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淬炼的“首钢工匠”——记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白班炼钢作业长却汉玉

查股网  2025-07-28 08:34  首钢股份(000959)个股分析

【人物档案】

却汉玉,男,54岁,中共党员,现为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白班炼钢作业长,是“郭玉明创新工作室”重要成员,主要负责转炉复吹维护攻关、汽车板炼钢工序冶炼作业及提效降本等工作。他全面掌握转炉复吹控制技术和快换炉底技术,使复吹比达到100%,转炉碳氧积稳定控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曾受聘首钢股份首席技能专家。曾获首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获评全国技术能手、首钢模范共产党员、首钢劳动模范等荣誉。

【工匠心声】

作为一名转炉炼钢作业长,能够获得“首钢工匠”这一殊荣,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技术的认可,更是对我多年来坚守转炉炼钢岗位的肯定。此时,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感谢三十多年来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帮助,感谢在成长道路上各位恩师对我的教导和鼓励,感谢妻子和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未来,我将发扬工匠精神,继续钻研技术,专注转炉炼钢,精益求精,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为百年首钢续写辉煌贡献力量!

在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的转炉旁,总有一个身影忙碌而坚定,他,就是却汉玉,一位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炼钢事业的钢铁工匠。在2025年首钢集团先进表彰大会上,他荣获第四届“首钢工匠”这一首钢技能操作序列的最高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卓越技能的高度认可,更是他多年来坚守炼钢一线、执着追求技术创新的最好见证。

初入钢城,扎根一线展豪情

1992年,却汉玉从北京钢铁学校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首钢第二炼钢厂。当他第一次看到那红红的炉火、滚滚的浓烟和奔腾飞溅的出钢场面时,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时,同龄人都在挑选安逸舒适的工作,而他却毅然选择了艰苦的炉前工岗位。

当年,炉前工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滋味更让一般人无法忍受。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劝他换个轻松的岗位,免得将来后悔,但他只是轻轻一笑,第二天便坚定地到炼钢炉前报到了。

从那时起,却汉玉便一心扎根在炼钢生产一线,在炉前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从最基础的炉前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操作技能。春去秋来,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却汉玉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转炉炼钢工,并凭借过硬的技能,在全国钢铁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分别在2006年、2010年荣获“全国钢铁协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支援建设,培育人才传薪火

2006年3月,却汉玉离开北京和亲人,只身来到了两百公里外的河北迁安支援新项目建设。作为老牌炼钢工,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为迁钢公司培养转炉冶炼操作人才的重任。

在迁安工作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却汉玉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更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同事。近些年,他每年带2名徒弟,定期与徒弟一对一交流辅导、现场指导,培养青年人才提高技能。他所带徒弟中,有4人已走上专业管理岗位,5人取得技师资格,1人受聘高级技师,2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十八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中,申志伟、王艳华均获得“首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王艳华更是获得2023年度首钢劳动模范,并保持了四年操作钢水无磷的高纪录。徒弟们在却汉玉的悉心教导下,迅速成长为岗位上的中坚力量,炼钢转炉团队的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却汉玉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年轻一代炼钢人的前行道路,将工匠精神和技能传承下去,用汗水和智慧培育着一代又一代首钢炼钢人才,为首钢钢铁事业的发展传承着薪火、续写着辉煌。

攻坚汽车板,锲而不舍破难题

随着首钢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汽车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汽车板是板材中的“高精尖”,生产工艺要求高、制造难度大,还需要长周期的产品认证。当时,首钢股份汽车板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转炉终点氧含量控制、钢包顶渣TFe指标优化、钢水洁净度提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为制约汽车板生产的瓶颈。

作为炼钢白班作业长、汽车板技师的却汉玉,深知转炉炼钢工序作为汽车板的生产起点,对提升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终点氧、顶渣的氧化性控制水平,更是直接决定了钢水纯净度和产品质量。此后,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了漫长而艰苦的攻关之旅。

