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质量官访谈 | “四层联动”构筑全产业链共生质量管理新模式——访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杨韵霞

查股网  2025-08-14 15:44  五 粮 液(000858)个股分析

从元代古窖池中孕育而生的五粮液,历经7个世纪的岁月沉淀与创新求变,已成长为中国白酒的瑰宝,并持续塑造着高端白酒的价值标杆。

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扬名,到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建成全球最大纯粮固态酿造基地,到品牌价值突破4000亿元、斩获全球最高AAA+品牌强度评级——五粮液公司始终以品质为基、文化铸魂,引领着中国白酒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其创新构建的“四层联动推进全产业链共生质量管理模式”是关键支撑所在。

日前,本报记者就“四层联动”理念采访五粮液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杨韵霞。她曾荣获中国酒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酒业30年功勋人物奖——科技带头人”。

顶层设计:战略决策与共生愿景

杨韵霞1991年进入五粮液公司,从基层干起,历经30余年,见证了五粮液公司的发展历程。

“公司董事长作为企业掌舵人,为质量管理确立了战略方向和共生理念。这就是顶层设计(质量管控的第一层内容)。”杨韵霞说,其核心战略是坚守“品质为基”。

据介绍,五粮液公司将品质置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地位,将“品质为基”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和运营全过程。设立跨部门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质量指导原则,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赋予质量在决策中的最高权重。同时,公司从1963年引入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理念,上世纪80年代率先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M),2000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直至2024年引入国际先进的EFQM模型。这一路探索与升级,为构建“共生质量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念、组织与体系根基。

“打造全球蒸馏酒质量共生体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杨韵霞解释说,五粮液公司立足全球市场,立志成为国际最受欢迎的中国白酒领军企业,构建开放共生的国际生态系统。

她说,公司创新提出“HARMONY”国际营销策略,推动中国白酒风味和品质走向世界,实现多品类、多品牌、多场景、全价位、渠道的全球化发展,荣登《Brand Finance 2025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73位,品牌价值277.78亿美元。同时,通过进入“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清单”并积极参与白酒国际标准研制,以标准为纽带,深度促进白酒产业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共生发展。

“践行经济、环境、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是顶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杨韵霞说,公司秉承“共赢共享”发展观,坚持经济繁荣、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协同共进,全面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SDGs),升级形成涵盖5大主题、15项议题的“GREEN可持续发展实践”体系。

据了解,五粮液公司致力于打造“生态五粮液”标杆,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制定《零碳酒企双碳战略规划》,推进“零碳酒企”建设,兑现企业与经济、环境、社会的多维共生承诺。公司因此成效显著:行业唯一入选APEC峰会《超越净零碳》报告、获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优秀案例,并荣膺碳中和行业先锋奖、碳中和领域突出贡献企业称号。

系统构建:落实“三维一体”共生模型

在顶层设计下,首席质量官负责设计并落地支撑共生模式的核心框架——“员工、过程、数据”“三维一体”共生模型。这是五粮液公司质量管控的第二层内容。

杨韵霞对此解释,这一模式包括员工一体化(培育全员共生质量文化)、过程一体化(实现全链无缝协同管控)、数据一体化(赋能精准决策与持续改进)三个方面。

五粮液公司以“和美”组织文化为引领,实施覆盖员工全职业生命周期的“质量意识教育、质量能力提升、质量行为管控”三大行动。通过融合外部智库与内部培训,依托“工匠学院”“匠艺杯”技能竞赛及“QC小组”等活动平台,系统性塑造员工变革创新能力与领导力;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办法》《QC小组活动细则》等制度,实施成果激励;赋予员工质量一票否决权(质疑、报告、中止流程),建立高效质量反馈机制。

据介绍,公司年均组织近百场质量分析会,营造“无责报告”环境,激发全员参与热情,年群众性质量改进小组超1000个,使质量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浓厚共生氛围。

针对从原料到成品的93个工艺步骤、310道工序、218个质量检验点,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强化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控,同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端到端可追溯管理体系,实现正向可控与逆向溯源双保障,并依托行业规模最大、存储超22万瓶的留样酒库为质量追溯提供实体支撑。以“消除浪费、打通壁垒、全程可控”为目标,在公司级、部门级、个人级系统应用先进管理工具方法,显著强化跨部门、跨环节协同效能,驱动全链共生体系高效运转。

