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 “蔗”里同心——广农糖业以产业融合绘就边疆团结新图景
转自:新华财经
四月,春雨润泽,石榴花现蕾,在八桂大地的沃土之上,新绿的蔗苗破土竞发,广西儿女们忙着耕耘……近年来,广农糖业以党建为引领、科技创新为驱动,将制糖主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当中,在甜蜜赋能边疆发展的特色道路上稳步向前。
党建引领,把稳民族团结“方向盘”
在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蔗区,广农糖业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探索“3+3”模式夯实团结根基。通过构建“片区+乡镇+村屯”三级糖业先锋网格体系,为周边村镇提供甘蔗生产全周期一体化服务;依托党建联盟搭建“支部+乡镇政府+村级党组织”三元协同结对帮扶模式,不断织密起民族团结的“连心网”。
三年来,在助农种蔗、道路修缮、助农抗旱等实践活动和突击行动中,党员先锋队与壮、瑶、苗等各族群众协同作战,共完成农村道路修缮4333.25公里,低洼石头地改良面积约5.4万亩,维修基地水电108个,惠及796个村镇。
产业筑基,甘蔗地里生出“共富经”
一根甘蔗,一头连着企业,一头系着民生。广农糖业以“订单农业”托底,与蔗农建立长期合作共进的友好关系,确保蔗区群众旱涝保收。每年榨季,蔗区带动就业约3万人次,其中有不少壮、瑶、苗等少数民族砍蔗工,给他们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同时,依托“退桉还蔗”政策和强化资金投入,多措并举筑牢第一车间。
三年来,广农糖业累计投入甘蔗发展资金8.5亿元,着力为蔗农解决种蔗资金、物资短缺等问题,甘蔗产量逐年攀升。2024/2025榨季,公司所属糖企共完成甘蔗种植面积约152万亩,其中非蔗地种植面积约32万亩,既稳固了糖业根基,又端牢了广西“糖罐子”,更让蔗区群众端稳了“饭碗”。
科技赋能,智慧糖业酿就“新甜度”
从“靠天吃饭”到“向科技要效益”,广农糖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一粒种、一张网、一条链”构建起全链条科技赋能体系。“一粒种”筑牢“甜蜜根基”,瞄准种苗“芯片”,用好国家推广脱毒、健康种苗惠民政策,截至2024年,共建成甘蔗良繁基地3927亩,良种种植面积高达98%;“一张网”织就智慧蔗田,推广深耕深松、粉垄种植模式,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用好“甜蜜通”智慧平台,一张环环相扣的甘蔗生产“智慧管理网络”逐步形成,播种质量、肥药利用率、亩产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一条链”贯通两个“车间”,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数字糖业”模型,从“第一车间”(蔗田)智能种植直连“第二车间”(糖厂)自动化生产,形成全链条数字化闭环,以科技“硬支撑”助力传统农业与工业焕发现代生机,持续为民族地区甘蔗产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注入新活力。
文化润心,石榴结籽共绘“同心圆”
产业兴,更需人心聚。在广农糖业所属蔗区,丰收不仅是经济上带来的喜悦,更是文化交融中获得的精神丰盈。三年来,广农糖业通过开展“石榴结籽心连心”主题实践、“直播”助农活动等,为少数民族蔗区群众捐赠物资上万件,修建住宿民房150套,代销农产品400多万元,采购帮扶产品500多万元,让“安居”与“乐业”同步落地。
“甘蔗甜,歌更甜,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正如在博庆公司举办的蔗区大规模甘蔗丰收节广场舞大赛,毛南族的蔗农感慨道:“活动不仅是一次丰收的庆祝,更是160个村委、4800名各族群众同台联欢,展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自信的窗口。”
下一步,广农糖业将紧扣富民兴边的理路,推动蔗农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同频共振,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甜蜜”答卷。(李蕴昭)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