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2023年成绩单:一份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高分答卷
由“蓝海”变“红海”,在日趋白热化的价格战中,新能源板块的企业共同度过了“难忘”的2023年,行业内企业的经营业绩开始普遍放缓。
4月25日晚,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协鑫能科” 002015.SZ)披露了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高达101.44亿元,较上年同期有小幅降低。
但通过持续优化资产结构,以及加强可再生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等策略,协鑫能科还是在2023年实现了经营利润的大幅增长,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9.09亿元,同比高增32.87%。
此外,在2023年,协鑫能科还成功打造了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鑫阳光”分布式光伏、“开鑫充电”以及协鑫智算等多个新业务板块,并已形成稳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以及一定体量的业务规模。这些新业务或将在2024年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点。
作为深耕电力行业的老牌企业,协鑫能科的年度成绩单反映了整个新能源板块眼下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新能源行业盈利格局重构的趋势,即利润正在从中上游原料与产品制造向下游项目开发与新能源综合服务等环节转移。
面向未来,协鑫能科站在新能源行业一个新的周期起点上,做对了什么?
在“红海”里开辟“蓝海”
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同期,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6.1亿kW,同比增长55.2%,其中全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2.16亿kW,同比大幅增长148%。
虽然下游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占比逐年提升,但上中上游,诸如组件、风机、硅料、硅片等环节的厂商日子却并不好过,部分龙头企业甚至出现罕见的亏损。
然而,从协鑫能科的2023年年报来看,在已经一片“红海”的市场中,该企业不仅没有承受经营压力,反而在2023年逆势实现了利润增长。根据年报数据,2023年,协鑫能科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9.09亿元,同比高增32.87%,期内电力销售业务毛利率为23.98%,较上年同期增加6.97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的提升显示了协鑫能科在优化资产结构、拓展能源应用以及提升核心业务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2023年,协鑫能科发力分布式光伏和投资开发储能电站,可再生能源业务占比快速提升,财报数据显示,协鑫能科新能源装机占比已从2022年末的24.94%提高到2023年末的43.42%。
站在宏观层面看,背靠自身深耕电力赛道多年所积淀的丰富电站运营经验,协鑫能科在新能源行业面临周期性变化时,迅速调整自身的业务模式,快速推进储能与分布式光伏业务落地,为行业企业转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观察“样本”。
2023年下半年,在光伏产业链中上游价格战缠斗正酣时,协鑫能科推出“鑫阳光”户用光伏业务,同时强化原有工商业分布式开发。通过搭建“电商+运营”的数字化平台,实施全标准化的设计、工期和品控管理,以创新的产品模式和金融服务,切入分布式光伏市场。
这不但让协鑫能科避免陷入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泥沼”,同时还可利用中上游产品及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的机会,拓宽出新的盈利空间,并提升自身在新赛道的市场规模。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鑫阳光”业务并网用户达1609户,已发货用户达7203户。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业务完成开发量达905MW,建设量为428MW。
同样,在上游出现供需关系改变的不仅仅有光伏,储能赛道上的产商内卷、价格下行,也为协鑫能科加速布局储能项目提供了战略机遇。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协鑫能科共完成独立储能备案项目4.5GW/9GWh,完成工商业储能备案项目31MW/62MWh,运行15.5MW/31MWh。据悉,目前协鑫能科纳入省级电力规划的新型储能项目已超过1GW/2GWh,项目主要分布在江苏、重庆和内蒙古等,预计将在2024年建成并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抽水蓄能方面,协鑫能科亦有布局,公司控股持有浙江建德协鑫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装机规模达2400MW,旗下建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列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重点实施项目,同时也被列入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9月6日获得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年内项目筹备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华东区域标志性抽水蓄能电站。
“公司将持续加大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协鑫能科以年度答卷,阐述何为绿色协鑫,绿色协鑫何为。
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服务商
“复杂”是许多投资者对协鑫能科的第一印象。从分布式、工商业光伏到新型储能、抽水蓄能,再到液冷超充、智算中心,公司当下所涵盖的业务种类繁多。