转炉终点氧主要受转炉底吹、副枪模型、出钢温度等因素影响。对此,却汉玉带领团队开展了系统性的技术攻关。他们通过反复试验验证、持续优化工艺参数,不断突破传统技术瓶颈。最终,1号转炉率先实现全炉役复吹效果良好。2017年,一炼钢三座转炉全部实现全炉役复吹效果良好,为品种钢冶炼奠定了基础。

持续攻关、追求卓越,是却汉玉对自己提出的工作要求。他瞄准转炉复吹孔维护,提出复吹三大控制实践操作方法,即吹流量控制法、总复吹孔的维护法、精准补炉技术。经过持续不断优化攻关,目前,转炉全炉役复吹比达到100%,转炉碳氧积稳定控制在0.0016,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转炉终点氧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还结合多年的操作经验,自主开发了“IF钢副枪专用模型”,提高了模型自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转炉终点命中率。同时制定了《副枪测量异常终点判断指导书》,弥补了因副枪测量失败而造成的终点氧不命中的缺陷,成功率达到80%以上。经过四年多的艰苦攻关,转炉终点氧控制水平逐年提升,到2019年达到了90%,2024年更是提高到97%,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降低钢包顶渣TFe含量的攻关中,却汉玉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钢包顶渣TFe含量高,会造成钢水二次氧化,严重影响钢水质量。2016年上半年,TFe合格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当时,却汉玉非常困惑,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在一次技术攻关会中,一段话给了却汉玉灵感。此后,他时常扎根现场,从钢包、转炉抓起,再到岗位操作、原料管控。通过对钢包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与分析,他发现了关键问题,并立刻组织相关专业制定钢包翻渣措施,调整改质剂加入量。此外,他还针对降低转炉下渣量问题实施了多项改进措施:调整滑板关闭速度、加入粘渣剂、制定改制剂加入时机指导书。经过不懈努力,改质效果合格率由2016年的45%提升到2019年的91%,2024年更是提升到98%的新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为炼钢全流程严格控氧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支撑了高等级汽车外板质量全面提升。

创新降本,担当有为促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钢铁行业进入“减量提质”发展新阶段,降本增效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转炉工序作为炼钢全流程降本的重要环节,却汉玉再次展现出担当与创新精神。

在含铁资源二次利用方面,渣钢渣铁转炉配吃的稳定控制始终是个难题。特别是在试验阶段,更出现了溅渣困难、周期不稳定、溢渣严重等情况。对此,却汉玉没有退缩,反而是更加坚定了攻克难关的信心。他与技术人员相互探讨,通过大数据分析渣钢渣铁元素波动周期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系统梳理废钢、渣钢、渣铁与入炉铁水温度的最佳配比。基于对转炉炉况侵蚀情况的深入分析,结合其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却汉玉创新性地提出采用化炉渣、低镁高铝等工艺方案,并在生产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为实现进一步提高消耗固体二次资源能力,却汉玉带领团队开发了《基于含铁物料高效回收的吹炼技术》。在该项技术的带动下,转炉吹炼过程金属类冷料配吃量由37%提高到68%,同时固体二次资源种类也得到了拓宽,尤其是铁酸钙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转炉白灰消耗。却汉玉非常注重过程管理,先后建立了固体二次资源质量检查及问题反馈沟通体系和固体二次资源经济性评价方案,开拓了多炉少量经济性消耗固体二次资源模式,最终在确保冶炼稳定控制的基础上,创出单月消耗固体二次资源4.9万吨的新纪录。2024年,累计消耗固体二次资源约28万吨,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公司降低成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十多年的转炉工作生涯,却汉玉用汗水诠释着理想与激情,用成绩回报着奋斗和奉献。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在炼钢一线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荣获新一届“首钢工匠”,是他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起点。他将一如既往地拼搏在炼钢生产的最前沿,用执着的坚守和忘我的劳动热情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为首钢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