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科技为何火出圈?公司董事长解密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查股网  2024-12-10 11:36  精工科技(002006)个股分析

(来源:银柿财经)

来自浙江绍兴的这家上市公司为何能这么牛气?

临近年底,精工科技(002006.SZ)因为两个大订单突然火出了圈!

11月23日,公司与四川众亿汇鑫公司签署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为5.16亿元。仅隔10天公司又收获了来自沙特GIM公司的一个更大的订单:1.72亿美元。其实,这1.72亿美元订单只是双方合作的一部分,双方约定,沙特GIM公司购买总产线数量应不少于18条,订单总采购金额约为5亿美元。

这两个订单都与碳纤维这个新兴材料有关。一束筷子粗细的T1000级碳纤维,足以拉动两架C919国产大飞机,也因此,它在业内被称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

来自浙江绍兴的这家上市公司为何能这么牛气?连续的装备大订单背后,公司有着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力作为支撑?近日,精工科技董事长孙国君接受了媒体的专访。

大单背后有故事:浙江制造如何征服海外客户

近年来,随着我国碳纤维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崛起,日本、美国的市场垄断被打破,碳纤维国产化成为行业趋势。以精工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碳纤维生产线装备开始在全球受到买家的青睐。

回顾沙特订单的前前后后,孙国君甚是感慨:为了这个订单,公司的员工和客户跟踪了一年多,很不容易。但最终能签下,主要还是公司的新材料装备品质高、性能好,公司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在提升。据了解,在沙特订单之前,精工科技自主研制的碳纤维生产线核心设备已经出口韩国和越南等海外地区。

“沙特客户几位老总组团来公司调研深刻印象,第一站就是我们的精益制造数字工厂。这些老总走进车间一看,他们就有信心了:你们有这个能力。最后再看到我们已经完工的装备生产线时,他们眼睛亮了:你们确实能做出好东西。”据了解,精益制造数字工厂是精工科技的样板工程,也是行业标杆。公司从交付、品质、技术和服务四个方面,打造数字工厂,全面提升品牌核心智造能力。

“公司碳纤维装备在全球市场份额目前超过20%,从量值级别来说已经到了世界第一了。”孙国君表示,精工科技自2013年开始就进入了碳纤维装备赛道,“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了行业NO.1。公司在2020年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千吨级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全国产化的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整线装备供应商,国内市占率超过50%。”

装备行业出现连续大订单,是否意味着碳纤维行业回暖或者反转?孙国君表示,碳纤维行业是一个持续拓展应用边界的行业,不应该静态地看这个行业。翻看今年来的消息面,可以看到一大波新应用正在路上:如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碳纤维重载铁路货车、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西北电网首次应用、碳纤维船舶轻量化等。

据了解,公司正在进行中的定增,拟募集的9.43亿元重点就是投向碳纤维,包括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和高性能碳纤维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图说:精工科技车间的放丝机。图说:精工科技车间的放丝机。

高端装备冠军,再度迎来行业突破

孙国君表示,其实公司最近两个月好消息不断,不止是大订单,公司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比如和四川众亿汇鑫公司的5.15亿元合同中,涉及原丝整线装备和碳纤维整线装备,这个合同的背后就有着碳纤维装备技术上的重要突破。孙国君介绍道,原丝装备属于卡脖子技术,为打破这一困境,公司在原丝装备的研发上经过多年的技术和工艺攻关,终于在2023年完成原丝工艺的技术储备。这个订单,不仅是精工科技实现中国智造原丝装备商业化零突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碳纤维产业向着更完整、自主可控的方向迈进的新节点。

再如,公司自研的碳纤维高温复材沉积系列装备于12月初重磅登场。碳纤维耐高温复合材料(C/C、C/SiC等)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先进热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耐高温复合材料高端成型装备一直面临西方国家严密技术封锁。

公司碳纤维研究院突破碳纤维缠绕装备自动切断、自动引丝、停机续缠、张力保持等难点技术,成功研制全系列复材缠绕装备,这标志着精工科技成功突破复材缠绕生产过程全自动的系列难点,再次刷新了国内缠绕装备的自动化创新进程。

今年以来,碳纤维价格持续调整,在行业仍未走出低谷的背景下,公司连续拿到大订单,技术上也取得一系列突破,背后是公司对科技研发的持续加大投入。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42%,相比2022年增加2.82个百分点。据介绍,公司目前拥有130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先后承担实施100多项国家、省、市、区科研项目(其中18项为国家级火炬项目),成功开发150余种高尖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中16项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目前我们在研发中经常要考虑的一件事情就是客户的痛点、行业的痛点:降本,碳纤维应用最大的拦路虎是成本太高。只有碳纤维成本降下来,才会有更多的替代性应用场景。比如我们的装备整线从3000吨提升至5000吨,就是一种降本。另外,在能耗方面,我们也引入了微波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孙国君表示。

图说:精工科技车间的收丝机。图说:精工科技车间的收丝机。

汇聚行业最强大脑,继续加码技术创新

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228人,占员工数的16.97%,相比2022年增加2.31个百分点。孙国君认为,科技创新是立企之本,只有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科技创新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

在人才战略方面,公司今年实施了“1511”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引进10名以上博士生,50名以上985、211本、硕士生,引进和培养100名以上工匠型技术工人,培养10名以上“卓越工程师”。据介绍,工匠精神已然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文化核心,公司每年还会在员工间进行“科技工匠”和“精工工匠”等评选。

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实施“611”提升计划:公司六大产业各对接一个以上研究机构,对标1家行业标杆企业,共研前沿技术,学习优势、提高产业整体水平。据了解,目前精工科技在碳纤维的研究领域就汇聚了全行业的一些最强大脑。如公司的碳纤维研究院,集结了行业顶尖人才,一起攻关千吨级高性能PAN原丝生产线。在加速原丝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中,则引进了工艺技术专家。在打破核心装备进口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公司与天津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紧密合作,引进了多名碳纤维、复材领域技术专家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研制出了单工位复材缠绕装备等。

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实施“5233”知识产权发展计划,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持续夯实核心技术护城河。孙国君指出,按照“5233”计划,公司在碳纤维产业每年将申请不少于50项专利和不少于30项发明专利,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3项标准,力争通过三年将碳纤维研究院建设成为碳纤维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力构建碳纤维产业技术护城河。“其实公司今年申报专利数量已经超过80项了,2025年的申报量会更加大。”孙国君表示。目前公司累计在碳纤维全产业链领域申请专利167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