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遭中粮科技清仓,去年不良率创近8年新低但合规仍有待提高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粮科技)于7月2日晚通过公告宣布转让4030.95万股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徽商银行)股份,“该股权已完成过户登记,公司不再持有徽商银行股权”。
公告指出,中粮科技在2024年12月19日的董事会会议上决议通过了转让该股权的议案,并于2025年3月31日以1.03亿元的挂牌价将上述股份转让给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根据合同约定,中粮科技已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并于近日确认该股权转让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此次交易后,中粮科技不再持有徽商银行的股权。
去年12月,中粮科技曾就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徽商银行股权进行公告,称所持4030.95万股股权将以1.56亿元公开挂牌转让。今年2月该笔股权上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的转让底价为1.25亿元,相较此前公告中的价格约打了八折。需要注意的是,当时中粮集团也挂牌徽商银行股份,拟转让3810.75万股,转让底价为1.18亿元。
2024年以来,国资央企转让金融机构股权动作频频,多家中小银行的股权都曾被国资央企股东挂牌转让。相关业内人士接受每经记者采访表示,这些动作发生在“退金令”背景之下,国资央企整合与优化旗下涉金融类型的业务,将精力与资源聚焦在更重要的主业方面。中粮科技在去年12月份的公告中提及,此次挂牌转让徽商银行股权是为了聚焦主业、优化资产结构,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和经营需要,通过清理退出与主业协同不强的参股金融机构,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徽商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13年11月登陆港交所,成为第二家赴港上市的内地城商行。而中粮科技在其上市之前便已入股,曾连续多年收到徽商银行派发的现金股息。
从财报来看,该行去年的营收为371.3亿,同比增速2.1%,这是连续第三年增速不到3%,且低于其他可比上市城商行。净利润方面,其2024年实现159.17亿元,同比增长6.18%,这是连续第二年个位数增速,此前除了2020年特殊情况,该行从未出现连续个位数增长的情况。
截至2024年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20137.5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76.09亿元,增幅为11.49%。这是徽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历史性地首次跨越2万亿大关,位于我国上市城商行第七位。报告期内,徽商银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0021.66亿元,较年初增加1279.43亿元,增长14.64%。其信贷资产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资产规模增速,且已经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徽商银行行长孔庆龙在2024年财报中表示,为促进资产质量跃升,徽商银行成立了不良资产重点项目清收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在处置不良资产方式上,徽商银行采用了核销、重组、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途径。2024年,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8.76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1.46亿元,将不良贷款率降至了1%以下,这是2016年以来首次。
截至去年末,其个人贷款不良贷款金额达44.99亿元,较年初增加15.62亿元;关注类贷款增加了43.56亿元,达到113.74亿元。据东方资管此前发布的《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关注类贷款中有10%-20%可能转变为不良贷款。这意味着徽商银行2024年新增的关注类贷款中,可能存在着4.4亿元-8.7亿元的潜在不良贷款。
需要注意的是,信贷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有利亦有弊。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监管处罚,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徽商银行收到的行政处罚金额约为2161.63万元,较2023年增加近500万元,其中百万级罚单有6张,每一张均涉及信贷业务违规。
按照行政处罚的披露时间统计,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共处罚了24位徽商银行职员,其中包括该行分支机构时任/历任行长15人,处罚内容不仅含有警告与罚款,且时任徽商银行合肥分行行长何涛对超授信额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行为负有责任,被给予了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的处罚。
鉴于港股市场流动性等原因,徽商银行股价绝大多数时间在2港元-3港元区间运行。积极的一面在于,徽商银行的股价从去年12月开始持续回暖,目前已经逼近历史新高。而徽商银行也借势进行了分红,5月15日宣布拟每10股分红2.1元人民币。
对于回归A股,徽商银行早在2019年9月29日开始进入A股上市辅导备案阶段,目前其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和国元证券。但在此期间,公司治理、主要股东股权纠纷、业绩及内控问题等,使其回A股上市梦不够平坦,以上种种也考验着这家知名城商行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能否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