休闲农业观光、餐饮、物流等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莫河驼场的驼群,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拍摄)(莫河驼场的驼群,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拍摄)

“小骆驼的爷爷辈们护送解放军进藏,现在他们又变成了供我们养殖、休闲观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王作江向记者感叹道。

值得注意的是,莫河骆场的快速发展与乌兰农商银行的支持不无关系。从2013年开始,乌兰农商行与莫河骆场进行合作,2013年12月27日首次向莫河驼场发放贷款800万元,2015年累计发放贷款130万元,同时期签发435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从2016年到2022年,乌兰农商银行已累计对莫河驼场信贷支持3165万元。

此外,2018年建成的莫河驼场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也离不开乌兰农商银行为其提供的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陈列馆已累计接待各类参观人员逾8万余人次,红色文旅不仅增添了当地的爱国主义氛围,滋养了参观者的心灵,也打响了莫河驼场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