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桃里的农业中关村“科技味儿”

http://ddx.gubit.cn  2023-08-08 12:48  中 关 村(000931)公司分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加速建设标准果园,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样板,助力果品产业迭代升级,坚持科技为先人才为本,创新驱动、示范引领,把做示范、送技术、搞培训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抓手,聚焦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眼下,京瓦果业示范园30亩桃种植区迎来收获季,“我们园区现在种植的大桃品种有黄油桃、蜜桃系列,相对于传统果园大桃产量每亩可以提升1000公斤左右。”京瓦果业示范园负责人赵大鹏介绍说。

京瓦果业示范园占地132亩,种植三个品种——大桃、苹果、西洋梨。示范园借助现代化手段形成整地、格架、滴灌、农机、植保、采收等全流程技术管理,依托矮化密植、配备进口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建设生态监测及预警防护系统,实现早产增产、省水控肥、生态防护,搭建现代果园体系。

“采取矮化密植技术的果园相对传统果园的产量亩产提高在60%左右,我们也希望把技术在平谷乃至整个北京市来推广,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赵大鹏说。

园区通过引进、培育先进水果品种,应用水肥一体、防鸟防雹等技术成就,打造北京市果业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孵化中心,全力建设集果业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培训交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国际一流高标准示范园区,推动果树产业低碳、智慧和高效发展。

“推广方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把更多人吸引到这边来,让他们来学习参观,我们会详细地介绍这里边的理念技术,还有设备设施以及我们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京瓦中心也会组织专家团队去平谷周边的合作社果园进行技术推广。”京瓦中心高级项目经理代明亮介绍说。

在西营村智慧果园,果农加紧采摘销售,果园一派红火忙碌景象。智慧果园种植着上千亩的有机大桃,在这里可以看到在田间地头矗立着虫情测报灯、风吸杀虫杆、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蒸水势传感器等装置,已有30余种科技手段应用在有机大桃种植基地里。

“采用水肥一体化喷灌设备后,可以跟随果树的生长来调节喷射范围,这样下来果园每年可节约55%的人力成本、节约50%的水量。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又节省了至少30%的肥料。”智慧果园负责人说。科技创新技术,让果园更加通风透光,机械化管理实现果树种植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增加了果品安全性,提升平谷大桃的质量和产量。

智慧果园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农机作业装备智能化等技术来解决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实现果园农业作业决策数智化、全程机械化、绿色生态化,创建智慧果园的产品和品牌,孵化出智慧果园的知识产权,成为北京农业可复制的商业化规模化产业试点。

科技人才助力大桃高质量发展。兴隆庄村科技书记谢华把兴隆庄村作为农业科技转化的一线阵地。谢华带领团队以农户需求为导向,以自身研究方向为基础,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一年多来几十次往返于兴隆庄村开展实地研究和技术服务。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谢华创新性地采用基因组上的遗传密码,找到了大桃品质提升的金钥匙,开发了“桃优异品质性状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和“基因组设计育种方法”,创制了优质大桃新品系。

针对平谷最为严重的细菌性黑斑病,谢华双管齐下,在“新型高效生防菌为核心的病害全程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核心攻关成果的帮助下,促进兴隆庄村示范桃园黑斑病绿色生物防控取得了突破创制,筛选出一批抗病新种质,为助推平谷地区绿色优质大桃发展提供了底盘材料。良种须有良法配。谢华带头测试集成了“桃土壤改良与水肥调控品质综合提升技术”,显著提升了大桃风味,在提高果实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农户成本投入,对农户科技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谢华秉承专业服务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兴农理念,以兴隆庄村大桃品质提升和绿色发展为“点”,以平谷地区大桃高质量发展为“面”,以科技赋能平谷大桃产业创新,为平谷农业中关村高质量发展、农民科技致富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桃产业,建立现代果业良繁体系,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桃子品质,为核心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