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中关村:机制协同催生发展新活力

查股网  2025-02-09 05:00  中 关 村(000931)个股分析

  本报记者 韩梅

  新春伊始,走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冀协同创新带来的发展活力扑面而来。

  “巨无霸”打印机助力海洋新基建

  火花四溅,电弧闪烁,金属材料如同变魔法般生产出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楼内,一台巨大的3D打印机格外吸引眼球。

  “长25米,宽12米,高13米!”工作人员介绍,这台“巨无霸”3D打印机是北京理工大学刘长猛教授团队研发成功的20米级悬空结构无支撑3D打印机。

  它打破了3D打印悬空结构易塌陷难点,使材料可在0度到90度悬空结构中自由成型,并具备省材、抗爆、减震等优势,将在海洋新基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台全国最大金属点阵结构多弧并行3D打印技术与装备,于去年底通过国家验收,即将在天津开辟海洋基建新赛道。

  “天津拥有强大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北京则在研发设计、智能化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河北的钢产量和混凝土产量都十分可观。”刘长猛说,作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模式的生动注脚,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立足天津,链接京冀资源,正在共同推进完成项目的应用落地。

  为持续提升北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水平,近年来天津市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新能源与高性能制造实验室,对接滨海新区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025年,实验室将依托渤海海洋资源,全力推动海洋新基建业务尽快落地,为京津冀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新选择。”刘长猛说。

  组建公司开展新合作

  据介绍,滨海—中关村成立6年来,依托机制创新,抢抓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风口机遇,形成了以致导、华放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飞行控制、巡检等细分赛道;以浪潮、提尔、思腾合力为代表的智算基础设施服务生态;在新能源、环保设备、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一批高成长型科技企业。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与北京中关村、怀柔科学城、天津天开园展开联动;与北京中发展集团建立利益共享+项目导入机制,合资组建了天津中关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将展开新一轮全面合作。”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办公室主任王长坤说。

  完善“类中关村”创新环境

  行走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在即;构建科创集成服务体系——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中心正式启动……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导入北京优质科创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本地化培育工作,持续优化和完善“类中关村”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科技型企业入驻。

  据介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持续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完成了12条北京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支持;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消除企业科研创新后顾之忧;持续导入科创基金,汇集了各类科技金融基金约20只、基金规模约60亿元,投资阶段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引入活水。

  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达5800多家,其中北京企业占20%。“2025年,滨海—中关村将打造京津冀协同项目的聚集圈,完善京津冀产业协同的生态圈,拓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朋友圈。”王长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