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四院43所309室迎战“十四五”攻关任务侧记
走进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3所309室生产现场,可以看到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机器设备飞速运转的场景。大家正对着产品进行裁片、铺层、缝合等作业,紧张的生产氛围弥漫在整个生产车间。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43所并不鲜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该所科研生产任务量再创历史新高,各项工作面临着艰巨考验与宝贵机遇。该所309室作为壳体生产线头道工序、更是全所攻坚任务的先锋队。
自攻坚任务号角吹响以来,该室凝聚全员智慧攻坚,迅速突破产能瓶颈,为圆满完成攻坚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有信心才敢打硬仗
讲明形势、统一思想是凝聚全员力量的基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大家树立敢打硬仗的信心。
在明确任务目标后,该所309室迅速组织学习传达和思想发动,将形势动员到各岗位、各工序,使全室职工深刻认识到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室领导从任务形势讲到政治责任,从产品质量讲到岗位职责,从集体荣誉讲到精神传承……引导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激发使命感和荣誉感,形成全员一心、众志成城的攻坚氛围。
在度过最初的迷茫与适应期后,全室职工各司其职,工作推进井然有序,全员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彰显出了团结的力量和舍我其谁的担当。
科学策划夯实团队强管理才善打恶仗
在当前严峻的科研生产形势下,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做保障。
组织模式的变革是该室面临的首要任务,室主任内心一直在盘算着资源的调配。面对人员、节点、场地和设备不足的三大难题,他说:“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方法!”
他组织班组长、技术骨干按照生产任务的类型,建立点对点管理与每日督办机制,形成一个任务一个清单,确保每一项任务进展不卡壳。针对铺层工序手工作业环节,他建立了室领导现场带班协调、工艺人员每日轮换的攻坚保障应对机制;同时,采用老带新、固定人员带机动人员的模式,解放了部分技能骨干人员劳动力,补齐了生产工序短板,盘活了全室资源,以解决生产的燃眉之急。
为全力保障后续工序高效衔接,该室全面策划生产任务前移,积极协调上下游工序以及相关部门,强化资源补足,对具备投产条件的产品提前排产。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后续工序充足供给,又将全年生产曲线峰谷差进一步收窄,预计可将产能高峰月度计划削减20%以上,为攻坚任务目标达成构筑起可持续的产能基座。
源头改进补齐短板提效能才能打胜仗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钥匙,面对产能瓶颈,43所309室以结果为导向、根据任务特点全方位梳理现有设备、人员能力,在深度挖掘潜能的基础上测算产能缺口,从源头上对工序短板进行改进。
针对单台产品作业时间长、设备共享率低的双重制约,工艺人员创新求变,积极推进关键嵌件多模成型工艺应用,不仅提升了单台设备产能,还拓宽了大型设备应用范围,为灵活排产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在工序流转优化方面,该室作出了创新与突破。该室从最初的小组分包、以工步之间作为交接点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上下游工步相融合转变,减少了流转等待时间,有效避免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走“回头路”。
一系列优化提升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稳定了产品质量,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后续工序产能攀升奠定了基础,是高质量完成生产任务的保证。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份成绩的取得不仅是309室全室人员努力的结果,更是43所全所上下团结一致、上下游工序高效协同所取得的成果。在挑战面前,该所全体干部职工的每一份坚守、每一次突破,都将为打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写下生动注脚。
(张瑞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