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002036证券简称:联创电子公告编号:2023—023
债券代码:128101债券简称:联创转债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审计
□是(否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否
■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不适用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类变动说明
1、报告期末,公司应收票据比年初增加11,635.42万元,增幅为108.04%,主要原因:报告期客户以票据结算增加。
2、报告期末,公司预付款项比年初增加8,329.25万元,增幅为38.29%,主要原因:报告期预付货款增加。
3、报告期末,公司合同负债比年初减少522.53万元,减幅为39.05%,主要原因:报告期预收货款已结算。
5、报告期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比年初增加25.62万元,增幅为52.59%,主要原因:报告期末计提的员工短期薪酬增加。
6、报告期末,公司应交税费比年初减少3,719.63万元,减幅为55.03%,主要原因:报告期实际缴纳了上年末应交的各项税费。
?
(二)利润表项目类变动说明
1、报告期公司管理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3,403.07万元,增幅为43.96%,主要原因:职工薪酬、折旧费和无形资产摊销增加。
2、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7,944.64万元,增幅为83.31%,主要原因:报告期研发投入增加。
3、报告期公司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增加2,665.53万元,增幅为50.90%,主要原因:融资规模增长。
4、报告期公司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减少1,560.03万元,减幅为99.76%,主要原因:报告期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减少。
5、报告期公司信用减值损失比上年同期减少867.90万元,减幅为111.40%,主要原因:报告期收回货款,应收账款减少,坏账准备转回。
6、报告期公司资产处置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224.51万元,增幅为58.77%,主要原因:处置非流动资产增加。
7、报告期公司营业外支出比上年同期增加67.41万元,增幅为3956.79%,主要原因:报告期品质扣款增加。
8、报告期公司所得税费用比上年同期减少39.65万元,减幅为218.01%,主要原因:报告期因应纳税所得额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变动而相应变动。
9、报告期公司少数股东损益比上年同期减少1,170.28万元,减幅为395.49%,主要原因:报告期控股子公司利润同比减少。
?
(三)现金流量表项目类变动说明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3,719.69万元,减幅为59.02%,主要原因:报告期购置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上年同期减少132,136.88万元,减幅为108.56%,主要原因:比上年同期少数股东投入减少。
3、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比上年同期减少127.97万元,减幅为217.30%,主要原因:外币汇率波动所致。
二、股东信息
(一)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二)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三、其他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四、季度财务报表
(一)财务报表
1、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03月31日
单位:元
■
法定代表人:曾吉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满珍会计机构负责人:周满珍
2、合并利润表
单位:元
■
本期发生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为:元,上期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为:元。
法定代表人:曾吉勇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周满珍会计机构负责人:周满珍
3、合并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
(二)审计报告
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否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
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