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业绩拐点,传化智联的最大预期差:AI+机器人重塑物流行业

查股网  2025-08-01 12:41  传化智联(002010)个股分析

黄仁勋访华,再次提及了 AI 演进的路线图:从当前的生成式 AI过渡至代理式 AI,最终迈向物理AI,“所有的AI能力都能够融入到我们的物理世界,比如机器人”。AI正带动人类文明跃迁,谁能在物理AI领域完成了优势占位,谁就可能是下一个十年的行业霸主。

近期,传化智联发布了一则业绩预增的公告,预计归母净利润5亿-5.5亿元,同比增长72.78%-90.06%,大超市场预期,顺理成章地驱动了股价放量上涨,年内涨幅达40%。而我觉得,业绩拐点只是“果”,公司在物理AI时代的先发优势和应用场景落地才是“因”。

长期以来,传化智联虽是“物流+化学”的双龙头,市场给予的估值却不慷慨,PB仅为1倍。去年以来,传化智联实则掀起了一场业务蝶变,积极拥抱无人车、AI、机器人等多个新兴领域,悄然布局先手棋。

这种先发优势打开了公司的成长天花板,既是AI时代的新叙事逻辑,也是估值修复的底层支撑,中报业绩预告就是最新的一个注脚。

01

“AI+机器人”重塑物流行业

传化智联公路港的稀缺性和规模效应,是市场所公认的:拥有遍布全国72个智能公路港网络,日均车流量突破17万车次,入驻各类物流企业超8500家……由此衍生的庞大物流客户群体和丰富线下场景资源,天然有利于AI和具身智能与实体产业的结合。

在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传化将全面拥抱AI时代,传化丰富的产业场景是技术创新到价值转化的最大优势,无论是孕育新产业新模式,还是传统产业升级,都蕴含着巨大潜能和无限可能性。

事实也证明,传化智联接住了这一场泼天富贵,在“AI+”方面的动作颇多,通过“物流+科技”“物流+场景+生态”的结合,以一己之力拉高了物流业的科技想象空间。

其一,AI大模型技术方面。公司通过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及本地化混合部署,开发传化小智,在专线智能报价、园区客户服务等场景应用,提升服务和决策效率,实现了技术逻辑与业务场景的深度结合。

其二,无人物流车方面。近几年,无人物流车在政策、技术、成本方面均已比较成熟,应用在了快递、仓储物流等多个配送场景(传化智联、顺丰、德邦等均有布局),在无人驾驶商业化场景中率先实现了大规模放量。根据36氪,公路物流年运费规模高达7万亿元,业界公认,随着技术进步、产品价格下降,无人物流车可解决人力成本上升、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与业务量增长速度不匹配的问题,作为降本增效的利器,将重构物流产业生态。

我观察下来,传化智联对新技术的敏感度非常高。例如在宁波公路港,通过无人物流车实现二层存储仓与一层专线档口之间的运输配送,实现“上仓下运”的场景落地,单趟作业时间从原先的20分钟降至8分钟,单趟配送量最高可达原先的3倍,显著提高了效率,并解决了叉车倒行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后续将在杭州、金华、温州等地公路港陆续扩大试点。

作为运营国内网络规模最大的公路物流园区企业,传化智联为40多个行业提供“集、分、储、运、配”全方位地面物流服务,拥有丰富的物流需求、多元的场景业态,“AI+”的空间着实广阔。公司在调研中也提到,会根据每个公路港的实际情况、所在的区域情况去结合,在现有业务上探索更多可能性。这也体现出,公司不断拓展技术边界的目的是降本增效,踏实落地的进行技术赋能,而不是在炒概念。

投资逻辑方面,“交通运输统一市场”的顶层设计之下,这一块的投资机会将会持续活跃,传化智联作为“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这一轮产业趋势的受益者,而非主题化的昙花一现,无疑有不错的潜伏价值。

此外,无人机凭借着可达性和配送时效,在物流行业也有独特的优势,是未来末端无人化的颠覆者。据我所知,传化智联在低空经济方面也进行了很多探索,随着技术成熟,估计也将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进一步降本增效。

其三,具身智能方面。黄仁勋多次提及 AI最终局是物理 AI,杭州也在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具身智能中试基地”,传化智联则精准地把握了这一波时代大风口,做了很多先手的布局。

5月8日,控股股东传化集团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传化智联将凭借物流和化学两大板块产业优势,围绕业务场景和新材料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及技术创新。