但仔细梳理后,不难看出,协鑫能科所有的业务布局都在践行着唯一一个战略目标——“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综合服务商”。
基于这样的转型目标,协鑫能科近年来持续向能源应用端延伸,构建“光储充算”一体化产品矩阵,通过光伏补能、储能供电、超充、能源算力中心等业务,推动能源应用向智能化、高效化的升级转型。同时,借助“碳-电”交易服务手段,打通由源侧能源资产运营到应用侧能源服务的业务链条,实现能源价值的最大化。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最近几年,市场在产业链中上游的关注有些过高了,大量资本涌入其中,但新能源应该是能源消费方式的变革,打通从能源生产到能源应用的一体化才应该是重点。未来市场的焦点会从中上游制造端迁移到下游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盈利点也是同理。”华南一家能源咨询机构的研究员告诉作者。
进入负荷端,从单一发电转向打通发售用全链条的能源服务型业务模式,这是协鑫能科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这一大背景下的所看到机遇与未来的野心。
按照此逻辑来观察,协鑫能科在2023年看起来“复杂”的业务举动实际都非常“聚焦”。
首先在持续拓展能源应用,丰富C端商业应用场景方面。
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仍有庞大的增量空间。根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仅为338.7万台,公共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车桩比处于高位,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背景下的一大痛点。
因此,协鑫能科去年以补能业务为“触角”加速向能源应用端进行延伸。2023年6月29日,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液冷超充网络建设达成全方位合作。2023年9月13日,协鑫光储超充一体化综合能源站样板点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动。该样板点配备全液冷超充设备,并融合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2024年,开鑫充电苏州阳澄电竞馆光储超充站、上海川沙旗舰站相继投运。
除充电业务,协鑫能科在换电赛道上亦有布局。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运营换电场站共69个,主要聚焦在以矿山、港口、码头等商用场景。
而在打通源端到荷端方面,协鑫能科依托于控股子公司江苏协鑫售电有限公司取得的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新疆协鑫智慧能源获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综合能源业务上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协鑫能科市场化交易服务售电量高达247.84亿kWh,同比增长24.98%,配电项目累计管理容量达2804MVA,新增配电管理容量为693MVA,累计绿电绿证交易量超2.5亿kWh,累计投运储能、分布式能源、微网、碳中和能源站等综合能源项目超45家。
此外,随着市场机制及激励机制的完善,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规模逐步扩大,虚拟电厂业务也迎来广阔发展机会。有机构预计,到2030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到37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根据财报披露,目前,协鑫能科旗下虚拟电厂可调节负荷达300MW,全年响应负荷占江苏省全省23%以上。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中约60%来自发电,30%来自供热,其他收入来自综合能源服务、充换电及算力等业务。预期今年综合能源服务、充换电及算力等业务贡献的收入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在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预判2024年的协鑫能科将加速释放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红利。
协鑫能科为数字协鑫交出一份亮眼的年度答卷。截至目前,公司是新能源板块中,为数不多的围绕“能源+算力”领域展开前瞻性布局的企业。
在2024年初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我对世界的理解是,未来的两种重要资源将是智能计算和能源。”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姆·奥特曼发言直接在2024年初在A股引发了一轮“能源+算力”概念的炒作浪潮。
协鑫能科于2023年初便谋划“能源+人工智能算力”相关布局。2023年8月,协鑫智算苏州相城项目正式投运,成为国内首批能源智算中心;2023年12月,协鑫智算(上海)中心投运,成为上海市首批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千卡智算集群。
下一步,协鑫能科将积极构建AI应用,参与能源行业大模型搭建,探索绿色算力,实现能源和算力的双向赋能,持续提升软实力。
资产结构的持续优化,综合能源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能源多元应用场景的加速延伸,正在为协鑫能科塑造出“多条腿走路”的全新格局。
有能源领域的投资人告诉作者,往后看,协鑫能科在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多领域项目的持续落地,有望为其贡献新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点。
“作为深耕电力行业的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号召,持续以源网荷储+光储充协同发展的战略体系,充分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推动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公司收入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的共赢腾飞。”在协鑫能科2023年年报中,公司管理层如是概括未来的战略思路。
郑晨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