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星戴帽后,嘉凯城手里还有什么牌?

http://ddx.gubit.cn  2023-05-10 13:50  嘉凯城(000918)公司分析

5月9日晚间,嘉凯城披露了关于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详尽说明了公司各类减值计提、业绩预告修正的原因及具体影响,其还强调,控股股东华建控股目前经营情况良好,股权冻结不存在被强制执行风险,不会导致公司实控权变更。

这相当于一颗定心丸,意味着嘉凯城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票融资一事仍可正常推进。

5月4日开市后,嘉凯城的日子不算太平,连续数日的跌停让外界对其投去了更多审视目光,就在8日晚间,公司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连续三个交易日(5月4、5、8日)收盘价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2%。

触发股价波动的是一则4月末的风险警示,内容指出公司将在5月4日开市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嘉凯”。

在A股市场,股票被“披星戴帽”的不在少数,它是发展的阶段性总结,也是新生的开始。

一个现象是,尽管已经“披星戴帽”,却依然有机构大举入场增持,挤进前十大股东席位。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南方基金旗下的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持有嘉凯城合计约709.99万股股票,为新进的第7大流通股东。

金融机构进场也令外界好奇,这家已经连续亏损的房企究竟有何吸引力?它又能如何逆风翻盘?

地产业务的可持续

在A股市场,企业股票被“披星戴帽”的剧情不断上演,但同时每年也有不少企业完成“摘帽”。可以说,这是一场“硬仗”,关键在于企业的基本面、扭转局面的筹码、未来战略规划以及“重生”决心。

这几点要具备并不容易,但嘉凯城都有。

2022年的年报中,外界可以明确看到嘉凯城2023年的经营计划,例如加强销售去化、重启拿地、提升院线以及商管业务、推进再融资等,这些罗列出的词条释放出一个信息,即嘉凯城的业务条线并没有萎缩,相反在“利空”出尽后,这种多元化的布局会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以房地产业务来看,嘉凯城有着二十多年的地产开发经验,在长三角核心区域开发了大量优质的中高端楼盘,只是自恒大入主后,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公司无奈走上了“去地产化”的道路,2016年起就未再新增土储。

2021年6月,恒大以27.6亿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29.9%嘉凯城股份转让给华建控股,让出大股东的位置,嘉凯城的“去地产化”之路也至此终结。按年报中所言,公司在2023年内要确保存量城市更新项目的落地,同时争取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再获取1-2个城市更新项目。

加快地产项目的落地的原因是,这一业务对公司的经营贡献依旧可观,即便是在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大幅收缩的2022年。当年,其在上海的住宅销售面积为1561.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4.8%。

去年,嘉凯城共实现营收14.51亿元,同比增幅为5.64%,这其中的79.47%、约11.53亿元都来自房地产销售业务,而2020年以及2021年,该项业务也分别为公司贡献了6.08亿元、6.98亿元的收入。

在地产业务的拉升下,嘉凯城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9.8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2.46%。

截至2022年末,嘉凯城尚有土储4.46万平方米以及两个在建项目,分别位于上海和湖州,拥有存量住宅及商业项目7个,分布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其中不乏别墅、独栋排屋等高端产品;同时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有10个出租中的商业项目。

这些存量项目均布局在长三角核心一二线城市,经济活力强,市场健康,销售流速快,可以为公司带来相当可观的现金流和业绩支撑。按其在年报中所言,截至2022年,公司拥有存货及投房资产共计约74亿元,“2023年要继续通过加强销售或者整体处置等方式,加快存量资产盘活”。

潜在的现金流支撑

同样能带来业绩支撑的还有院线业务,随着疫后市场复苏,各大电影院线也开始发力,市场回暖明显。

根据浙商证券数据,2023年春节档7天实现总票房67亿,创历史第二佳绩,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78.42亿票房,同比增长11.9%,总观影人次1.29亿,环比上涨13%,放映场次266万,环比下降16%;截至2023年2月末,中国电影市场已累计实现票房139.49亿元(含服务费),同比增长6.77%;累计实现院线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38%至2.88亿。

对于嘉凯城而言,这样的复苏实属利好。

截至2022年底,该公司在全国116个城市拥有影城151家,银幕数量881块,且旗下院线多分布在北京、浙江杭州、上海、贵州贵阳、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等核心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基数、需求及消费能力都更为强劲,可为院线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在经营计划中也提出,要抓住内需提升、消费者信心恢复的发展契机,全面提升院线、商管板块的运营质量和效益,为公司收入及盈利增长贡献力量。

另一方面,嘉凯城昔日所签订的对赌协议依旧存在效力,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资金压力,提供流动性支持。

这份对赌协议始于2008年,彼时嘉凯城欲借壳ST亚华完成资产重组上市,并于2009年注入房地产项目,其中有4个采取假设开发法进行评估,分别为“上海曼荼园”项目、“郑州中凯华府”项目、“南京嘉业国际城”项目以及“潍坊东方天韵”一期工程项目。

受房地产行业调控等因素影响,上述项目中的“上海曼荼园”以及“南京嘉业国际城”项目一直未能达到决算条件,故浙江商业集团、浙江国大集团、浙商糖酒集团、杭州钢铁集团等于2014年8月向嘉凯城出具了业绩承诺函,承诺在“上海曼荼园”、“南京嘉业国际城”项目销售完成后,一年内完成实际盈利与利润预测数的差额补偿工作。

而从2022年年报来看,上述两个项目的销售仍尚未完成,二者当期预测业绩分别为4.48亿元、6.45亿元,但实际业绩分别为-3.59亿元、1.79亿元。这也意味着,只要完成销售,嘉凯城就能借此获得一笔差额补偿,其在年报中也表态“公司将尽快完成项目的销售”。

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政策的放开也为嘉凯城提供了助力。

去年底,嘉凯城披露了一则定增方案,拟向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嘉惠实业的全资子公司建轲投资发行股票不超5.39亿股,计划募资不超10.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悉数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

嘉凯城曾表示,这一股权融资事项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此举也将大幅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