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协同新脉动③中关村在河北:以协同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
转自:河北新闻网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金名片"的中关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这张"金名片"走出北京,一个个协同创新高地在河北崛起,"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多点开花,一派勃勃生机。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今天播出《协同新脉动》第三篇,看我省如何以协同创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携手京津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翔:
中关村,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的国家级新区。这里是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去年9月启动以来,仅仅一年时间,科技园载体运营面积突破了10万平方米,吸引了116家科创企业和近500位高层次人才集聚。
科技园吸引了天融信科技集团、厦门英诺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内头部企业,经营范围聚焦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及空天信息领域。雄安中能智科新能源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推广和供热节能优化服务,今年1月落户园区后,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中。
河北雄安中能智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昔真:
我们上半年的订单大概做了1500万(元),然后我们下半年的目前还在接洽当中,预计合同订单大概有1000万(元)左右。
在科技园,"服务全覆盖"最为企业称道。园区内集聚了29家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集成化服务。入驻园区的企业在投融资、政策申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十余个领域有什么需求,都能得到专业服务。
中科重生(雄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任彦芬:
营商环境以及政务服务非常好,你看我们从洽谈到签约,基本上一个星期就搞定了。
河北雄安中能智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昔真:
当地政府一些政策的落地,包括给我们搭建多方的平台,做一些资源共享。我们很有信心能在雄安当地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
雄安白小默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 陈飞:
我们也很看好雄安这个市场,也有信心借助这个"舞台",把"戏"唱到更大的范围,取得更大的效益。
让入驻的企业间擦出合作的火花,让企业间的科创成果产生化学反应,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下一步将着力打造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内循环"创新链。目前对入驻企业的招商正在顺利推进。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经理 刘晶晶:
百余家企业在新区生根发展,将近70%是来自北京的分支机构,一方面是看中了雄安的发展未来,再就是看中了中关村这个强大的培育平台。入驻企业在创新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方面累计投资也突破了亿元。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洁:
这里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通过打造"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系统,让这里的企业实现在北京研发,在保定落地转化。截至目前,这里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400多家,企业发展动力十足。
保定上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从2023年7月份入驻保定·中关村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产值增长了近50%。
保定上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王素景:
我们现在这一款的光纤测温的产品,就是销售非常好。最近我们这半年多,就光这一款产品就已经卖了几千万(元),今年的订单估计会在一亿(元)以上。
园区为企业找载体、找资本、找政府、找人才、找市场、找合作伙伴、找技术,通过7个"找"来做文章,提供一站式服务。
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部经理 赵秀利:
对我们北京转化项目是格外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十万级的洁净厂房,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资金的支持,我们可以在这儿安心地搞研发搞生产。我们对这个行业非常看好,我们的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产业服务部部长 黄丽欣:
我们对后续的发展是非常有信心,下一步,进一步地完善我们这个"七个找"的产业服务体系,对接更多的优质的域内外的产业资源,服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创新。
石家庄中关村海外科技园、唐山中关村信息谷、廊坊京南·固安高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十年多来,一个个协同创新高地在河北崛起,"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多点开花,一派勃勃生机。
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子公司、分公司累计5589家,投资额1015.01亿元。创新成果落地生"金"提速,今年上半年,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371.2亿元,同比增长52.6%。三地"手"越"牵"越紧,协同创新的成效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