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志股份:以教育筑基 用产业兴村——探访赣西乡村振兴路上的国企担当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报道 记者 马牧野】在赣西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的青山绿水间,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在书写。
自2015年起,诚志股份响应国家号召,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先后向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关下村和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桃文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从危楼林立的破旧小学到书声琅琅的现代化校园,从人畜共饮的山涧浊水到清泉入户的民生工程,从荒草丛生的抛荒山地到硕果累累的百香果园,这家国企用十年时光,在赣鄱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教育筑基、产业兴村”的振兴画卷。
扶贫先扶智:从危楼到乡一流小学的蜕变
2015年10月,当龚云奎作为诚志股份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及“驻村第一书记”首次踏入关下村时,村小学的两栋危楼让他彻夜难眠——一栋是C级危房,另一栋虽房屋危险性评定为B级却也隐患重重。这所承载着200余名学子希望的乡村学校,曾因资金短缺和土地问题陷入困境:八十年代建造的预制板结构校舍安全问题严重,教师们虽多次自筹资金修缮却难抵岁月侵蚀。

诚志股份驻派工作队迅速将教育扶贫列为“第一工程”。企业不仅出资近40万元征地15亩,更主动承担起校舍改造的最后一步——当政府专项资金到位后,诚志股份已同步规划了教学设施的软硬件升级:4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多媒体室、图书室等兴趣课堂一应俱全,空调、办公桌椅、体育器材配备完善。这所如今在杨岐乡排名第二的乡村小学,在11个月的施工周期内实现了从危房到现代化校园的跨越式转变。
据了解,2016年7月,关下小学在县、乡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诚志股份驻派工作队的协调下正式动工。经改建,关下小学校区由原来的1600多平方米扩展到9200多平方米,拆除了原有的一栋危房,对另一栋教学楼进行了加固、修缮,改造成了标准的幼儿园,新建了宽敞的操场,学区活动空间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加之各类软硬件的改善,村小学面貌一新,教学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下小学现状
“当时教师因薪资水平问题筹资较难,村集体更拿不出相应资金。”关下小学校长钟琴回忆道,“龚书记多次与乡政府、县政府沟通,既在诚志股份的帮扶下解决了购地资金问题,又争取到了专项资金的落实到位,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样板工程’。”如今,这所焕然一新的学校不仅留住了本村生源,更吸引了周边村落学子慕名而来。关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自华还介绍道:“村小学改建后的这几年,关下村每年都有学生考上一类本科院校,其中不乏985、211高校。”
民生暖心:让“行路难”成为“路灯明”的民生工程
关下村全村有19个自然村散落在山坳间,过去村民出行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诚志股份驻村帮扶工作队彼时将修路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自2016年起,历经近三年时间,新修7公里4米宽村组路,硬化9公里入户路。自此以后,村民们出门就能走上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和沥青路,出行更加方便,农产品的运输也更加便利。
更令人称道的是196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工程,工作队与村“两委”经过多番对村民调研和方案的比选,最终选定了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方便的太阳能路灯的照明方案,让全村所有村组路在夜间亮如白昼,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夜间出行,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评价与赞赏。

关下村一角
在桃文村,饮水工程更是展现了工作队“啃硬骨头”的决心。针对山区“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季节性缺水”等顽疾,诚志股份出资10万元并结合当地政府相关资金支持,合计打出4口超200米深井,并配套建设蓄水工程和护坡设施。工作队硬是在山路上通过组织人工搬运建材,解决了四五百户村民的饮水难题。如今,桃文村的自来水每年定期检测均符合相关饮用水标准,村民再也不用花半小时挑水,更告别了季节性缺水的困境。
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是诚志股份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年累月入户调研,切身了解村民所需的成果。龚云奎带领队员们翻山越岭,用双脚丈量每一条村道,记录每一户的情况和需求。龚云奎讲述道:“山里路不好走,但我们必须走到每户门前。”这种“铁脚板”精神,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帮扶不是停留在纸面”。
产业兴村:抛荒山地中开发出的“百香果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在关下村,诚志股份驻村帮扶工作队构建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注册上栗县关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50亩荒地,引进百香果、吊瓜子种植产业,不仅解决了20余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每年让村民所得实惠在2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工作队还积极促成诚志股份与当地供电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当前,该项目每季度产生可3万多元收益,已然成为村民们可持续的“阳光存折”。
转战桃文村后,工作队产业帮扶模式进一步升级,2023年1月,在全体村民同意下流转山地50余亩,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百香果、红桃、枇杷等高价值作物的果苗种植。如今,桃文村百香果园亩产1000斤,2024年售价20元每斤仍供不应求。


桃文村百香果园项目
据桃文村村委委员刘安介绍,在诚志股份工作队的指导下,桃文村百香果项目实行了“灵活就业”机制。根据村内实际情况,60岁以上老人和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可以按天或小时结算工资,每天工作6-7个小时即可获得100元收入。这种“家门口的就业”模式,让20余名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龚云奎道出帮扶真谛。工作队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每月走访40余户,精准识别因病、因灾致贫风险。针对桃文村百香果园产业项目,创新使用“村集体占股30%、合作社占股50%、村民占股20%”的分红模式,确保收益惠及全体村民。
国企担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诚志答卷”
十年帮扶,诚志股份累计投入数百万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等全方位帮扶项目,带动关下村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使村集体收入有显著增长;解决桃文村数百户村民“喝水难”的问题,形成初见规模的百香果种植模式。但更珍贵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密码”。
2021年7月,当诚志股份驻村帮扶工作队离开关下村时,村民们自发聚集在村委会,将绣着“诚心帮扶结硕果 志存感恩享小康”的锦旗送到队员手中。那些自发送行的身影,那些道别的场景,成为这个脱贫村庄最动人的告别仪式。这不仅是村民的感激,更是对国企社会责任的生动诠释。

龚云奎荣誉
关下村与桃文村的故事,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动画卷。在这里,诚志股份用十年坚守证明:真正的乡村全面振兴,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教育筑基的远见、产业兴村的智慧、民生暖心的情怀,更是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与人民群众创造伟力的完美结合。这种“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帮扶模式,为企业帮扶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诚志样本。
正如龚云奎所言:“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马拉松,既要跑出‘加速度’,更要跑出‘高质量’。”在这条路上,诚志股份的故事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