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 联科科技:以“窄”破局 以“专”制胜

查股网  2025-08-04 09:33  联科科技(001207)个股分析

日前,走进山东联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硅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化输送管道将原料送入反应釜,中控室内大屏幕上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实时跳动,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系统远程把控设备运行与工艺细节,智能化生产的高效与精准勾勒出这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现代化图景。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实验检测。

作为全国第二大二氧化硅生产企业,亦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二氧化硅和炭黑均衡产能的企业,联科科技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深耕底气,不仅来自规模优势,更源于对产业链的深刻理解。

自2001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二氧化硅与炭黑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用二十余年的坚守在细分赛道上打磨实力。如今,130余项专利见证着技术突破的足迹,公司也先后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于2021年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2024年,公司二氧化硅、炭黑产量分别达21.24万吨、16.54万吨,同比增长27.72%、25.62%,在稳健增长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产业更迭的浪潮中,提前布局是对产业链深度掌控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汽车绿色轮胎的推广,联科科技敏锐捕捉到市场风向,用技术创新构建起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

“公司研发的高分散二氧化硅产品,通过特殊的表面改性技术,能在橡胶基体中实现均匀分散,不仅显著提升轮胎的抗湿滑性能、降低滚动阻力以适配新能源汽车的低能耗需求,更能增强耐磨性以保障行车安全。”公司技术部部长李祥凯告诉记者,如今,这类产品不仅占据国内绿色轮胎原料市场的重要份额,还延伸至饲料添加剂、涂料、牙膏等行业,产品远销欧洲、韩国及东南亚,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联科科技生产的二氧化硅产品

向“新”向“高”的步伐不止于此。在炭黑领域,联科科技的布局同样展现出“先人一步”的战略眼光。当多数企业仍扎堆于传统橡胶补强用炭黑市场时,公司已将目光投向能够打破技术壁垒的特种炭黑领域,而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的自主研发,正是其撕开市场缺口的关键“一役”。

在子公司山东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10万吨/年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项目(一期)的车间里,智能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个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我国高压电缆屏蔽料用导电炭黑彻底告别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量产。”李祥凯的话语中难掩自豪。

据悉,高压电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神经末梢”。在此之前,该领域的技术和材料一直受国外企业的垄断,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但供应不足。为打破这一局面,公司凭借在纳米碳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联合南方电网、西安交大、四川大学等产学研力量协同攻关,最终突破核心技术封锁,成功实现导电炭黑的国产化量产。

这项突破不仅满足了国内对高性能、环保型电缆屏蔽材料的迫切需求,更让企业收获了远超传统炭黑的利润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目前,项目二期正加速建设,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输配电装备自主化生产水平,为降低电网建设成本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参数。

绿色与智慧是企业发展的鲜明标签。“我们率先引入850℃至950℃空气预热器,通过高效热能置换技术,将炭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变废为宝’转化为蒸汽或电力,除满足自用外还能助力电网调峰,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200吨,减少约1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李祥凯介绍,同时,智能数控系统的全面应用,通过实时优化生产参数,在降低能耗排放的同时提升产品稳定性。这种“能源循环+智能管控”的模式,不仅构建起闭环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更让联科科技的炭黑制造基地在质量与成本上形成双重竞争力,成为行业绿色工厂的标杆。

在特种炭黑领域的探索并未止步。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行“海陆并进”战略,在持续扩大陆缆领域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向海而生,针对高压海缆屏蔽料用纳米碳材料开展技术攻关,计划通过持续科技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加快海缆领域业务布局,填补国内海缆高端炭黑材料的空白。

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践行绿色低碳生产,从智能化改造到产业链垂直整合,联科科技以技术创新为支点,不仅为自身撬开了炭黑行业的“天花板”,更推动整个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在精细化工的赛道上,这家专精特新企业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着中国新材料企业的突围与超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