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百亿级高端尼龙材料产业链项目,正式启动!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关键词 |新和成项目启动
共2710字 | 建议阅读时间6分钟
9月18日,天津新和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链项目(以下简称天津新和成项目)一期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桩基施工。
天津新和成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己二腈、己二胺和尼龙等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采用新和成自有专利技术,全力打造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关键中间体及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将突破尼龙生产关键中间体的技术壁垒,有利于促进区域尼龙高性能材料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新能源等多个热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净利润激增63%,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42.95%。
2025年上半年,新和成以营收111.01亿元、归母净利润36.03亿元的成绩交出亮眼答卷,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3.5%,远超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三大核心业务的协同突破:
营养品业务:作为营收支柱(占比64.86%),实现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蛋氨酸产品量价齐升,截至8月27日市场价格达2.26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3.6%,成为盈利核心引擎。
香精香料业务:高附加值优势凸显,营收21.05亿元,毛利率高达54.01%,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7.55%,印证高端产品竞争力。
新材料业务:增速最为迅猛,营收10.38亿元,同比激增43.75%,毛利率提升至31.48%,天津尼龙项目的推进成为重要增长极。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同步优化: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升至45.89%、32.62%,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68%,展现出成熟的成本管控能力。
从维生素龙头到“三驾马车”全链扩张
新和成以“化工+生物”双战略构建起多层次业务体系,形成“营养品筑基、香精香料提效、新材料破局”的格局:蛋氨酸领域加速扩张,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合资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已试生产,叠加7万吨/年固体蛋氨酸技改项目,投产后权益产能将达46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三。维生素业务虽受巴斯夫复产影响价格回调,但上半年均价仍高于2024年同期,凭借成本优势维持58%的超高净利率。持续推进1.7万吨、8000吨等合成香料项目建设,依托技术壁垒实现54%的毛利率,产品覆盖食品、日化等领域,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持续释放。以天津项目为核心突破点,总投资100亿元建设38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布局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采用自有专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瞄准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外壳等高端场景,与现有业务形成“原料-中间体-终端”协同效应。
己二腈突破国产化进入深水区
2025年成为新和成新材料战略的关键落地年,其己二腈布局呈现“技术自主化、产能规模化”特征:天津新材料项目于9月18日启动桩基施工,已完成能源、土地等合规审批,标志着从规划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高端己二腈产能缺口,预计可满足华北地区30%以上的尼龙66原料需求。
当前国内己二腈自给率不足50%,新和成的技术突破直指两大痛点:一是采用非传统丁二烯路线(具体工艺未披露),规避原料波动风险;二是实现“己二腈-己二胺-尼龙”垂直整合,较单一中间体生产企业成本降低15%~20%。
四大玩家竞逐尼龙新赛道
国内己二腈产业已迈入规模化突破期。得益于天辰齐翔丁二烯法技术落地等突破,产能从2019年的不足40万吨激增至2025年的15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30%提升至50%以上。但产能结构呈现“高端缺口与中低端过剩并存”特征:高端电子级己二腈仍依赖英威达进口(占国内需求的40%),而中低端工业级产能利用率仅65%左右。价格方面,随着国产化推进,己二腈均价从2022年的3.5万元/吨降至2025年的2万元/吨以下,较进口价低40%。
尼龙66产业方面,产能端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国内总产能达127万吨,2025年新增27万吨产能后突破150万吨,在建及拟建项目总产能超873万吨,合计规划产能超1000万吨。产量端则相对温和,2025年预计达6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40%,核心原因是高端产能不足——特种尼龙66长丝、工程塑料切片等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达65%,而中低端切片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频发。需求端增速强劲,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132万吨,2030年将增至28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7%,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外壳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内己二腈及尼龙66领域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各有侧重:
企业 | 技术路线 | 2025年关键动态 | 核心优势 |
新和成 | 自有专利技术 | 天津100亿元全产业链项目开工 | 精细化工全链运营经验,成本管控能力强 |
恒力石化 | 环氧环己烷一步法 | 6项成果进入中试,20万吨产能规划 | 原油-聚酯全链协同,能耗低30% |
英威达 | 丁二烯法(传统工艺) | 上海31.6万吨己二胺扩建项目推进 | 全球龙头,技术成熟度高 |
平煤神马 | 艾斯安替代材料技术 | 10万吨/年装置投产,启动20万吨二期 | 尼龙产业集群优势,替代材料自主可控 |
此外,华峰化学依托150万吨己二酸产能,采用己二酸法维持20万吨己二腈产能;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则完成丁二烯法技术升级,预计2025年底恢复量产。
企业 | 短期(2025-2027)侧重 | 长期(2028-2030)战略 |
新和成 | 推进天津一期10万吨己二腈-己二胺投产,验证自有工艺稳定性;与中石化协同降低原料成本 | 启动二期40万吨己二腈及40万吨尼龙66项目,聚焦汽车用工程塑料切片,目标占据国内高端市场25%份额 |
恒力石化 | 加速环氧环己烷一步法中试成果转化,2026年实现20万吨己二腈量产 | 依托原油-聚酯全链优势,向下游延伸至尼龙66纤维,切入高端户外服装、航空航天领域 |
英威达 | 完成上海31.6万吨己二胺扩建,巩固华东地区供应优势 | 推出生物基己二腈技术,瞄准欧盟“碳关税”下的绿色材料市场 |
平煤神马 | 实现20万吨艾斯安替代材料二期投产,扩大尼龙产业集群规模 | 开发尼龙66复合材料,切入高铁车体、船舶螺旋桨等高端装备领域 |
天辰齐翔 | 优化丁二烯法工艺,提升己二腈纯度至电子级标准(99.99%) | 打造“己二腈-聚合-改性”闭环产业链,吸引下游改性企业落户淄博集群 |
华鲁恒升 | 推动20万吨己二酸、4.2万吨己二胺装置满产,保障尼龙66原料供应 | 开发共聚尼龙66切片,瞄准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需求 |
内容来源:化工新材料、中国化工信息周刊、证券日报、同花顺财经、高性能树脂及应用、材料汇、神马动态等网络公开渠道,由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