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森药业2023年归母净利润1.05亿元 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提升
4月22日晚,海森药业(股票代码:001367)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微降5.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同时,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8股。
202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海森药业发展稳定,基本完成计划经营目标。在经营业绩方面,原料药业务保持稳定,制剂业务保持增长,中间体业务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有所下降,整体销售收入略有波动,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增长。
“原料药+制剂”双向发力
海森药业目前拥有消化系统类、解热镇痛类、心血管类、抗抑郁类、抗菌类等领域药物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已经形成产品种类丰富同时拳头产品突出的良好局面。
随着全球原料药产能不断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和聚集,中国的原料药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化。一直以来,海森药业重视对潜力品种的精耕细作,公司是国内甚至全球硫糖铝、安乃近、阿托伐他汀钙等原料药和PHBA中间体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发展,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与全球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其中,硫糖铝产品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在长期的硫糖铝生产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基础,硫糖铝合成工艺稳定、工艺绿色环保,产品质量好,综合成本低。目前硫糖铝已取得欧盟EDQM颁发的CEP证书,合作企业的制剂已在美国上市,销量增长很快。2023年该产品全球销售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2023年,在原料药、中间体方面,海森药业重点发展战略优势品种,培育新产品,提高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优势品种的销售比重。在制剂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与、配合现有种的区域集采,及推进新品种研发,提升制剂销售量与新产品储备,发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提高制剂产品销售比重,努力促进公司“原料药+制剂”的双向发力。这将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增加公司的收入来源,大幅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地位。
加大研发投入为长期发展蓄能
海森药业始终把加强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用技术创新促进公司不断转型升级。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海森药业心脑药物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海森药物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
公司长期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技术攻关平台,持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报告期内,海森药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50%,在研产品14项,包括10项原料药产品和4项制剂产品,涉及抗病毒、抗抑郁、降血脂、非甾体抗炎、抗菌素、抗风湿等药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的专利共计23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项发明专利授权。
在走绿色低碳环保道路上,海森药业成功研发出与自身工艺创新相匹配的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如化学脱氮、生物脱氮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污水环保处理技术,其中,化学脱氮和膜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专利。报告期内,公司已拥有1500吨/天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与20000立方米/小时的RTO尾气处理系统,与有资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固废委托利用处置关系。
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医药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IQVIA预测,由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组成的新兴医药市场将成为未来全球制药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年-2026年我国制药市场收入的年增速预计为2.5%-5.5%,2026年全球制药市场的预计收入将达到17,500亿美元-17,800亿美元。具有一定技术储备、环保能力和成本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受益于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对这些原料药企业的需求也有望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重点从大中型医院向社区医院、乡村医院转变,国家对卫生支出的比重继续攀升,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此外,国家带量采购政策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推行后,促进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品质和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与制剂企业合作,原料药企业快速获得制剂生产能力也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医药行业制度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原料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原料药企业向制剂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机遇。
紧抓行业发展的机遇,海森药业坚持产业链延伸道路,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领先的覆盖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综合型医药企业。公司募投项目年产200吨阿托伐他汀钙等原料药生产线技改项目和研发中心及综合办公楼项目的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子公司海森研究院入驻杭州医药港,定位为新产品小试研究开发储备产品为主;总部研发中心定位为更好地孵化、试生产和产业化研究为主。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