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综保区拟入区项目已达56个!今天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近三年来累计从海外吸引超过260个创业项目落地海淀、累计培养全球高校院所的1500余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中关村综保区拟入区项目56个,预计总投资80多亿元;今年1-4月份新设外资企业113家……
6月26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成就专场。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林剑华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海淀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在推进国际交往中链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丰富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城,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支撑了区域高质量发展。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 突出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
在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方面,林剑华介绍,海淀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服务好、依托好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聚焦中关村论坛,加快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建设,高质量筹办平行论坛以及相关的配套活动,拓展论坛参会国际阵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进一步突出海淀区科技创新生态,弘扬中关村创新精神。
围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水平筹办数字贸易发展论坛等系列推介活动,提升海淀区全球招商合作的影响力。同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领军企业,聚焦全球前沿产业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大力支持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国际氢能中心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比如,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新型药物研发平台,致力于开发创新药物以应对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问题,产生了很多“源自海淀、惠及世界”的原创成果。
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面向全球招贤引才
林剑华介绍,海淀区全面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面向全球招贤引才,实施“海英计划”等系列人才计划,举办“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活动,打造国际人才会客厅,加快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梯度合理的国际一流人才体系。积极引入PNP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专注于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近三年来,已累计从海外吸引超过260个创业项目落地海淀。同时,通过创新工场人工智能训练营开展技术创新应用辅导与实践,累计培养全球高校院所的1500余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
在外资引入方面,林剑华介绍,2020年以来,海淀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共计1026家,合同外资额总计已达258.83亿美元。瞄准世界500强等一批优势企业,建立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引进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关联公司。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等为代表,海淀区已聚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总部29家。2022年,海淀区实际利用外资63.7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36.6%,进一步提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
中关村综保区 拟入区项目56个
中关村综保区已正式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并在今年中关村论坛上宣布。对此,林剑华表示,这是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海淀区将积极引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努力打造代表国家创新形象的数字智慧综保区。目前拟入区项目56个,预计总投资80多亿元,进出口规模预计可达14.89亿美元。
在提升涉外公共服务和国际化环境方面,林剑华表示,海淀区强化涉外政务服务,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工作,创新“一窗受理、同时取证”工作模式,切实提升辖区外籍人才服务体验。积极建设翠湖国际人才社区等高品质的国际化宜居社区,不断提升区内国际学校的教育质量,试点实现国际商业保险和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持续完善外籍人员国际化的生活配套,营造国际化的宜居宜业氛围。
前四月实际利用外资34.47亿美元 占全市57.7%
“海淀区聚焦‘优服务、搭平台、促便利’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促进外资稳中提质。”林剑华介绍,今年1-4月份,海淀区新设外资企业113家,实际利用外资34.47亿美元,占到全市的57.7%。通过提升“管家式”服务水平,已经对接外资企业600余家次,并积极联动各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
面向未来,海淀区将继续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拓展国际交往创新举措,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深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枢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学城。
记者:赵磊
编辑:陈乃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