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遭第三大股东起诉追讨3.33亿借款,破产重整计划雪上加霜
9月22日晚,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永康市人民法院应诉通知书,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永康支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对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方提起诉讼,涉案金额达3.33亿元。
起诉方浙商银行金华分行恰恰是众泰汽车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6.35%。这种股东与公司对簿公堂的局面,在资本市场颇为罕见。
众泰汽车有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此前曾与浙商银行协商希望解决问题,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本案尚未开庭审理,对公司本期或期后业绩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3.33亿元借款纠纷牵出众泰生存危机
根据公告,浙商银行金华永康支行的诉讼请求包括判令众泰汽车立即归还本金3.05亿元及相应利息。其中,利息从2022年12月21日起按年利率3.65%计算至实际履行之日止。
除众泰汽车主体外,此次诉讼还将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金大门业有限公司以及应建仁、徐美儿、金浙勇等自然人列为共同被告。银行请求判令这些自然人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这并不是众泰汽车与浙商银行的首次交锋。根据公告,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股份及公司管理人的银行存款人民币2700万元已被浙商银行向法院申请司法冻结。
这一冻结行为直接导致众泰汽车无法按重整计划公开处置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中剩余的部分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使得本已举步维艰的破产重整计划进一步陷入僵局。
生产停摆,重庆工厂生产线遭强制拆除
众泰汽车的经营状况可谓危机深重。9月1日,众泰汽车公告称,其下属公司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名下T300车型总装生产线及相关设备已被法院强制执行拆除。
这意味着众泰汽车2025年已不具备复工复产首款车型T300的条件,今年已无法实现复工复产。
众泰汽车有关负责人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坦言:“2024年,公司一辆汽车也没生产,销售了14辆。2025年至今,公司整车业务继续没有复工复产,一辆车都没生产。”
这些销售的车辆应为库存车,反映出公司实际已处于停产状态多时。
本月有媒体实地探访了众泰汽车位于璧山区众泰路1号的江南汽车重庆分公司厂区,发现这个曾经以“山寨豪车”闻名全国的汽车品牌生产基地,如今只剩下铁皮厂房、待拍的零部件和被雨水浸湿的法院查封通告。
厂区现状宛如“零件坟场”,在重庆的阴雨中静静诉说着一个曾经“山寨车王朝”的黄昏。
重整受阻,资产冻结致自救无望
众泰汽车的财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2025年上半年众泰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2.61%;但净利润仍亏损1.48亿元。
虽然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59亿元有所收窄,但公司表示,由于运营资金严重短缺,整车生产仍未恢复,主营业务未能重启,导致报告期内继续出现亏损。
众泰汽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破产重整计划受阻。公司破产企业财产处置专用账户所持3.35亿股股票被司法轮候冻结,占其所持股票比例100%,占公司总股本6.64%。
这笔资产本是众泰汽车重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被冻结,使得公司无法按重整计划公开处置该账户中剩余的部分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回笼和正常经营。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江苏深商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计被司法拍卖7.8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59%。截至9月19日公告日,江苏深商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票6.9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3.88%。
而且这些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冻结,导致公司股权结构极不稳定。
在2025年6月3日股东大会投资者交流环节,众泰汽车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经营所需启动资金。解决资金的关键点就在于协调股东浙商银行解除对公司重整专户股票及现金账户的司法冻结。然而从最新情况看,这些协商并未取得成效,反而双方走上了法庭。
海外市场,最后的自救希望?
在国内市场全面停摆的情况下,众泰汽车曾试图通过海外市场实现自救。
众泰汽车在伊朗市场基础上,在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地继续推进合作协议的履行以及本地化策略落地,并启动开发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尼日利亚等国际市场39。
此前,众泰汽车与阿尔及利亚方面签订了3万辆年销售协议,出口单价6.92万元的T300车型。但这一出口业务规模难以支撑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海外市场存在一定需求,但众泰汽车目前的生产线已被拆除,如何履行这些海外订单也是一个巨大问题。公司曾计划复产T300车型,也有一些意向订单,但该车型的生产线已被拆除,使得复工复产计划落空。
在资金链彻底断裂、生产线被拆除、资产被冻结的多重打击下,众泰汽车凭借海外市场实现自救的希望愈发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