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董事长兼总裁于冬:2025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从1999年成立至今,在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的带领下,博纳影业历经了电影产业的起伏与发展,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影的低谷,也 参与了其辉煌的崛起。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博纳影业在电影创作和市场营销方面不断做出新的突破,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注入了更多可能性。2024年10月,博纳影业出品的《上甘岭》在索福瑞全国网的收视数据中,以全剧平均收视率1.24%,平均收视份额6.72%,位居2024年全年第一。在2025年春节档即将上映的电影《蛟龙行动》中,博纳影业更是突破性地将核潜艇战争题材搬上银幕,为全球潜艇电影设定了新标准。在于冬看来,原创好故事和沉浸式的剧场效果是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关键。“观众是检验每一部作品的最终投票人。”近日,于冬获选为《商业周刊》年度人物。
您身处电影行业多年,经历了行业的起落浮沉,如今回想起之前的心路历程,您的心态如何,有哪些比较感慨的变化?
从1999年至今,中国电影走过了相当重要的产业化进程,无论是票房还是制作质量,抑或是观众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就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历练,是一点点的探索,是从业者的努力和付出。作为经历了这完整25年的博纳影业来说,见证了中国电影的低谷,也参与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初创时期的博纳,不过一家小小发行公司。今天的博纳,已经成为电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博纳过去25年所走过的,是“艰辛之路”,更是“发展之路”。
面对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数据,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环境?博纳影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坚持高质量内容创作,您认为这个选择的关键动力是什么?
当前,中国电影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有相关人士称影视行业还在寒冬。在观众文娱消费趋于理性,加上短视频等线上娱乐竞争下,吸引观众买票观影似乎越来越难。我们要学会面对全新的市场、全新的观众和全新的生态环境。认真思考,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在我看来,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原创好故事、沉浸式的剧场效应是电影院的“杀手锏”。不论短视频也好、长视频也好,大银幕相较这些小屏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它不断强化的剧场效果,它永 远有小屏替代不了的视听震撼力以及氛围感。这也是观众需要的。中国如今的银幕数目已经突破8万张,而其中有超过4万张都是特殊影厅,包括IMAX厅、CINITY厅、巨幕厅,以及4D、3D、4K等特殊厅。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追求剧场效果将是观众走进影院的必选项,而我们电影未来一定会走向更加极致化的剧场效果表达,给观众带来非凡的视听盛宴。因此,博纳影业一直以主流商业大片为主攻方向,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不论是《红海行动》还是《长津湖》,再到马上春节档就要上映的《蛟龙行动》,都为观众营造了真实且震撼的战斗场面,特效与实景的结合几乎天衣无缝,这样大制作的商业大片,是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的。
您曾提到“不要认为观众进电影院就是图一乐和”。在您看来,当前电影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对观众的影响有多大?博纳影业在保持影片深度与广度的同时,如何应对这种市场现象?
观众是检验每一部作品的最终投票人。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好作品,好作品又需要好故事,尤其是原创故事,博纳一直致力于题材创新、故事创新,中国电影的崛起,需要站在世界的维度看,而不是简单地迎合市场,翻拍、模仿、抄袭。博纳影业依旧会做“超级大片”,参与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等各大档期的竞争,并且在未来3年内,每年的春节档都将有博纳的身影。不要认为观众进电影院就是图一乐和。虽然小品式喜剧电影票房高、成本低,但这类同质化严重的作品很快会消耗观众对电影的耐心和热情。博纳曾经走过的路是把香港导演引入内地,拍更大制作的电影。这些年,中国电影形态的变化就是新导演不断涌现,这就是中国电影最大的创作活力。所以,博纳不能躺在原有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要面向世界、吸引全球人才,这也是中国电影未来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步骤。中国电影处在了要坚守讲故事的能力,同时用新技术(AI技术等)来赋能的阶段,不能一味地重技术忽略了人文情怀。
2024年10月,博纳影业出品的《上甘岭》在索福瑞全国网的收视数据中,以全剧平均收视率1.24%,平均收视份额6.72%,位居2024年全年第一。
随着《上甘岭》这样的作品成功,博纳影业是否会加大在电视剧领域的布局?博纳影业如何看待当前剧集、电影和短剧市场的竞争和融合?在未来,是否有可能进行更多跨界合作或产品线拓展?
2024年,我们不断转型,迅速地交出不同形式的作品。长剧集《上甘岭》是2024年博纳交出的一份惊喜。《上甘岭》曾是一部两小时的老电影,我们把它展开成一部2 4集 的电视剧,全景式把上甘岭全战役的过程讲完,这需要转换的能力。电视剧《上甘岭》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博纳在长剧集领域立住了,这为以后公司在长剧集领域的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最早涉足3D拍摄和特效制作,到如今全面开展演员数字资产的扫描与存储,博纳影业每一次都应用了最前沿的技术。不仅如此,博纳影业还成立了AI工作室。2024年7月,由博纳影业出品的AI生成式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在抖音上线,全端传播总量超过1.6亿次。未来,电影公司必须具备不同形态的影视内容的创作能力。博纳顺应需求端变化,积极布局,在长、短剧集以及微短剧上发力,持续关注项目质量、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优化。《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定档2025年春节档。该片聚焦潜艇大战,将镜头对准深海,备受市场期待,在您看来,这种题材的突破对中国电影产业意味着什么?从《红海行动》后,7年历练,如今有了《蛟龙行动》,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国之重器,将在大银幕震撼亮相。“新”题材、“新”装备、“新”挑战、“新”体验。《蛟龙行动》开创性地将核潜艇大战搬上银幕,这不仅是国产军事动作题材的飞跃,也将是世界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最初的定位,就是要拍一部“面向国际的中国潜艇大片”。我们所有台前幕后所作出的这些努力,都是让影片不仅再现一个高度真实的潜艇世界,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中国海军的实力与风采,更是一封献给那些默默守护国家海疆的英雄们的致敬信。
2025年春节档的竞争被认为是史上最为激烈的,您认为《蛟龙行动》将如何脱颖而出?博纳影业在这一档期的战略布局有哪些亮点?
电影《蛟龙行动》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的电影,用前所未见的规模和工艺,定义了全球潜艇电影的新标准。拿捏了“过瘾且不泄密”尺度。为了真实,我们1:1打造了长达120米“龙鲸号”潜艇。我们想通过这部电影,增强年轻观众的国防意识,“龙鲸号”核潜艇的亮相,以及其内部高科技装备的展示,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性。2025年大年初一,电影将引领观众深入深海战场,见证一场足以载入军事电影史册的惊心动魄的军事较量,感受中国军事电影的新高度。
您如何看待电影市场的未来增长潜力?您认为观众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结构的调整会如何影响未来的电影创作和营销?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定档2025年春节档。该片聚焦潜艇大战,将镜头对准深海,备受市场期待,在您看来,这种题材的突破对中国电影产业意味着什么?从《红海行动》后,7年历练,如今有了《蛟龙行动》,彰显2025年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一年。春节档就有6部大片竞相上映,相信可以为2025年开个好头。面对当前电影市场的形势,我们所有的焦点要回到如何吸引今天的年轻观众上。还有很多题材没拍过,电影人必须拥有创新的能力和不挑战观众对电影热爱的底线。电影市场需要持续创新,高质量内容百花齐放,才能带动市场热度。我们要拥抱全新的市场、全新的观众和全新的生态环境。坚守住自己的优势,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撰文/邹宇萌 编辑/宋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