物流业务场景方面,机器人是一个新兴产业,从硬件选型到大小脑到数据采集都充满不确定性,且还没用户、没规模,因此海量数据训练是核心环节。5月29日,公司联手宇树科技打造杭州具身智能中试基地,凭借公路港的数据采集和应用能力,为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提供物流场景验证平台,商业模式更易跑通。

目前,宇树科技已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基于其在机器狗领域的强竞争力和人形机器人业务商业化的强逻辑,有望成为“具身智能第一股”,对于深度合作的传化智联来说,业务同样会有很大的提振。

02

化学新材料的新风口

化学业务方面,公司作为深耕多年的行业龙头,基于化工材料的优势,可将轻量化材料用于宇树机器人制造。例如,公司的纤维化学品在化纤加工过程中,能起到润滑、抗静电等功能,可以应用在机器人关节润滑方面。

马斯克预测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达到人类的3-5倍(200亿-300亿台)。传化智联一旦新材料的性能得到验证,面临的将是海量需求。深度嵌入产业链之后,收入增速将是指数级的。

2024年,传化纺织化学业务海外销售迎来了38%的增长。可以说,传化智联的化学业务,除了机器人方向,海外方向也是一大看点。例如,今年6月,公司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探索在聚丁二烯橡胶领域寻求合作,以服务东南亚地区和全球市场。2月,公司与SHEIN共建“SHEIN&传化联合实验室”,寻求在高端面料及技术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总的来看,传化智联整合了各方的资源优势互补,成为了新风口的一个受益者。对此,传化集团董事、副总裁徐迅曾做过一个精准阐释:面对当下新兴产业发展,传化的化学化工能力将应用到芯片、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实现很好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以上两个业务板块,均体现出传化智联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敏感嗅觉和行动力,也体现出龙头企业强大的布局力和资源调度能力,不是一般企业可比拟的。

过往,围绕着传化智联“物流+化学”双主业,市场上的讨论已有不少了,但还有一个预期差却少有人注意到:公司是数字经济的深度参与者和受益者。

03

数字经济打开想象空间

公司与蚂蚁集团合作基础良好,持有蚂蚁消金5.01%股份;控股股东传化集团持有钱塘征信7%股份(已获批个人征信业务许可)。公司在调研中表示,将基于公路港、智能物流的场景优势,与蚂蚁集团及钱塘征信加强业务合作交流。这将构建一个“基础设施+数字平台”,继而稳固自身的龙头地位。

当下,稳定币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美国《天才法案》为稳定币铺平了道路,香港也致力于打造成数字资产领域中的全球创新中心,重点强调支持稳定币和代币化。传化智联的72个公路港资产质量非常好,毛利率高(78.8%)、租金收入稳定(出租率86.6%),提供持续现金流,现金流覆盖率达1.5倍以上,隐藏价值很高,同时还有规模庞大的屋顶光伏、新能源充换电等设施,非常适合RWA和稳定币。

总的来看,传化智联具备了AI、具身智能、RWA等热门题材,具备成为下一波风口的新宠。市场对其的新叙事逻辑,也要有新的认知了。

04

低估值+业绩拐点

实际上,公司对发展前景和自身价值也是很有信心的。一个细节是,截至6月30日,公司已累计回购了2393.96万股,累计回购金额2亿元。与别家不同的是,公司宣布注销这些股份,提升了每股价值,给所有投资者发了一个大红包,亦是非常良心的体现。

这几年,公司的股东回报做得挺不错的,不仅年年分红,且分红率整体持续提高。根据中报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全年分红就更值得期待。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预示着公司业务出现了拐点,且在AI、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加持下,第二增长曲线可能会非常陡峭,市场认识到这一预期差的并不多。

再说一下估值。当前,传化智联虽然坐拥稀缺的优质资产,PB仅为1倍左右。横向对比,顺丰控股的PB为2.5倍左右、京东物流为1.5倍左右,满帮集团为2.2倍左右,都显著高于传化智联。但在AI、具身智能的东风吹拂下,公司的业绩拐点和热门题材,都将是估值修复的催化剂。

我认为,公司当前位置进可攻、退可守。进攻属性在于,公司全面发力“AI+机器人”重塑物流行业,且已开始见效(中报出现业绩拐点),打开了在AI时代的成长天花板,具备估值与盈利双击的机会;同时,公司的资产稀缺,业绩稳健,叠加极低的估值,亦使之成为波动市场下的防御标的。

今年以来,公司的股价中枢持续上移,量能也同步放大,机构资金建仓的迹象明显。拉长视角看,股价仍在山脚下,而在确定性与成长性叠加下,公司的价值跃迁令人期待。

END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