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利用电梯索道架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查股网  2025-03-05 13:47  新 希 望(000876)个股分析

转自:中国质量报

“特”别的“空中校车”

——云南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利用电梯索道架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 本报记者 孙 圆

尼珠河村是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的一个自然村。今年春节前夕,尼珠河村学生乘坐“空中校车”上学的故事,让无数网友为之感动。前不久,村里的孩子们乘坐这部“空中校车”又开启了新的学年。

“空中校车”其实是一部电梯和一条索道的组合体。而这又不仅仅是一部电梯、一条索道。

这条由特种设备架起的“云上之路”是解决当地学生需要攀爬3个多小时“冒险”上学的前路,是改变村民们过往徒步5个多小时走出大山看世界的出路,也是让尼珠河独特风光“亮出去”引领乡村发展的生路。

找到最佳组合方案

550米,这是从尼珠河大峡谷底到山顶小学的海拔落差。这里高山险峻,峭壁嶙峋。

2018年,当汉中大秦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良奎和团队成员第一次来尼珠河村实地勘测的时候,就知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绝非易事。

作为268米高电梯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企业——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项目经理,周巍每每回想起建设过程都感慨万千:“当时需要把2.4吨重的主机吊装至300米高空,难度极大。”

在经过无数次实地勘测和几十轮方案论证、调整后,汉中大秦机械有限公司决定选用“电梯+索道”的组合方案。梁良奎说,当地悬崖断面基本接近90度,如果直接用索道,已经超出索道允许的标准;如果全程选用电梯,综合成本又比较高,二者结合才有可能。

确定好方案之后,在哪里选址建设又成为摆在所有工程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每天都在寻找最优的建设线路,每天都在不断推翻旧方案中寻找新的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的设计刚好在标准的极限范围内,线路找到了。

在悬崖峭壁上开工

268米高的青云梯以及与之配套的索道背后,一钻一孔,一铺一架,一吊一装,处处凝结着建设者的心血,也体现了特种设备工程匠心之美。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工程,我们首先要保证电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性能可靠。”周巍说,这部电梯应用了6项自主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高效平稳运行,并同步实现提前预警和预测性维保,保障乘梯安全。

电梯有了,可怎么给它“挂”在悬崖上呢?“前期,我们需要吊绳徒手攀岩,在悬崖峭壁上完成地勘。”电梯钢结构安装负责人王明利虽然经历过给大山装电梯,但这一次安装经历让他很难忘。“如果测绘、地堪和实际对不上,就得重新设计,一遍一遍来。”

由于电梯的钢结构是要依托在悬崖上,需要基础支撑,施工人员想方设法在悬崖上打了一个斜撑出来,然后打钻孔把它“挂”上去。

“犹如在悬崖峭壁上搞雕刻。”整个电梯钢结构安装采用全人工崖壁水磨钻开孔,难度已经超乎想象,而索道安装更是难上加难。索道部件超大超重,运输过程中窄路、急弯多,运输难度大,只能经过部件二次分解和大车换小车的方式分段运输。

运输到位后,由于工程机械无法施展,安装人员只能通过比较原始的吊装工具进行安装。

“从2018年开干到2022年完工,4年间索道人不怕苦和累,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毅力,在悬崖上建成了一条安全便捷的客运索道。”中国索道协会秘书长黄鹏智这样评价。

“空中校车”托起山乡未来

“我们这一代是‘飞檐走壁’去上学,现在的孩子乘电梯、坐缆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轻轻松松去学校,他们开心了,我们安心了。”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客栈的老板陈关鹏说。

电梯和索道的开通,不仅让孩子们搭上了“空中校车”,上学之路从3个多小时减少到半个小时左右,当地土特产小黄姜和丑红薯也乘着这趟“幸福快车”,单价从1元飙升至10元一公斤,且供不应求,更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尼珠河瑰丽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也让当地人有了更多致富的途径和门道。围绕景区,周边乡镇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目前已拥有500余间客房,小吃店有50余家。电梯和索道未开通前,尼珠河景区年游客量不足万人,开通后,景区年游客量超20万人,旅游收入上亿元,已经成为曲靖市和云贵毗邻区的一张旅游名片。

这是一部“特”别的“空中校车”,因为它凝结着电梯人、索道人使命必达的情怀,也铸就了乡村振兴美好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