“我们建立全链路统一的质量数据标准,确保跨业务域数据一致性与准确性,实现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营销售后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数据流动。”杨韵霞说。

五粮液公司依托48个覆盖全业务链的信息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器与机器视觉技术自动化采集关键工艺数据,线上化率达71%,显著提升质量管控效率与协同精准度。基于此,为质量预测、根因分析、持续改进提供强大数据基础,推动经验决策向预测性决策转型,数据驱动决策占比提升至50%,实现精准管理,驱动共生体向智慧化演进。

业务落地:流程优化与共生实践

在“三维一体”共生模型的框架下,各业务部门聚焦核心领域,实施精细化流程优化,将共生理念融入日常运营。这是五粮液公司质量管控的第三层内容。

“在原料端,数字化种植与可持续共生。”杨韵霞说,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打造“五粮液专用粮基地智慧农业可视化展示平台”,实现地块管理、遥感监测、气象预警、长势分析、农事记录的五维溯源,并规模化应用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植保作业。

此外,同步构建绿色共生采购体系,自2023年起在供应商准入中新增ESG评估审查,引导供应商重视可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倡导绿色、环保、无公害种植,严格禁用违禁农化品;推行有机认证粮源溢价收购机制,溢价率达17.5%,以经济杠杆驱动基地绿色无公害种植,筑牢原料端可持续共生根基。

在生产端,精益酿造与传统工艺的共生融合。将精益管理理念(VSM价值流分析、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QFD质量功能展开等)深度融入传统酿造技艺。聚焦“消除浪费、打通壁垒、全程可控”,全面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效率与质量稳定性,实现生产单位精益全覆盖。

在供应链,构建动态风险预警共生网络。打造“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供应链质量看板,2023年建成供应链数字中台,集成6大业务系统数据,统一18类核心数据接口;2024年强化数据互联互通,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韧性,原粮库存周转天数缩短15天。实现风险早预警、快响应,保障共生链条稳定。

在消费端,构建消费者问卷、脉搏调查、95195热线等多维度用户反馈体系,运用质量感知数据反向驱动产品与服务优化,形成“用户需求—产品优化—用户体验”的良性循环闭环。通过“智能码”技术实现全链数据可视化与消费者互动,依托数字中台开展个性化营销、防伪溯源与扫码返利活动,将消费者转化为品牌价值共创者,深化用户与品牌的共生关系。

根基所在:匠心坚守与质量共生

全产业链共生质量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每一位一线员工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与践行。深入人心的质量文化共生,极致的质量把关与责任共生,持续的技能精进与成长共生。这是五粮液公司质量管控的第四层内容。

杨韵霞说,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文化渗透,构建起以“匠心传承为根基、标准管控为手段、数字赋能为支撑”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匠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坚守,到管理层对质量责任的严肃担当;从师徒相授的经验传承,到智能化品控技术的精准应用,五粮液以文化驱动行动,确保每一滴酒都凝结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实现质量意识与行为的深度共生。

据介绍,五粮液公司一线员工严格管控生产全过程关键质量检验点,从选粮、制曲到发酵、蒸馏,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守护五粮液经典风味的纯正性。秉持对产品质量负全责的态度,将传统经验智慧与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对生产细节反复校验,坚决杜绝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是共生质量链条上最坚实的守门人。

此外,建立常态化的技能传承与提升机制,通过“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现代质量管理工具培训等多种形式,激发一线员工钻研技艺、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鼓励经验共享与创新建议,将个人智慧转化为团队能力,实现员工个体技能的精进与组织整体质量保障能力的协同提升,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筑牢共生质量的人才根基。

从公司董事长的顶层设计与共生愿景,到首席质量官构建的“三维一体”共生模型;从各部门基于模型的流程优化与协同实践,最终到一线工匠的极致坚守——质量在五粮液绝非质量管理部门的“孤军奋战”,而是贯穿“战略—系统—流程—执行”四层紧密联动、环环相扣的生命共同体。

“每一层都明确其独特职责,上层为下层提供方向与框架,下层为上层提供支撑与反馈,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全产业链、融合古今智慧、拥抱数字未来的共生质量网络,这也是五粮液以卓越品质屹立行业潮头的深层密码。”杨韵霞说。

作者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刘 永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